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医大校友王存玉当选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 昨天早晨7点多,南医大口腔医学院院长、江苏省口腔医院院长王林教授打开电脑,一封来自大洋彼岸的电邮《美国家医学院30年来******出现大陆华裔院士》让他兴奋不已。这位华裔院士正是他南京医科大学的校友、和他常年保持联系的王存玉。 新闻事件 王存玉当选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 美国国家医学院17日公布了新当选的院士名单,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华裔教授王存玉名列其中。这是30年来,美国国家医学院******将院士称号授予来自中国大陆的华裔科学家。 现年48岁的王存玉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在美国生命科学的任何一个领域,华人学者"顶天立地",不可或缺。除我之外,再挑几十个华人科学家,也都有资格当选院士。这(当选院士)实际上不算是什么大事,但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后走出来的中国人(获此荣誉)我还是感到自豪和幸运。” 王存玉主要研究领域为肿瘤细胞死亡的调控和转移、口腔炎症发病机理、口腔炎症的骨伤失、代谢性骨丧失以及口腔干细胞分化的分子调控等。他曾在美国《科学》、英国《自然-医学》等世界******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大量重量级科研论文,是精通口腔医学和基础医学的少数国际******学者之一。 校友眼中的他 一直有做科学家的潜质 “我马上给他回复邮件道贺,不过,发完邮件还是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给他打去电话。”王林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向记者讲述当时的情形。 王存玉博士现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华裔教授,1985年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口腔系。“我比他高三级,当年,他和我是同一年考的硕士,他学习很刻苦,是他们班那一年******考上硕士的。”虽然两个人不是一级的,但是,王林和王存玉一直保持着联系。“他是一个很勤奋、很执著,也很有自己想法的人,具有科学家的潜质。”王林一连用三个“很”来描述王存玉给他的印象。 老师眼中的他 学习认真但有点腼腆 南京医科大学宣传部部长陈亚新当年是王存玉大学时期的辅导员,对于这位优秀的学生,陈亚新坦言:“印象中,当年的王存玉清清瘦瘦的,有点腼腆,不爱讲话,也不当学生干部,就一门心思认认真真读书。成绩在班上也并非出类拔萃,属于中上等。” 不过,2004年南医大70年校庆时,王存玉作为校友代表发言,给陈亚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开头第一句就是:"回家的感觉真好!"赢得了大家的热烈掌声。” 同学眼中的他 “独行侠”英语超棒 “王存玉是兴化人,他的乡音很重,在大学时英语发音不准,我们老师当年还说要发动班上同学给他补英语呢!”他的同班同学江苏省口腔医院副院长梅予锋向记者“曝料”。“事实上,他的英语是很好的,他在学英语方面也特别下苦功。”梅予锋透露,正是他的努力付出,让他当年在考研究生时英语考了北京医科大学(现北大医学部)第一名。 在同学眼中,王存玉是有个性的“独行侠”,“我们一般都会和同学结伴去看书,他每次都是一个人独来独往,晚自习十一二点才回宿舍。” 同事眼中的他 他是个“工作狂” “他是一个工作狂!”2008年2月至2009年3月,江苏省口腔医院口腔医学研究所所长助理余金华应王存玉之邀,到美国他实验室协助工作,一年的相处,让余金华对王存玉的刻苦佩服得五体投地。 “美国人都是9点上班,5点下班,他每天7点多一点就到了,晚上都要8点以后才走,中午就吃个饭,也不休息,在他的生活中,没有周末,出差就是他**的休假。”作为王存玉的助理,余金华也不得不把自己“逼成”铁人。 美国国家医学院和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国家工程院、美国国家自然基金会是美国科学界最高水平的四大学术机构。除自然基金会外,其他三院分别授予院士头衔。美国国家医学院每年新增65名院士和5个外籍院士,授予在医疗和公共卫生等多个领域的杰出人才。 王存玉1985年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口腔系,1989年获北京医科大学(现北大医学部)临床医学博士学位后,在北京口腔医院工作。1990年至1995年在波士顿福赛思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1995年至1998年在北卡罗来纳大学攻读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博士,同时接受住院医生训练。1999年至2007年在密歇根大学任教,2007年至今,任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口腔生物学和医学系主任、讲席教授。 王存玉受聘南京医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多所科研院校的客座教授或名誉教授,是北京大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参加了国家自然基金会早期的评审工作,以及科技部和教育部相关领域奖项的评审工作。 责任编辑:姚红祥 2万家牙科招聘,6万名牙医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