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诊所里接受治疗的患者
“找诊所容易,找厕所难”,居住在昆明的市民都有这样的感受:诊所很多,厕所却很难找。而从今年7月份开始,昆明被列为全国5个“鼓励有资质的医师开办个体诊所”的试点城市之一,并按照新标准设的“门槛”对个体诊所进行审批。这一政策对昆明的诊所到底意味着什么?昆明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诊所?他们的生存状况如何?要怎样才能发展起来?带着这些疑问,记者经过近一周的调查采访发现,昆明的小诊所正在经历着历史上最惨烈的没落之路,城中村的拆迁让生存了多年的个体小诊所“四处逃亡”。可以说,昆明市小诊所行业**规模的洗牌也随着拆迁和新政策的执行来临。 市场调查 小诊所收费比大医院至少便宜一半 原昆明石棉厂卫生所所长宋加禄的诊所开在黄土坡农贸市场旁边有很多年了,和很多城中村的小诊所一样,他的诊所面积不大,也就四五十平方米,几张桌子、几条板凳和几张输液床。25日上午11点,诊所里没有患者,宋医生讲起了自己的从业经历。原来,他原是昆明石棉厂的厂医,当年厂子里经营效益很好,产品也销得不错,卫生所医生最多的时候有17人,但随着石棉厂的破产,医生和职工都各奔东西寻找自己的出路……看着原来曾经辉煌的厂子变成一个工地,宋医生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后来,舍不得这个卫生所的宋医生将卫生所办成了对外看病的诊所,一干就是10多年。说起对外开诊所的日子,他表示,由于地处城中村,外来流动人口集中,加之诊所开的时间长,收费又很便宜,附近来看病的人群还是很多。说着,一名年轻男子走进了诊所,和宋医生打了招呼就直接躺上了输液床,“他感冒几天了,在这里输液。”“今天感觉还是没有力气噶?”宋医生边问男子边翻看他前几天的输液处方,处方上开着青霉素、消炎、抗病毒的三组处方,输液一次的价格是75元。记者顺手翻看了他的一沓处方,发现大部分输液的处方价格在60-80元,还有很多是去儿童医院、工人医院、昆华医院看过病后,将处方拿回来在宋医生的诊所输液的。输液的男子说:“我的这组针水在工人医院输一次要169元,还不加挂号费,而且程序太麻烦。”可以算得出,他若在大医院输液3天的话,总价格是507元,而他来诊所输液的总价格是225元,省了322元。据了解,小诊所之所以大部分开在城中村和一些外来人口密集的区域,主要是收费比大医院便宜很多,大部分的诊所收费比大医院的收费至少便宜一半以上。 在采访过程中,像宋医生一样一直坚守着这份职业的人不在少数。他们的共同特点是:诊所小,基本能维持生计,但要发展壮大几乎没什么可能。最让宋医生郁闷的是,就这样一个诊所,也面临拆迁的困扰。目前他还不知道这里拆迁了下一步自己该何去何从。 月入2000元,小诊所赚钱难 “我肯定是很后悔当时从大医院出来开诊所的举动的。”一口川音的温德华说起不在公立医院好好待着而选择出来开诊所的经历就一脸悔不该当初的样子。 1990年,刚毕业的温医生被分配到重庆750医院当一名普通医生,但不想普普通通过一辈子的他来到云南后,被昆明的气候所吸引,于是他背着包来到昆明,开始了他的创业生活。1990年,温医生到处筹钱,在北市区开了一个100多平方米左右的诊所,每月房租是4000元。相对于别的小诊所,温德华开的诊所相对大一些,因为所有的器械、设施都是新买的,环境也还可以,去看病的人也慢慢多起来。但随着北市区大部分城中村的拆迁,温医生的诊所经营也越来越不景气。 “只有自己找出路了!”温德华认为,随着国家对医改政策的不断调整,从大环境的走向来看国家还是要引导群众看小病到社区、到诊所,这是一个毋庸置疑的趋势。于是,他放弃了北市区的诊所,和西山区合作办起了眠山社区卫生服务站。 土生土长的赵明忠干诊所也是属于半路出家的类型,从医24年的他是很多“赤脚医生”的代表。因为父辈是草药医生,凭着对中医的热爱,赵明忠经过自学考试取得了执业医师资格证。1987年7月,他顺利办理了医疗机构执业医师许可证,在黑林铺租了一件民房,开起了“维成风湿诊所”。 “起初很艰难,但反正费用也不多,就慢慢坚持下来了。”赵明忠介绍,他开的诊所主要是利用中药给一些风湿、中风、偏瘫等病人进行治疗,偶尔还帮别人看点感冒、拉肚子等很平常的小病。因为治疗好了几个病人,他的诊所在黑林铺一代慢慢有了名气,诊所的生意也慢慢稳定下来。20多年来,诊所的收入虽然每月只有2000多元,但这已经成了赵明忠维持生计的******途径。 记者调查发现,现在的许多个体诊所都会开在小区、城中村附近,这样方便市民看病。走访的这几家个体诊所,在墙上除了看到他们的营业执照外,还看到一个“昆明市西山区卫生工作者协会”会员单位证书。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市民。市民邓先生和刘女士都表示,一般的感冒、发烧等小病他们都会去小诊所看,主要是节约时间,价格也便宜。 个体牙医传授成功经验 年轻的田孟祥医生是曙晖口腔的老板,这是一个发展了10多年、已经走上正轨并正准备腾飞的个体诊所。曙晖口腔1998年10月1日成立,是云南昆明口腔技术水平的******代表! 田孟祥认为,消毒医疗是各级医疗机构应该放在首位的细节,牙科就更不用说了。曙晖口腔作为昆明市第一家使用专业消毒设备的私营牙科机构,如今拥有亚洲第一台从美国进口的“水激光”机,还有云南******的一台3DX光机,在昆明市不到400家的口腔诊所里,田医生的设备、环境可谓是******的。不光如此,他投资1000万元即将在顺城新开的与国际接轨的曙晖口腔又将让昆明人眼前一亮。 可以说,作为一名在昆明发展的“个体牙医”,田医生无愧于“成功典范”的头衔,当然今天的辉煌和他的坚持、努力、先进的理念、创新思想密不可分。他有一个总结很精辟:要做好个体诊所,首先要将诊所规范化,必须执行国家的相关规定。其次,包括牙科在内的任何一个诊所一定要注重消毒。这是一个诊所负责人必须考虑到的问题,**有专门的消毒器械和消毒间,让病人看病放心。再次,精湛的医术和诊所高质量的服务是赢得患者信赖的法宝。 走访发现,田医生的诊所虽然收费要高一点,但前来就医的患者还是络绎不绝,不预约基本不行。 中医诊所改头换面求发展 昆明人很熟悉的位于螺峰街的“赵丽华诊所”陪伴了很多本土的昆明人。靠着精湛的医术,“赵丽华诊所”赢得了患者的信任和支持。上月,“赵丽华诊所”华丽转身为“善古国医经络调养机构”。如今,“赵丽华诊所”的负责人是赵丽华的儿子瞿佶。据他介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医疗服务质量的期望值提高,传统的诊所已经不能满足需求,诊所只有从长远考虑,找到一个有创新、有发展的诊所模式来满足群众的需求。另外,和原来母亲办诊所的理念一样,瞿佶表示,现在的人越来越重视预防疾病。“善古国医经络调养机构”就是将这一理念升华,以“不轻易让患者服药”为宗旨,将患者的问题尽量用药浴、针灸、按摩等方式来解决,最关键的是他们的硬件设施更好了,而收费和以前差不多。他透露,将在昆明发展同样规模的连锁店,将自家的品牌和中医理念传承下去。 几天的采访中发现,在昆明开办的个体诊所中,口腔科是效益**的,也是发展相对最规范的。很多好的牙科医生将诊所开进了写字楼,但还是出现患者排队就诊的情况。另外,效益相对好的还有一些*********的中医诊所,只是一部分有远见卓识、有资金支持的诊所进行了升级改造,并有不断发展壮大的趋势。而部分诊所虽然空间狭小、环境没有更新,却也患者如云,比如中环大厦旁边的来圣灵诊所等一些知名度很高的中医诊所。 一名很有远见的老医生表示,随着开办个体诊所新政策的执行,个体诊所优胜劣汰肯定是一个趋势,那些没有创新、没有改进的个体诊所必然被市场和政策淘汰出局。以后,像“曙晖口腔”和“赵丽华诊所”这样的诊所在昆明会越来越多,发展前景也会越来越好! 执行新规 昆明四成个体诊所或将面临淘汰 今年7月1日起,卫生部在天津、沈阳、长春、厦门、昆明5个城市开展一项试点,批准符合条件的医师设置个体诊所的申请。相比之前的在职医生“多点执业”试点,“个体诊所”试点允许已离职或退休、资质合格的医师开办个体诊所更具有实施意义。昆明曾作为全国第一批试点医师多点执业的地区,受到各界关注。有专家认为这对解决离职或退休医师的出路问题有积极影响。客观上,这也会使长期存在的“地下个体行医”合法化,既有利于增加合格、甚至是优质医疗资源的供给,促进医疗资源均衡化分布;也有助于监管,更有效地保障患者的利益。 日前,《昆明市开展有资质人员依法开办个体诊所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正式出台,相关实质性的工作预计将在9月份全面展开。根据出台的方案,以后在昆明申请办个体诊所必须满足7个条件:即申请者已离职或退休,身体健康;申请者为执业医师,且取得“医师执业证书”后,在医疗、保健机构中累计执业满5年;申请者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请者在二级甲等以上医院工作时间累计满3年;申请设置的个体诊所诊疗范围与申请者的医师执业范围及职称证上的专业一致;个体诊所符合卫生部制定下发的各种诊所基本标准;申请设置的个体诊所选址符合环保要求。昆明市要求,将按照“新人新标准,老人老办法”的原则对个体诊所进行管理,同时不断对以前环境差、有违规行为的诊所进行整顿、规范,不断向新标准看齐,以达到这个行业规范发展、壮大的目的。 专家称,新方案和以前执行的政策**的不同是,取消了开办诊所必须和已有的诊所距离500米规定,另一个就是大大提高了执业医师的资格,以前只要有执业医师资格证的医师都可以开办个体诊所,而如今必须要副高以上职称的医师才有资格申办。卫生部门一位权威人士介绍,一名医学院的学生要成为一名副高以上职称的医师,要工作五年才能报考中职职称,而要在该医院有编制空缺的情况下,至少还要5-7年才能申请报考副高职称,且在这一过程中,医生的综合学分必须达到规定的分值才能报考。最重要的是,副高职称相对于别的医学考试还是很难,很多人即使有机会报上名,也要考几次才能通过。“从学生到一个副高职称最起码也要12年,平均的时间应该在15年到20年。在整个昆明的执业医师中,只有2%到10%的医生是副高以上的。”也就是说,一名副高职称的医生至少在40岁以上。 昆明市卫生局医政处处长毕卫红介绍,截至2010年底,昆明市共有各类诊所2127个,其中五华区357个、盘龙区375个、官渡区545个、西山区488个、东川区16个、呈贡新区42个、晋宁县49个、富民县17个、宜良县42个、石林县57个、嵩明县46个、禄劝县19个、寻甸县14个、安宁市60个。7月中旬,在云南省卫生厅和昆明市卫生局向10名个体诊所医生公开征求意见的会议上,厅长陈觉民曾经问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如果按照国家新规定执行的话,昆明有多少诊所的申办者可以达到副高以上职称,得到的回答是“至少六成以上”。也就是说,按照这个新规定,昆明市的诊所至少有四成要被淘汰。 部分个体诊所的医生表示,个体诊所在昆明大量存在,说明有市场需求,政府这样抬高门槛的话,只会让群众很不方便。但也有声音表示,随着城中村的拆迁,社区医院将慢慢取代小诊所的存在,顺应群众的需求。 “副高以上职称”是硬门槛 按照目前的工作分工,昆明市个体诊所的申请、审批和相关的监管都在区县一级,卫生局主要对各区县进行综合管理并给予政策指导等。五华区卫生局医政科科长陈宇宁介绍,截至目前,五华区登记在册的个体诊所有408家,主要申办的都是骨伤科、康复诊所、口腔科等,其中中医不到10家,有10家规模相对大一点的诊所申请了医保卡刷卡业务。2004年以来,有60多家诊所因为拆迁而注销,46家诊所因拆迁需新找门店而报停。按照规定,这些报停的诊所必须在1年之内找到门店开业。 陈科长介绍,卫生局对诊所的监管一方面是对诊所相关证件的审核,每年要对诊所的个体诊所许可证进行审核(其中要检查医疗废弃物处理合同,治疗台账等相关文件)。同时,还要对执业医师资格证进行校验,必须当事人来办理,以避免有些医生因年事已高或突发事故病故后又将诊所承包给外人开办的情况发生。他表示,随着城中村的拆迁和相关部门打击“黑诊所”的力度加大,目前,个体诊所违纪违规的现象不多。 他介绍,从7月份昆明市开始筹建试点工作开始到现在,五华区有3名想开办个体诊所的医师提交了书面的申请报告,但其中有两人不符合“副高以上职称”将被退回申请。 昆明市的个体诊所路在何方?要怎样进行整合才能有更好的发展?这是很多主管部门和一些想将个体诊所发展壮大的人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在昆明,将个体诊所开得风生水起的个体诊所也大有人在。“要发展个体诊所最重要的是要有过硬的医术,否则一切就是空谈。”“要发展个体诊所一定要全面发展,注重诊所的师资力量,注重品质、环境、卫生、收费,一样都不能含糊!”这是一些专家的部分观点。
2万家牙科招聘,6万名牙医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