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我们看到目前大家正在做的慢病品类的“增量”归纳如下。
心莲是L药店的店长,经营业绩是心莲做梦都在思考的问题。目前行业中,都在抓慢病品类,可在心莲看来,慢病品种的产品,顾客本来就是要长期买的,再怎么抓不都是把顾客以后要买的量给提前“预支”了吗?这种“抓”法,不就是自己在“忽悠”自己吗?在心莲看来,慢病品类的确是可以增长的,但那些想象中的增长哪里来呢? 慢病品类增长的核心不是增量,而是创造额外的业绩,如果我们都将心思集中于抢顾客慢病消费品种的份额,那就失去了慢病这一大主题的意义。然而,从门店现场的操作与员工的实际导购来看,目前行业里同仁们多只将目光集中在让顾客多买某个产品上。 我们看到目前大家正在做的慢病品类的“增量”归纳如下。 一、买N省一 从DM单到门店的货架展示,都将买几省一的告示做到了******,其本质是纳入了疗程营销的思路,这样做自然可以提高销售,是我们应该用的一种方法,但依赖于此,却远远不够。 我们来看现场的真实销售案例,店员好不容易推荐成功了某组买N省一,于是赶紧带着顾客去买单,因为怕顾客可能随时会不买,结果,该有的其他的导购就“省略”掉了,其实,买N省一只是我们导购环节中的一步,因为不容易,却被多数同事当成了全部。 二、特价限购 这是吸客的一个良方,只是从毛利角度来看,自己很受伤,但是为了客流,也可不惜血本,好歹可以从其他的品类上拉回来一些。 三、厂家支持 一些慢病产品厂家会给门店提供较多的物料支持,包括现场促销、免费项目等,因此,也带动了慢病产品的销售。 但是,我们来看一下,慢病顾客的服药都是一个定量的。举一个例子,王阿姨在心莲手上买10盒降压药与5盒降压药,从单次销售来看,客单价差一倍,但如果这个顾客持续只在心莲店里买,那么,这种多买了几盒意义就不大。 如果我们真的要提高慢病品类的销售,对于我们药店来说,应该在这些方面发力。 一、向外延伸创效益 我们试想一下,把全国的药店只看成是一家连锁,比如就叫“中国药店”,那么,顾客不管在哪里买慢病品种,都不会创造额外的增长。因为,对于整个零售市场来说,没有增长,只有当我们在引导时与顾客进行交流,向外延伸,其中包括中药饮片与非药品等。此时,才既帮助了顾客又创造了效益。 可目前我们多是区域间不断地厮杀,抢的是“竞争者”(其实也是药店自己人)的份额,却没有创造零售的经济效益与价值,这是我们目前**的缺失。所以,从总部到一线,主动创造零售这一环节的自我价值是我们药店人应共同思考的,而不是靠可怜的“批零差价”来维持生存,那不是销售这一碗饭的含义。 二、义务教育客回头 令人觉得很有意思的是,在我们全国各地,一些在社区里销售理疗仪器或者保健产品的人,对社区里的老年人的免费教育可以说是做得很到位,他们凭借什么让那些上了年纪的“爷爷奶奶”们如此痴情,想来也是教育得很到位,而且在现场体验效果是良好的,口碑相传使然,我们为何做不到呢? 慢病品类的额外增长,也是需要我们用心去教育患者的,唯有当我们将预防远期风险的价值说到位,顾客在观念上认同了,才会为额外的销售买单。 而这,有时单靠在门店员工导购时去说,虽是必须但效率相对低,因此,健康教育的讲座,就可以帮助我们去说服患者。 三、专业化格局共赢 全员专业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包括厂家销售人员也应专业化,共同将靶点聚焦于门店现场服务,员工持续性的专业化提升,具体到每一个系统的常见疾病而不是某一种病症,具体到产品卖给顾客时应该怎么说顾客容易接受,而不只是宣传产品的“高大上”。 专业化是什么?专业化是员工能说明白某个问题的来笼去脉,顾客也能听明白,这样就会有结果。 所以说,提高慢病品类的销量,这个概念本身就是值得商榷的。零售,应在慢病品类的经营中创造效益,创造药店人自己的价值,也因此实现自我的价值。 2万家药店招聘,6万名药师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