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访问手机版
   
 手机版网址 sp.kq133.com/F1

股灾来袭,并购安否?

2015-09-24   作者:逄増志    来源: 第一药店财智   访问量:261    在线投稿
【导读】游戏规则看起来似乎也没变,但各路资本撤退不玩了……于是就有了上市药店股价不可承受之轻。

一切本来是那么美好:三大上市药店挟资本之利器在各地攻城拔寨,收购公告一波接一波停不下来;药店之间步调一致相互相呼应,形成共振与协同;资本市场给予热烈回应与极高的估值,药店市值最高300多亿;三大上市药店股价屡创新高,药品零售业形象被资本市场点亮……

突然间这一切改变了——连锁药店上市第一股,三大上市药店的龙头也是并购重组力度**的一心堂在一次次发出收购公告并在8月18日复牌后,却没有迎来如期的大涨与连续上涨,反而直接跌入下跌通道,这让人大跌眼镜,也伤透了中小投资者的心。其他两家连锁药店的日子差不多。

后来,我们知道:原来是股灾来了,资本市场还是那个市场,游戏规则看起来似乎也没变,但各路资本撤退不玩了……于是就有了上市药店股价不可承受之轻。

A股股灾与资本运作

我国连锁药店IPO上市的进程,是与连锁药店的资产证劵化战略渐渐明晰、得到认可而齐头并进的,2014年下半年后随着一心堂在7月成功发行上市成为连锁药店上市第一股、股价与市场表现优异而得到推广,然后则是老百姓、益丰连锁接踵上市……

A股突然来袭的断崖式下跌,打乱了上市药店狂飙突进的资本运作步伐。以市场公认的股灾发生日2015年6月15日前一天沪市最高5178点计,2015年9月15日沪市收盘3005点,下跌2173点,调整幅度高达42%。

覆巢之下,焉有安卵?

这一时间段内,一心堂的股价由停牌前最后交易日4月10日的78.24元跌至41.85元,益丰连锁由停牌前最后交易日6月5日最高价102.9元跌至47.41元,老百姓则由89.49元跌至50.45元(8月21日收盘价),分别下跌了46.5%、53.9%、43.6%,跌幅可谓惨烈(当然与跌幅榜第一名新国都从138.8元跌至17.94元,跌幅87.1%比,要好得多)。

股市运行趋势显然严重影响了药品零售市场的走势,特别是以资本市场新贵为代表与主力的上市药店高举高打、大肆并购的爆发式扩张策略。6月15日股灾前,一心堂频频出手先后六次并购7家连锁药店的门店与资产,6月15日后五次拿下5家药店的门店与资产,其中8月10日后没有新的并购动作。

并购低潮与战线收缩

古语云:“时者,势也,命也。顺势者昌,逆势者亡也。势之道,有四可说:一曰造势,二曰借势,三曰引势,四曰断势。”

始自2015年6月的断崖式下跌以及此后股指持续低迷,偶有反弹但随之打压、抛压沉重等,已经清晰不过地说明国内A股已经步入中期下跌通道,上市公司必须收缩战线、做打持久战的准备,刚上市不久就投入并购阵地战的三家上市药店,也要把强基固本、先消化再并购作为应对股灾与今后扩张发展的应有之道。具体实施起来,应根据不同情况各有侧重:

调整并购策略

短期内,以并购重组为利器的高举高打策略要缓一缓,步子要慢下来,先生存再发展。已上市药店如此,未上市与即将上市的药店也应如此。并购原则是:拉长产业链、产业升级式、布局卡位式等战略性收购可以继续进行,财务改善类稳健型收购审慎进行,投机性、激进型、可收购可不收购的暂缓进行。

也就是说,其一,不是并购不可以进行,而是要择其善者并购之;其二,并购标的估值体系已经有了变化、调整,大部分价码会打折扣,切莫花了冤枉钱。

先消化与再并购

俗话说“贪多嚼不烂”。就三大上市药店而言,如果说一开始上市药店有节制地实施并购、有选择通过并购完成布局得到了业内的首肯,但在股市火爆之时三家上市药店你争我抢式展开“并购竞赛”,就有些过于激进了。

这种不计后果的并购竞赛必然带来管理控制跟不上、人力资源不匹配、尽职调查不全面彻底、无法深化改革、可能换汤不换药等后果,或许当下看不出来,但今天埋下的炸弹未来一定会引爆。

并购讲究的是协同效应、弥补短板、优势互补,是1+1>2,股灾一来,药店发展势头势必减缓,正是药店主动梳理架构、消化库存、积蓄实力等待再战的好时机。

稳健经营与稳健并购两手抓

正因为处于收购低潮期,药店的估值水平下降,并购标的的价格会比股灾前要降低不少,收购的难度也在下降,对那些实力强、资金雄厚、消化吸收能力强的并购方来说,眼下也是非常好的并购机会,重点是做好尽职调查、定好并购后发展规划与计划,为适时实施并购做准备。

有一些区域性药店可能会急于出手,手里有钱的上市药店的话语权更强了。前提是,尽**力量做好药店的稳健经营,在规范经营、效益提升、产品升级等方面狠下功夫,确保上市主体安全稳定经营。

对一心堂等公布了年度并购任务的上市药店来说,既要在按章程履行决策程序的前提下完成并购目标,同时也要严格控制并购与经营风险,则是另一种考验。今年,一心堂、益丰连锁均发布了野心勃勃的扩张公告,其中一心堂2015年计划投资3.5亿元,在云南、四川、广西、贵州、重庆、山西等市场开设1000家店,益丰连锁未来三年内将力争完成等同于1000家门店销售规模的并购项目;两家准备采取的都是“并购+新开”并重的扩张模式,其中并购占大头。

牛市发展看规模与实力,熊市看流动性与资金链。不管采取哪一种策略,保持连锁药店的资金链正常运转是第一要务。上市公司**的风险不在于利润、效益不好或亏损,而在资金链断裂——经济低迷时期,这样的悲剧太多了。

熊市背景与上市策略

股灾短期内难有缓解,逆转跌势重回上涨通道暂时无期,在这种大背景下连锁药店向何处去?那些已经展开但未竟的药店上市进程,如何走下去?是继续谋求上市还是转向新三板,抑或有其他更好的方式?

继续推进上市是连锁药店的必然选择。某种程度上药品零售业也是资金密集型企业,尤其是那些迅速扩张的连锁药店,对资金的需求非常迫切。在低迷市态下,相对于其他行业,药店的绩优、高成长、高回报等特点得以凸显,这大大增加了连锁药店上市的成功率。而终止上市,意味着告别资本市场,已经投入的打了水漂——这是下下策。

转向新三板上市是选择之一。经二十多年发展,我国资本市场已经形成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齐头并进发展的新格局。与主板相比,后几个板块扩张的速度更快一些。

以新三板为例。过去两年中新三板市场发展突飞猛进,2013年挂牌不过356家,2014年增加到1572家,预计到2015年底可能突破3500家,超过A股市场上市公司的家数;到2018年底更将突破10000家。另一优势是新三板已由开始的协议转让升级为做市商,年内将进一步升级为竞价交易,市场交易活跃程度与交易量会有根本性提升,**的政策利好是国家已经明确“新三板企业在满足一定条件后可以到创业板转板上市”,打通新三板上市公司的瓶颈。受股灾影响,目前新三板发展也受到波及,转向新三板算是中策。

到海外市场上市,以规避国内A股市场的波动与影响,也是选择之一。目前的问题是海外市场对中概股的估值较低,对连锁药店中概股的估值更低,以致海王星辰等中概股已经提出了私有化—退市—转国内上市的计划。到海外上市显然是逆潮流而动了,是下策。

小结

1、以并购重组为扩张利器的策略没有错,但大环境低迷、市场疲软,并购的步子务必要慢,要量力而行,有多大饭量吃多大饭,切不可贪大求全、贪多求快,更不能萝卜快了不洗泥,为了收购而收购,否则不仅是严重的消化不良,甚至可能殃及主体,动摇上市药店的根本。

2、要不要出手并购、何时出手收购,不是取决于并购标的出价够便宜,而是取决于药店的发展战略、竞争策略,在于并购后是否提高了竞争力,实现了1+1>2。

3、长期来看,一时低迷或股灾动摇不了我国药品零售市场发展的根基,也阻挠不了药店资产证券化、药店争先恐后IPO上市的势头。药店上市,仍然是药品零售业迅速发展的助推器,也是众多连锁药店努力奋斗的目标。

逄増志

第一药店财智签约作者


2万家药店招聘,6万名药师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暂无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最新评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热门图片

本周 本月 

热门资讯

本周 本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