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施普林格网站检索得到的完整撤稿论文目录显示,64篇涉事论文有61篇来自中国。
8月18日,德国施普林格(Springer)出版集团宣布撤回旗下10本学术期刊上发表的64篇论文,理由是论文的同行评审过程涉嫌造假。施普林格在关于此次撤稿事件的声明中并没有明确指出64篇涉事论文来自哪个国家。但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从施普林格网站检索得到的完整撤稿论文目录显示,64篇涉事论文有61篇来自中国。 而就在今年3月,英国BMC(BioMed Central)出版社(施普林格集团下属公司)也曾撤回43篇医学论文,在那一轮,有41篇来自中国,最主要的问题同样出自“同行评审”。 同行评审,译自英文单词peer-review,也被称为“同行评议”。它是学术刊物普遍采用的一种论文评审制度。一般由刊物编辑邀请论文所涉领域的学者评价论文质量,之后主编参考评审结果决定是否刊发。这一制度本意在于确保论文"开诚布公",保证研究足够真实、有分量。 施普林格出版集团在声明中表示,集团的期刊编辑先是发现了一些论文评审人的电子邮件地址令人怀疑,随后展开的内部调查又发现了伪造的同行评审报告。“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这64篇论文的同行评审过程受到不正当影响。” 不过该集团发言人也说,由于存在一些为论文作者提供咨询服务的第三方机构,他们的行为或许会影响到同行评审过程。如果内部调查能证明作者对同行评审过程造假并不知情,他们完全可以通过合法的途径来重新提交论文并展开有效的同行评审。 英国BMC出版社科研诚信部副主任帕特尔(Jigisha Patel)曾在一次采访中提到:“一些作者们很天真,想要论文手稿被发表,但是他们被第三方付费机构欺骗了。这种机构可能提供为手稿润色的服务,甚至可能保证论文最后一定会被发表。”帕特尔同时表示,“不仅出版商要解决这个问题,期刊、科研机构和学者们都需要联合起来,科研人员因为面临着论文发表的压力,才会出此下策。” 帕特尔提到的科研人员所面临的论文发表压力,相信各大公立医院的医生对此都深有体会。当前我国在医疗卫生领域,职称的评定与论文直接挂钩,不同职称级别对论文的数量有不同的要求,不管这一规定被多少人诟病,但它依然是全国通行的法则。 丁香园曾对不同地区、不同医院的医生职称晋升所需论文发表情况做出调查,调查显示: 在中级职称的评定中,26.87%的医生表示,需要1篇核心期刊的论文,23.55%的医生表示需要2篇核心期刊; 在副高级职称的评定中,31.54%的医生表示需要2篇核心期刊,占比**,23.08%的医生表示需要3篇核心期刊,而18.41%的医生表示必须发表SCI论文。 晋升高级职称对论文的要求又上一个新的台阶,有24.33%的医生表示,必须发表SCI论文,超过46%的医生表示需要3篇以上的核心期刊论文。从这些不难看出,原本就已过度繁忙的医生论文发表压力巨大,但如此畸形的医疗界现象已然成为常规,医生为了评职称躲不掉论文,因此后果就是学术造假、论文买卖。而在这背后,隐藏的是**的不合理:医生正在偏离治病救人的本质。 附:此次撤稿事件涉及医院
作者:王一然 2万家药店招聘,6万名药师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