扫描二维码-访问手机版
   
 手机版网址 sp.kq133.com/F1

电子监管码风云:养天和的诉状、孙咸泽的表态、阿里健康的缄默

2016-02-18      来源: 药招网   访问量:644    在线投稿
【导读】国家食药监总局因药品电子监管码成被告 阿里健康出局

    昨日小聚喝酒时,说到我几乎日格一篇,我的回答是:没办法,原先是兴趣,现在是习惯,慢慢就成了动作了。不过能写写,还是挺锻炼脑细胞的,不致于向老年痴呆症方向发展。

    医药界的朋友圈自昨晚开始,被澎湃的一则******新闻充满:《食药总局或收回电子监管码》,文说:食药总局副局长孙咸泽在《药品电子监管码工作座谈会》上表示“将收回阿里健康的药品电子监管网运营权”。一声如惊雷,迅速砸翻了朋友圈里的阿里巴巴。

    但我有个疑虑:孙咸泽副局长的表态离养天和的诉状也太近了。前一两天养天和在北京开“状告SFDA推电子监管码”新闻发布会,然后昨天孙局长就表态要收回电子监管码,时间这么近,让人不由得不怀疑养天和与SFDA有些私下交易。

    从电子监管码的历史来看,05年药监局没钱但给了项目,然后中信21世纪接了项目,然后阿里巴巴2014年花了13个亿买回了中信21世纪更名阿里健康,再然后时至今日,电子监管码给阿里健康贡献的营业收入也不过仅仅3718万港币的收入。

    我们先不谈阿里健康的感受,我们先来预测下电子监管码风云的发展方向。方向无非这么几个:1)电子监管码仍在,阿里出局;2)电子监管码仍在,阿里不出局,但阿里失去运营权;3)电子监管码取消。

1)电子监管码仍在,阿里出局;

电子监管码仍在,阿里出局,那么能够接盘的就只有T鹅厂了。因为有国内云服务器集群服务能力的只有阿里云和腾讯云,而阿里云市场占有率第一。

那么鹅厂重建电子监管码,阿里可能把数据以及程序给予鹅厂吗?有可能的,给钱,不管是鹅厂给钱还是SFDA。鹅厂愿意为了这个事儿投入10好多个亿去得罪阿里吗?没可能的。

SFDA会愿意为这个事儿去扔10好多亿给阿里,让阿里出局吗?没可能的,即使政府也不会把纳税人的钱财这么明晃晃的乱搞的。让那些叫嚣的企业去投,那是更不可能的。

所以这个状态,不可能发生。T不是傻子。

2)电子监管码仍在,阿里不出局,但阿里失去运营权;

既然孙咸泽副局长已经发话了,那么这个可能是**的。那么接下来的动作就是:SFDA该给阿里多少钱?

这个话题估计SFDA也是难办的,因为阿里已经花了几十个亿出去了,SFDA怎么补?总不至于让李总理跟马云打个电话:马云同志,你就调整下吧,我们会在别的地方补给阿里。

如果真的这样的话,那么真的:药店们背负着振兴中国经济的重任!

3)电子监管码取消。

就为了药店们的心眼,已经干了10年的电子监管码取消?可能吗?况且,这是真正抓住了大数据,也抓住了药店们的命门,你觉得SFDA会真像个傻×一样宣布取消电子监管码吗?没可能的。

孙咸泽副局长不应该说很果断的话的,因为被澎湃一缸子喷了出来,如果澎湃不喷,说就说了,反正反应没那么大。但自从被澎湃这喷子喷出来后,我真心觉得孙局长又犯了类似之前奶粉三聚氰胺的错误。


。。。。省略号比较合适。

这就是风云,我们身边的风云,围绕电子监管码而起,呼呼!

国家食药监总局因药品电子监管码成被告 阿里健康出局

    在被药品零售企业告上法庭后,国家食药监总局终于作出让步,表示将收回此前交由阿里健康运营的全国药品电子监管网运营权。但这并非起诉方的最终目的,上诉企业及跟其站在同一阵线的连锁药店、药企和医药批发商的******目标是要废除药品电子监管码。

    1月27日上午,国家食药监总局在北京召开药品电子监管工作座谈会,华润双鹤、华北制药、国药控股等药企和一心堂、老百姓大药房等连锁药店均有出席。参会企业一致认为药品电子监管码运营并不科学、监管作用有限,却明显加重了企业负担,在人力、物力和时间上均造成了不必要的损耗。仅老百姓大药房一家,每年就需额外投入8000万元,超过2015年税前利润的1/3。

    在这次会议上,国家食药监总局副局长孙咸泽还解释称1月26日晚间,国家食药监总局官网发布“关于收回7家药企经营权”的通告与诉讼事件无关,在时间点上纯属巧合。此前,这一通告被外界视为国家食药监总局的一次“回击”。这份通告称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组织对药品经营企业飞行检查中,发现陕西广联药业有限公司等7家药品经营企业存在购销非法回收药品或为购销非法回收药品企业违法提供发票等严重违法行为,并收回7家药企经营权。通告里多次提到“电子监管流向数据显示”。

    会议最终,国家食药监总局副局长孙咸泽表示将收回阿里健康对药品电子监管系统的运营权,并认真采纳与会企业意见,上报国务院。至于下一步采取何种措施,需要在收集各方意见后,再行决定。

    界面新闻记者联系了阿里健康,相关负责人表示阿里健康对国家食药监总局将收回此前交由阿里健康运营的全国药品电子监管网运营权及上述起诉事件没有回应。

    把国家食药监总局告上法庭的,是湖南养天和大药房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养天和)。2016年1月25日,养天和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递交了起诉状,诉国家食药监总局强制推行药品电子监管码属于行政违法,应立即停止。

    诉状称,国家食药监总局在未向公众公开标准和程序的情况下,将药品电子监管网经营业务交由阿里健康******运营,不仅违反了《招标投标法》的规定还涉嫌行政垄断。而允许阿里健康一方面经营网上售药,一方面代表国家权力运营全行业数据(其还涉嫌销售相关数据),属于滥用行政权力,限制和排除竞争,是对所有药品生产、流通企业的极大不公平。而且药品电子监管码属于重复建设,将大幅增加社会成本,增加患者负担。

    药品电子监管码是运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编码技术,在药品最小包装上赋上一个电子监管码,通过它给药品一个合格的身份证。实施电子监管以后,企业通过电子监管系统上传信息,使得赋码药品不管走到哪里都能被实时监控。

    然而,自2010年6月,《关于做好基本药物全品种电子监管工作的通知》规定凡生产基本药物品种的中标企业,要在2011年3月31日前加入药品电子监管网,按规定做好赋码、核注核销和企业自身预警处理的准备工作开始,药品企业对使用电子监管码的争议就从未停止。

    “业内意见比较集中,首先是成本问题,包装生产线的改造、药店人工扫码都是成本,规模越大成本越高;其次是对阿里健康作为竞争对手参与监管的不满。这次起诉的最终目的不是要阿里退出监管,而是希望取消电子监管码。”有连锁药房负责人告诉界面新闻。

    2015年底,国家食药监总局要求,2015年12月31日前,境内药品制剂生产企业、进口药品制药厂商须全部纳入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网,并完成生产线改造,在药品各级销售包装上加印(贴)统一标识的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码,并进行数据采集上传,通过中国药品电子监管平台核注核销。自2016年1月1日起,凡是未通过新修订药品GSP认证的药品经营企业,一律停止药品经营活动。

    至此,产业链上的相关企业终于坐不住了,引发了上述药品零售企业与国家食药监总局之间的“民告官”案件。

    截至目前,国家食药监总局还未对此事公开回应,但就目前形势来看,不管电子监管码是否取消,这场连锁药企与国家食药监总局的对峙首先已打乱了此前即得利益者阿里健康的布局。

    阿里巴巴集团在2014年初以13亿元收购中信21世纪,随后更名阿里健康,并由此获得了国内首张“互联网第三方平台网上零售试点资格证书”,这让阿里健康有权直接向个人销售药品。也使得阿里健康与养天和等药品零售企业成为了竞争的对手。而中信21世纪不仅拥有首张证书,早在2005年就被选中与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配合,建设中国药品电子监管平台,被阿里巴巴收购后,目前的基本药物电子监管码体系顺势由马云旗下阿里健康筹建。

    阿里集团方面也曾公开表示,中信21世纪有吸引力的主要是公司的条形码药品跟踪系统,也即“药品监管码”。在入主中信21世纪后,阿里集团就启动过一次“药品安全计划”,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淘宝和支付宝钱包客户端,扫描全国市面上任意一盒药品包装上的条形码和药品监管码,从而获得该药品的真伪提示、用法、禁忌、生产批次及流通过程等信息,其数据的来源就是中信21世纪。

    电子监管码药品电子监管系统记录药品通用名、剂型、制剂规格、包装规格、生产企业、生产日期、产品批号、有效期至、批准文号批准文号、数量、价格、流向等信息。养天和认为,通过运营药品电子监管网,阿里健康能掌握和运用竞争对手的详细销售数据,严重违背了公平竞争原则。

    事实上,国家不仅出台过药品电子监管码政策,也要求食品等9大类69种产品必须在包装上使用监管码后,方能生产和销售。作为整个电子监管网系统的合作方,中信21世纪曾在2008年发布的年报中表示,“电子监管网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将创造每年2000亿元的价值空间”。2015年7月,阿里健康发布的全年业绩显示收入达3720万港元(约合3140.42万元人民币),增幅35.3%,其中主营的电子监管网业务收入为3718万港元(约合3138.74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9.2%。盈利能力提升主要由于运营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网的收入增加。

    不过,2011年,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审议的食品安全法草案就废除了国家对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实行监管码制度的规定。有业内

2万家药店招聘,6万名药师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暂无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最新评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热门图片

本周 本月 

热门资讯

本周 本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