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实体药房领域稳固自身地盘,苦练内功确保现有市场份额,才是连锁药店的最本质生存之道。
在苦练内功型连锁企业的高管看来,武汉药品零售市场虽然空间巨大,但受制于新医改对医疗机构的倾斜,不断上涨的房租与人工成本,及新增渠道如医药电商的崛起,零售药店的客流与生存空间已经不断受到挑战,盈利能力也相应下滑。在此背景下,如果没有充足的资金做支撑,麻木跟风式发展、扩张只会增加企业的运营风险。因此,在对药品零售企业的扶持政策尚未明朗,电商盈利模式仍在摸索的阶段,在实体药房领域稳固自身地盘,苦练内功确保现有市场份额,才是连锁药店的最本质生存之道。 中联:从多元化向专业化过渡,扩大服务人群 ![]()
作为武汉最早成立的连锁药房,中联大药房在武汉药品零售市场中凭借早年开拓的100多家直营门店,早早就确立了其在武汉门店规模第一的行业地位,且在门店数量较多的优势下,中联在武汉市场3个多亿的销售规模也走在同行前列。 然而近两年来与普安类似,武汉中联的发展也进入缓慢期。据中联大药房执行总经理周宏亮介绍,在2013年至2014年间,虽然武汉中联的销售额依然保持上升势头,但门店数量已经在不断调整,如关闭了近10家位置不好、房租成本过高的门店,目前其武汉门店数量约在130家左右。 同时,在服务群体方面,武汉中联也发生了调整。由于以往其多元化的门店定位,因此服务群体与普安较为类似,瞄准的都是白领人士,其药妆产品的年销售额曾达到3000万以上。然而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药妆年销售额下滑到如今的1000多万。这使周宏亮认识到仅仅关注年轻群体的健康需求,已经无法支撑零售药店的生存发展。因此,从多元化向专业化过度,服务人群延伸至老年群体,成立健康服务部等类型的部门或团队,挖掘原来没有重视的药品销售空间,如慢病药品销售等,成为武汉中联的未来发展重点。 普安:继续专注高端市场 ![]()
普安药房一直是武汉药品零售市场中的异类。与其他同行高举价格战大旗抢夺客流与争取市场空间不同,普安药房从成立之初就坚持差异化的市场定位,以提供便利、高品质的产品、专业的药学服务为原则,为30~48岁年龄段的高端白领人群提供专业的药学服务,从而走出一条与他人不同的差异化经营之道。 据普安药房总经理叶跃雄介绍,普安药房自1997年成立以来,经过18年的发展,目前拥有直营门店100余家,除在武汉拥有50余家门店外,又在北京、上海、天津、苏州、常州等富裕城市进行布点, 2014年销售额达到3亿元,其中武汉市场销售额约为2.1亿。 虽然根据目前的销售占比,武汉药品零售市场是普安药房的重要根据地,但叶跃雄承认,近两年来,普安药房在武汉更多的是保持平稳态势。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首先是零售药房的不断增加,同行的恶性竞争分薄了市场蛋糕,其次是武汉的城市改造也使原有的成熟商圈和社区的客群被打散,严重影响了部分门店的客流与销售额。 在此情况下,叶跃雄认为使企业生存下去,才是如今的首要任务。因此,继续定位于服务高端白领人群,加深了解高端人群的健康需求,为他们提供更为便利、专业的药学服务,从而深挖这一群体的市场需求,仍是普安药房2015年的发展重点。 天济:深耕小范围区域市场 ![]()
天济大药房成立于2003年,至今在襄阳市内已经拥有200余家直营门店,基本实现襄阳药品零售市场的全覆盖,成为襄阳市连锁门店最多、规模**的药品零售民营企业。 天济大药房在襄阳市确立其龙头地位后,积极向外发展,进军省会武汉,扩张规模提升企业的品牌力与影响力,就被纳入天济大药房的发展规划。据了解,天济大药房自2013年起就在武汉市内以自主开店形式进行快速扩张,仅两年时间内就新开门店50余家,成为武汉药品零售市场的新兴力量。 但受制于激烈的价格竞争,相对襄阳而言,较为缺乏市场号召力和消费者认知度,及半年以上的医保资质申请时间,天济大药房在武汉药品零售市场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在企业运营能力上甚至还未达到盈利平衡点。 在此背景下,天济大药房重新调整发展规划,不再迈大步迅速扩张,而是选择就在已有门店深耕小范围的区域市场,甚至关闭盈利能力较差的门店。襄阳天济大药房常务副总经理樊晶坦率地说:“襄阳天济在武汉的品牌力和影响力还有待提升,与其盲目扩张,不如就某个区域进行深耕,以苦练内功的方式铸造品牌,随后再寻找适当时机逐步实现扩张。” 2万家药店招聘,6万名药师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