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访问手机版
   
 手机版网址 sp.kq133.com/F1

药房专业化建设:在路上

2015-12-11   作者:江丽    来源: 第一药店财智   访问量:189    在线投稿
【导读】五年后,如果谁还活着,我认为你值得骄傲。 》》》》》》

    在路上,首先讲究路的方向要对,其次是在行动,至少开始行动,预示着这条路的艰辛与漫长,同时充满希望。我一直在思考、在探索,药房的本质方向在哪里?我们到底应该准备些什么,干些什么,当我把这问题想明白之后,就想为大家写点东西,取名“在路上”。


“懂得那么多道理,但却越来越迷茫浮躁”

    现在的药店圈给我的整体感觉只有一个--浮躁。没错,很浮躁。

    各方诸侯经过艰苦奋斗,终于小有成就,被周围拥簇为成功样板,可还没来得及分享成功的喜悦,突然就迷茫了,不知道下一步会发生什么,该怎么办。很多人内心不得不承认,当年的成功,也就用了粗狂的几招,如平价、开架、大卖场、促销、连锁化开店成规模等等。

    而在发展壮大后,却感觉与现代企业的标准差距太大,规范化、精细化程度远远不够,自己的把控及人才都越来越虚,怎么弄?

    学习。我们开始走出去学习,各种论坛、会议、沙龙、培训也就顺应了这个潮流,各个阶段很多思潮接踵而至,早期有联合用药、高毛利、多元化、品牌高毛利等,近期有中医馆、慢病、奶粉、电商、单品、药事服务、器械,加之当下最火的资本与互联网+等等。

    问题来了,学归学,有多少人学会了,有多少企业为此真正受益呢?盘个点,特例不算,也不听专家说道,真正让我们行业普遍受惠的有几个项目?高毛利******算一个,资本、互联网+、奶粉等正在热捧,却前途未卜,其他的呢?干得怎样?结果如何?不言而喻。


    以上这么多,方向都对,却没做好,为什么?

    做人,要顶天立地。顶天--是方向,是战略;立地--要有基础,要一步步走。我们有这么多项目要突破,前提基础是什么?先下个结论吧----专业化建设。没有这个基础,以上的项目全是空谈。

    想打胜仗,哪怕你是诸葛亮,也必须具备两个核心基础因素----武器和拿武器的人。我们的武器是什么?商品力,包括商品结构、价格体系、品质、营销体系等等;拿武器的人,指我们队伍的专业化程度、用户思维、激情斗志、默契担当等等。而其中的核心就是健康服务的专业化建设。大家可能会说,没错呀,这还用你讲?我们都知道。

    好,请问,现在有几个企业拥有专业化的训练体系,有谁在持之以恒地干这件事,花了多少人力物力财力,每年的成效目标是什么,制定没有,达到没有。我敢说,行业内能做到以上几点的不到1%,正在开始这么想且下决心这么做的也不到1%。零星的培训、供应商的专业支持都是碎片,少还不说,关键它不是我们规划的系列,是被动的,不成体系;而且培训只是训练体系中的一小部分,培训的是知识,训练的是技能与习惯,而体验进而形成的是文化,这些都需要沉淀,岂在一朝一夕。五年前,有个媒体采访我,问我企业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是什么,我只说了两个字:活着。当时感觉是个笑话。在长沙,高手如云,竞争激烈,近三年我也没做会员日,不敢说做得好,至少还没被几位老大拍死,靠什么?八年多的专业化建设。五年后,如果谁还活着,我认为你值得骄傲。


“我们的服务咋就那么廉价呀”

专业服务既然重要,为什么大家都没有真正下决心系统启动呢?

第一、不会,不知道从哪下手;

第二、没人做;

第三,员工反感,推不动;

第四,做了,四不像;

第五,花钱费力;

第六,短期没效益;

第七,也是最重要的,没在骨子里认为这件事有多紧迫,有多重要。

    所以,我写这篇文章(可能是个系列),首先要讲的就是提升药房专业化程度的紧迫感与重要性,呼吁大家动起来,现在从头干还来得及,两年初见成效,五年就能扎下坚实根基;另外,我会就专业化训练体系分享我的一些成果(下一篇吧,这篇写不完)。


先问一个问题,药房是干什么的?卖药的?

    错了!理念上就错了。这么定位,药房迟早要兼卖烤红薯。那么,药房到底是不是卖药的?

    一、医院卖的药比药房多好几倍,你会认为医院也是卖药的吗?你见过医院送鸡蛋吗?医院有没有药品促销、会员日、买三送一,医生有没有详细向你介绍药品的功效,你在医院用的什么药、什么品牌恐怕连你都不知道吧,但是你信任。医院也做广告,也做营销,而你一走进医院,感觉的就是专业氛围,药房呢,商业氛围。专业氛围给人的感觉就是它能解决你的什么问题,商业氛围给人的感觉就是它能给你带来多少实惠。药房顾客根本需求是什么?便利?便宜?不,是健康。那我们该营造什么氛围呢?专业氛围不光是视觉形象,关键在人,在于你能不能提供一套完整的健康解决方案,信任感是慢慢建立的。专业信任感建立了,你还怕药品卖不掉吗?从不促销药品的医院就是例子。

    二、还是说医院。现在医院的口碑并不好,药价贵、排队、服务态度差、检查多等等,但骂归骂,哪天你有个什么亲人病了,照样托关系找熟人要进医院弄个床位,哪怕住走廊,进去了你就安心,这是为什么?这就是它和药店的本质区别。

    三、不说医院了,省得大家说我们与医院没得比,说说价格,说说减肥。现在中国的女人,从十六岁到六十岁都在减肥,那我们的减肥产品卖得怎样?这群女同志上哪减肥去了?网上的违禁药品是一小部分,减肥体验中心知道吧。一进那个鸟地方,首先人家就问半天你的症状习惯什么的,然后瞧舌苔,看面色,差不多望闻问切了,然后说你是什么型的体质,怎样产生的,以前有哪些误区,再提供一整套方案,类似于运动的时间与强度,什么叫有氧运动,怎样保护关节,饮食注意事项,哪些食物热量高,怎样配餐,生活习惯等等,有时还来一句:你吃个冰淇淋也没关系,今天多跑一千米,正好热量抵消。最后当然得定期来体验中心按摩穴位,一个月三千,三个月一疗程。娘的,这活到底归谁来干呀,药房在干嘛?药房在说:这个产品减肥效果不错,回头客很多,今天还买三送一。我们拿出吃奶的劲卖个一百多的减肥产品,顾客还嫌贵,我们也心里觉得贵,至少自己不买,可人家上体验中心掏个几千块眼睛都不眨一下,我们怎么就那么命苦呀?


我们的服务咋就那么廉价呀?因为我们太功利!

    我们不具备站在顾客立场的用户思维!我们没有提供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案!我们会吗?我们有这种专业水平吗?比不过医院还比不过体验中心?难怪有人说我们是担着卖白粉的风险在卖白菜。为此,我给员工定了两条规矩:第一,我们不是药贩子,我们是健康顾问,我们不是卖药的,我们是健康方案的提供者,我们是用户健康的跟踪管理者,药品只是整套方案中的一个部分,是为了方便用户而准备的;第二、允许顾客说价格贵,不允许员工说价格贵;我们不是通过价格卖产品,我们是通过提供解决方案卖价格;永远不要低估用户的消费能力,用户认为价格贵,这是性价比,是他认为你提供的健康方案不值那么多钱;员工认为价格贵,是你健康专业技能不过关,对商品了解不透彻,提供的方案不值钱,你得学,你得改变。


“难道我们要去跟医院比专业化吗?”

    再来讲讲慢病。这里我想提一下赵尔奎老师,可以说行业慢病的推动,赵老师功不可没,业内很多慢病的项目,都能跟他扯上联系,应该给他颁发个勋章,鼓励大家为行业做贡献。遗憾的是,很多    人学了点皮毛就认为学会了,没学到思想;启动了糖尿病项目,却没看到这种思维模式在各类病症的可复制性。

那么,什么是我们这个行业意义上的慢病?

第一,长期不愈或经常复发;

第二,不上医院或医院之外没人管或上医院不合适。

三高、老胃病、慢支等等肯定算慢病,脚气呢?

    算,没几个到医院治脚气的,而且老治不好,老复发;痔疮也算,除了受不了了上医院来一刀,一般归我们负责管理,复发率高;减肥我也算,大家一想就知道,符合以上两个条件;再说一个,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只要小孩一发烧咳嗽,妈妈就急着往医院送,检测一番,接着雾化点滴,几天下来天天陪护,最后一千多治好了,千恩万谢。这样好吗?小孩子感冒,先物理治疗,不行用中药,还不行感冒药抗病毒,再不行口服抗菌,实在不行肌注,最后才点滴吧。直接挂水,钱花了不说,对孩子健康好吗?这些都需要教育,谁负责?我们。我们好好教育这些妈妈,再告诉她孩子免疫力低下的原因,让孩子少得病,合理治疗与康复,人家千恩万谢的就是你了。现在可好,在药房花一百元治疗感冒,个个骂你贵。

    有了这个概念,慢病推动的方向就广了。现在很多连锁推慢病一般先推糖尿病,这可能与赵尔奎老师十几年成熟的项目体系有关,但毕竟糖尿病是块专业化程度较高的硬骨头,如果员工的专业基础与企业的思维模式没达标,可能会有挫败感,至少在前期不见效益的探索中会让人失去耐性。现在好了,先研究痔疮脚气减肥也可以呀,上手容易多了,也出不了什么大事。

    其实,我们与医院不是竞争关系,是分工、甚至协作关系。现在国家具体的分级诊疗试点方案已出台,而基层医疗因体制问题很难落地(当然也有做得好的地区),包括建个健康档案都是应付检查,而且短期内是解决不了的,这就给我们提供了患者健康服务的空间。新医改为什么看不到几个关于药房的字眼,除了民营资本为主体外,更多的原因在于我们的药事服务水平太低。医院是看不起我们的,我们所谓的专业化服务在医院眼里,那是在自娱自乐,穷开心。怎么办?练内功啊,不要吃不到葡萄说

2万家药店招聘,6万名药师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暂无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最新评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热门图片

本周 本月 

热门资讯

本周 本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