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访问手机版
   
 手机版网址 https://m.kq133.com/F3

医院试行“无陪护” 模式虽好前景难料

2011-11-05      来源: 解放日报   访问量:306    在线投稿

今年4月开始,上海市28家三级医院开始实行 “无陪护”的优质护理示范工程试点病房。病人入院无需家人护工,由护士全权照顾。半年过去,这项新的护理模式能否受到认同?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护士专业学生调查了杨浦、金山、虹口、静安、浦东新区的二、三级医院的护士、患者及家属。结果发现,病人认知度较低,护士“过劳”和价值难以体现等问题限制了该模式的发展。

编辑配图

    2日下午4点,60多岁的赵先生躺在东方医院东8病区的病床上,却享受着美发店式的卧位洗头服务,为他洗头的不是家人,也不是护工,而是他的责任护士朱嘉鹛。一辆粉红色的洗头车被推到赵先生床头,出水,清洗,按揉,擦干,之后小朱为赵先生摇起病床靠背,为他吹干头发。赵先生的太太坐在一旁,乐呵呵地说:“这小朱护士真好啊!太有责任心了!”满头银丝的赵太太拉着记者的手说:“人老了常常会忘记吃药,小朱每天给老赵服药的时候会用红色或者蓝色不同的盒子,还经常告诉我们,哪种药是起什么作用,回家要怎么服药,注意饮食。”


    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随机抽取护士50人,患者及家属100人,发放问卷150份,有效问卷150份。结果显示,这一新型互利模式为患者创造了更好的医疗环境,同时也遭遇了费用尴尬以及生活习惯不同造成的矛盾。四成受访病人及家属表示不知何为“无陪护病房”。经过讲解,仍然有六成人对“无陪护病房”持否定态度,原因是怕价格贵、习俗习惯差异、怕护患间交流障碍。而一些病人不太接受“无陪护”,主要是因为不习惯让女护士照顾自己的生活起居,包括洗脸、洗澡、擦身、剪指甲等。而且,部分病人是外地来沪,有的病人有一些自己特别的习惯,觉得难以跟护士沟通。这些都令病人想到“无陪护”无用武之地。

编辑配图

 

    “无陪护”并非只是护理技能的需求,它更多的是护理人文关怀的表现。在护士与患者的生活接触中,可更多地了解患者,与患者沟通。而且也能较好地预防院内感染、有利于疾病恢复、提高护理质量等优点。但是,在50名受访的二三级医院护士中,愿意做“无陪护病房”的护士仅占38%。支持该护理模式的护士认为,“无陪护病房”不需要家属陪护,能够有效预防院内感染,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治疗效果等。而持否定意见的护士认为工作量大、薪酬不理想、病人及家属不理解是她们担心的最主要原因。


    事实上,记者在采访护士、病人、院方以及卫生局有关部门后发现,各方对优质护理这一新模式无不拍手称好。但是,**的问题是护理费无法得到提高,因为在为病人提供优质护理的同时,医院护士的工作量增加了好几倍,比以前更具体、更繁重,护士的责任也更重大。

12万家医院招聘,60万名医生护士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暂无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最新评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热门图片

本周 本月 

热门资讯

本周 本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