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控制风险:>>>>>>>>>>>>
前几日,有媒体报道汕尾海丰上演一场全城大寻人,原因是一药剂师大意,错将剧毒中药生草乌当作天葵子配给一名女学生,直到当晚药店打烊前检查药材,才发现配错药。该药剂师发现配错药后,立马通过朋友圈紧急寻找买药人。所幸,购药的母女还没服用药物,避免了意外的发生。海丰药店能及时找到顾客,召回错发的中药,是很幸运的。 抓错药很常见 该事由于惊动警方和媒体,也引起社会大众的关注。然后,笔者在多年的零售药店运营和咨询过程中,发现将毒性中药发给顾客的这种行为,并不属于“稀有”。笔者曾到某新开门店询问销售情况,意外了解到在前一日,有顾客持制首乌的样品来购买,营业员找遍药斗,发现制川乌的形态非常类似,就将原包装1kg全部卖给了这位顾客。在我询问后,才认识到事情的重要性,好在知道该顾客的住址,将药物全部拿回。除毒性中药外,常用饮片也不能发错。中药处方都是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来组方的,就算错发出去的不是毒性中药,也可能会因不符合患者的病情需要,或和组方中的其他药物发生拮抗作用而导致治疗无效甚至出现风险。 据笔者了解,发错药的原因大致有如下三种: 1.忙时疏忽,将不同顾客的药发错,或剂量弄错; 2.对中药知识缺乏了解,误发形状近似的中药; 3. 对销售的关注而忽略了药物的毒性。如有的药店在端午前大量销售雄黄。 落实复核制度 《处方管理办法》第五章处方的调剂中,赋予了药师审核调配处方的权利,但对于处方的监督管理,使用的是处方点评制度,是一种事后处方监督,并没有明确双人确认的审方原则。《执业药师业务规范(试行)》(以下简称《业务规范》)第二章第十六条提出,“处方调剂原则上应实行药品调配与复核发药双人核对制度,急诊、夜班等特殊情况可另行特殊规定。”该规定是为了规避处方审核过程中因为一人审核可能造成的失误。但《业务规范》仅仅是一个部门的规范,如何保证其执行需要政府监管以及企业的重视。 多管齐下,控制风险 对于发错中药及将毒性中药大量卖出这两种风险极大的行为,连锁总部应高度重视。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控制风险: 1. 对所有员工进行用药安全的培训,尤其是未接触过药品的新员工,要让他们明确,中药的使用也有其规则,用药安全很重要; 2. 开展形式多样的中药基础知识培训,让员工记住毒性中药的名称、性状、中毒的后果,以及中药配伍禁忌、调配原则; 3. 对毒性中药的采购量进行限制,并制定、实行毒性中药日盘点制度,确保控制风险,及时发现问题; 4. 建立健全的门店发药复核制度,不能把双人复核当成形式,就算再忙,这个程序也必不可省; 5. 严格落实中药调配处方登记制度,并登记好顾客的姓名、联系方式; 6.可在中药斗谱的标签上做文章(如下图),虽然有一定的制作成本,但能够尽量控制风险,特别是新员工抓药时,不会因为不认识中药也导致出错。 本文作者系中国药店管理学院特聘讲师 楼鸣虹 2万家药店招聘,6万名药师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