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老年人面对这种保健品推销诱惑,一定得擦亮眼睛>>>>>
先说来宣传《老年法》,再塞一本法律解读册子,接下来话锋一转,介绍上了“医学前沿研究成果”……最近,不少市民都在家碰上这样的“上门服务”。 来“服务”的人说得天花乱坠,让人不知道他们葫芦里卖的啥药,最后,拿出一些药丸、口服液时,大家才明白,“不就是要卖保健品嘛。”不过,这样的推销却让一些老年人非常受用,为了听起来“高大上”的疗效,纷纷掏腰包。 市民肖先生今年75岁,家住海港区张庄小区。10月6日中午,一个小伙子敲开了他的家门。小伙子笑呵呵的,说是上门宣传《老年法》等知识的,还递来好几本印着《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字样的小册子,“大爷,我给您说的都关系到老年人的切身利益。”肖先生见这阵势,赶紧认真听他讲起来。 小伙子讲了会儿,打开一本《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小册子,翻到最后,却出现了一个保健品广告,“您今天了解它,可算捡着了,这产品对心脑血管疾病特别有效。”肖先生上了年纪,对身体健康方面挺关注,听小伙子一讲,觉得确实不错,当即决定要买一个疗程的量。 正巧,老人的孙子小肖这时回来了,一看这情况,感觉不太对头。他仔细看了看产品的包装,发现没有国药准字号。“明明不是药品,还吹得那么神。”小肖拦住了爷爷。 不过,爷爷对他的做法可不太理解,东西没买成,郁闷了好几天。“我爷爷都好几天不理我了,说我怕花钱,耽误他治病,这些保健药的治疗效果有那么神吗?”小肖表示怀疑。 记者按小肖提供的线索,联系了这家保健品公司,一名销售人员说,他们的产品是保健品,不属于药品,但属于“功能型”的,有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因为是国家重点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所以价格不菲,一个疗程要上千元。 所谓的“功能型”保健品,真的有神奇的治疗效果吗?市食药监局保化科一位姓王的科长告诉记者,这些没有国家药品批准文号的保健品其实属于食品范畴,它们的作用不在于治疗疾病,根本不能当做药品使用,并且,保健品也从没有商家宣称的“功能型”和“营养型”分类。他提醒,一些商家竭尽所能地夸大疗效,其实这些保健品通常作用很有限,常有老人轻信这些说法,浪费钱财不说,还会耽误治疗,老年人面对这种保健品推销诱惑,一定得擦亮眼睛。 2万家药店招聘,6万名药师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