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避免另一半瓜分财产,有人在结婚前选择财产公证;为避免日后纠纷,房屋买卖双方签订房产公证书……
11月3日上午,躺在浙江省人民医院病床上的徐金甫感慨万分。半个月前,他签署一份特殊的公证书--术前公证书,是他主动提出来的,证明他对手术前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均已知晓。
"我很感谢省人民医院,他们给了我改善生命质量的机会。"此前,为了做这个高风险手术,徐金甫已经被上海、杭州六家三甲大医院婉拒。
为何这些医院都拒绝为徐金甫手术?

【事件】
辗转沪杭六家医院被拒绝
徐金甫今年48岁,杭州本地人。
一年前,徐金甫因脑部胶质瘤到上海某医院动手术。手术很成功,不过却让他失去了吞咽功能,这样的并发症非常罕见。
"因为没有吞咽功能,每天只能通过鼻孔输送营养液,但每次营养液都会从鼻子、耳朵、嘴巴等地方流出来,他根本没有办法吃饭。"徐的妻子盛冬梅说,为擦这些液体,每天光纸巾就要用掉两三包。丈夫最爱吃肉,但丧失吞咽功能后只能通过导管喝营养液,他不止一次用手做吃饭的动作,吃饭的愿望非常强烈。这让盛冬梅和徐金甫都痛苦不堪。
为了改变现状,妻子带他到省内一家医院做了腹部胃造瘘,从腹部将营养液输入体内,但是仍旧无法改变液体往外流的现象。
妻子不甘心,又带着他跑遍上海和杭州六家三甲医院。
"所有医生的建议都很一致,就是进行全喉切除术。"令盛女士感到意外的是,医生们一边给出解决方案,另一边却拒绝手术。一个原因是这个手术会使徐先生失去说话功能;另一大原因则是不久前发生在北京某医院的患者砍伤医生事件,就是因为该手术使患者失去说话功能,患者冲动之下砍伤医生,这使得耳鼻喉科的医生们都心有余悸。
"我曾经对一名医生提出公证的方案,一再表示所有后果都会承担,但是医生仍不愿意动手术。"盛女士说,看着丈夫这么痛苦,而医院又一再拒绝手术,自己真的很难受。
公证处和人民调解员同时介入
10月9日,盛女士来到省人民医院,求助于耳鼻喉科主任苏立众。
"同行的婉拒我很能理解,因为这个手术必然会失去说话功能,而且手术后也并不一定会有吞咽功能。如果是这样的结果,即使患者和家属事前答应得很好,难免会事后反悔。"苏主任说,类似案例很多,比如北京的事情就让同行们很心寒,"医患双方的不信任,是个长期积淀的过程,原因很复杂。"
盛女士再次主动提出公证,苏主任同意了。
"感觉家属是个通情达理的人,我决定试一试。"苏主任说。他的决定也得到了医院的支持。
省人民医院邀请杭州市东方公证处的公证员,同时也邀请角膜劝捐员朱强荣作为民间见证人,对盛女士夫妇要求手术的申请书做了公证。
"朱强荣这个人选是我提出来的,我曾经得到过他的帮助,而且医院也认同他来,就请他帮助我们草拟了手术申请书。"盛女士说,申请书涵盖手术可能出现的风险,也表达了他们愿意承担一切后果的心愿。
10月13日,徐金甫被推进手术室。手术很成功,不过徐金甫到底能不能吃饭还要观察。一直到上周五,他喝下牛奶后,大家才齐齐松了口气。更令盛女士高兴的是,苏主任告诉他们可以做电子喉,只要训练得当,也能说话交流。
昨天,徐先生装好电子喉,看着以前病友的录像,他对未来重新说话充满希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