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访问手机版
   
 手机版网址 sp.kq133.com/F1

武汉药品零售市场:市场空间巨大,多方混战在即?

2015-09-11   作者:朱绍辉    来源: 21世纪药店   访问量:731    在线投稿
【导读】早几年武汉零售药店数量的快速增加,受政策刺激的因素较多。

武汉,地处江汉平原东部,在长江和汉水的横贯分流下,武汉城区被划分为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隔江鼎立。目前,武汉市辖13个城区,3个*********开发区,2014年武汉市面积约846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33.80万人。按常住人口划分,武汉已是超大城市。

作为湖北省省会,武汉自古有九省通衢之称。凭借承东启西、接南转北的优越地理位置,如今已是国家华中区域中心城市,是中国内陆**的水陆空综合交通枢纽。这种交通综合枢纽优势在医药流通领域中也得以体现,如全国知名的民营医药分销企业——九州通医药集团,就从武汉起步辐射全国,成长为上市企业。与九州通类似同样专注医药分销领域的企业,武汉共有415家之多,其数量占到2014年全国13274家医药批发企业(数据来源于2014年食品药品监管统计年报)总量的3.12%,由此可见武汉药品分销、批发市场之活跃。

在人口基数巨大、药品批发市场活跃等环境支持下,武汉药品零售企业理应得以快速发展,在行业中腾飞出一两家标志性的本土企业。然而纵观近年武汉药品零售企业的发展,无论是本土品牌企业中的马应龙大药房、九州通好药师大药房,还是新进同行连锁如襄阳益生天济大药房、荆州长江大药房等,各连锁企业的发展始终略显平稳,未能惊艳行业。有品牌工业负责人就曾表示:“武汉拥有全国知名的药品批发企业,但药品零售企业却略显失色,实在令人感到遗憾。”是什么限制了武汉药品零售企业的发展?目前武汉药品零售市场又呈现怎样的一种姿态?

10.jpg 

药店数量持续上升,但增速放缓两年前,记者曾走访武汉药品零售市场,当时,武汉药品零售市场的药店数量已突破3200家,较2011年的2732家零售药店增长了17%。

两年后,记者再次走访武汉药品零售市场。记者采访武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市场监督处处长彭良汉时,他说,截至2015年8月,武汉零售药店数量共为3690家,较2013年的数字仅有8.5%的增长,与2011~2013年的药店数量高速增长态势相比较,2014~2015年的增长速度明显减缓。

彭良汉认为,早几年武汉零售药店数量的快速增加,受政策刺激的因素较多。

资料显示,2008年,为避免药品零售行业过度竞争,规范行业管理,推进药店市场的合理布局,武汉市药监部门曾于当年12月发布《武汉市设置药品零售企业合理布局的暂行规定》,明确指出半径500米范围内,新开及原有药店总数不得超过3家,如已有3家药店,新药店不得入驻。限距政策的实施迫使本土连锁与外来连锁不得不减慢在武汉的发展步伐,把发展重心转为苦练内功。

转变发生在2011年。当年8月,武汉药监部门宣布从2012年1月起,正式取消对半径500米范围内的开店限距,连锁药店被压抑4年之久的扩张热情被瞬时点燃,包括湖北心连心、襄阳益生天济大药房、荆州长江大药房、马应龙大药房等湖北本土连锁,及老百姓大药房、海王星辰、益丰大药房等全国性连锁企业,都纷纷加快扩张步伐抢占市场。当年,如益丰大药房、天济大药房、长江大药房等连锁药房,就先后在一年时间内于武汉快速新开了十来家零售药店,快速布局市场。

然而,在门店租金和人力成本不断上涨的情况下,新开门店盈利压力非常大,并非所有连锁都能吃得消。湖北中联大药房总经理周宏亮认为,在武汉市内,即便武汉药品零售市场拥有较为宽松的医保门店申请资质环境,但6个月的营业要求和2~3个月的审批时间,共9个月的非医保经营阶段仍是新店运营的“困难时期”,因此在资金并不充裕的情况下,连锁即便能实现短时间内快速布点,但随着经营压力的提升只能转变发展战略,以更谨慎的态度进行开店布点。这也是武汉药品零售企业扩张的必然阶段。

在此背景下,自踏入2014年开始,虽然武汉零售药店的数量仍在增长,但速度已经明显放缓,特别是湖北本土连锁尤为明显。如前两年在武汉快速新开50多家门店的襄阳益生天济大药房就减慢门店扩张步伐,转为深耕武汉市内某区域市场,而来自荆州的长江大药房在新开了10余家门店之后,听闻由于亏损较大,甚至停止了其在武汉市的扩张步伐,改为转战孝感等周边城市。

双强搅局,争夺龙头位置既然湖北连锁药店的开店步伐在2014年适度减缓,那么8.5%的药店数量增长率到底由谁贡献而来?在记者的走访过程中,无论是武汉药监部门有关负责人还是各主流连锁的负责人,都不由自主地提到老百姓大药房与益丰大药房这两年来的快速发展。

老百姓大药房早在2004年就进入湖北,多年来一直深耕武汉药品零售市场,其2013年门店数量为35家,2014年发展至近50家门店,今年来其门店数量更是快速攀升至近90家,发展势头大有追赶武汉直营连锁药店龙头企业——拥有130多家直营门店的中联大药房之势。

有熟悉老百姓大药房的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湖北老百姓自进入武汉以来,多年来一直坚持培养本土人才,其目前的高管团队全部是湖北人,因此与武汉药品零售圈内人士有很好的互动交流,方便其与圈内人士洽谈企业合作。同时,借助今年年初上市后的品牌与资金威势,在资金充裕、关系良好的情况下,老百姓大药房正不断与行业人士接触,寻求进一步快速扩张的机会。“估计老百姓大药房在年底突破100家直营店,将不是问题。”该人士如此判断。

而益丰大药房进入武汉市场虽然相对较晚,但借着精细化品类管理和上市后的资本优势,一直采取稳扎稳打的发展方式逐步扩张。据了解,益丰大药房2013年在武汉拥有直营门店十来家,2014年发展至24家,2015年更是实现门店数量的翻倍,增长至近60家。特别是益丰大药房在8月20日晚发布公告,宣布以7100万全资收购湖北隆泰旗下34个门店之后,益丰大药房在武汉的零售药店数量估计已超过90家,瞬间与老百姓大药房平起平坐,共同迈入武汉零售药店第一集团军。

连锁率高,直营率低当然,仅仅凭借两家上市企业的快速扩张,武汉零售药店数量不可能拥有8.5%的增长速度,且两家上市企业的部分新增门店是收购得来,更是对武汉药店的总量增长没有“贡献”。

其实,对零售药店数量增长的贡献,单体药店占了绝大部分。有行业人士认为,虽然近两年在新版GSP的作用下,单体药店生存空间越来越狭窄,但其洗牌效应在武汉市场还未出现,反而是更多人士投身到药品零售行业中。究其原因,是武汉的药品流通行业发达,批发企业多,能为单体药店的采购环节提供便利,同时由于市场零准入法则和较好的医保申请条件,因此与连锁企业相比,单体药房无疑在税务、人工成本等方面,都拥有较小的运营压力,也能以更灵活的操作方式满足市场需求并适应变化。

虽然据武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供的数据,武汉药品零售市场的连锁率已经达到80%,但彭良汉也承认,以湖北同济堂等企业为******展的加盟模式为连锁率的提升供应了大量数据,而原有10家门店以上才能成立连锁企业的零售公司,在政策放宽为5家门店就能成立连锁的背景下,客观上也促进了连锁率的提升。有行业人士估计,目前武汉的直营药店连锁率,也就30%左右。“连锁率高,直营率低是武汉市场的现状。”该人士总结道。

药店密度低,市场仍有空间在药品零售行业中,衡量一个区域的药品零售市场是否依然存在进入空间,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数,就是以其人口总数除以药店数量,得出门店平均服务人数的药店密度数字,再对比全国同等级城市数值,从而衡量市场空间的大或小。

作为1000万常住人口以上的城市,武汉的人口密度与深圳、广州、重庆属同级别,但这三个城市的零售药店数量均超过6000家,武汉仅有3690家零售药店。从理论上来说,其药店数量显然太少了。

同时,自2011年武汉市提出“复兴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规划后,对武汉主城区进行拆迁改造,大量旧城区被拆除重建,成熟的社区范围与地段被颠覆重新配置。面对这种巨变,零售药房的市场空间也在不断被调整。因此,老百姓和益丰大药房的不断发力布局市场与单体药店的持续增长,也就不足为奇了。

防守、扩张、融资面对市场的改变,武汉本土连锁企业则有不同的态度与做法。

例如,武汉中联大药房与普安连锁药房显得相对谨慎。在中联大药房周宏亮和武汉普安总经理叶跃雄看来,连锁药店不断增长的运营成本不会改变,在企业资金不充足,难以烧钱开店的背景下,练好内功提升门店运营能力显得更为关键。因此,中联大药房在已有130多家门店的基础上,将不会选择密集布点,而是把精力放在员工培训和服务提升上,以提升企业运营能力为目标。普安连锁药房则继续瞄准重要商圈的白领和金领人士,挖掘高端市场的健康需求。

固守本土只是部分连锁的选择,马应龙大药房和湖北心连心则选择继续扩张。湖北心连心董事长杨勤的想法颇具代表性:“与深圳、广州等城市相比,武汉的药店密度还有很大上升空间,虽说运营成本也在上升,但市场是公平的,只要找到合适的方法,一定能实现既扩张又盈利的双赢格局。”因此,心连心2015年的规划是保持以往每年新增十来家门店的发展速度匀速扩张,谋求在年底突破100家直营店。马应龙大药房沈熠则表示经过近两年的企业内部架构调整,马应龙已经做好大步发展的规划,相信下半年将会有大的收购兼并动作。

以武汉金药堂、南方大药房为首的小型连锁,在错过了药品零售行业早期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机后,也想借着近期资本整合市场之风,寻找资本实现兼并收购与自主开店并行的扩张之路。南方大药房总经理廖红生表示,凭借集团公司南方医药的资源优势,已找到合适的投资机构,支持南方大药房的规模复制,收购以单体店为主的扩张模式在今年下半年已经提上议程。金药堂董事长邵金军则表示,金药堂上半年已经把一部分固有资产转移为现金,以推动其门店扩张,如今年6月金药堂已经有8家门店同时开业。为进一步融资实现扩张,金药堂甚至计划出售企业总部地皮,为接下来的扩张储备充足的弹药。

全国性连锁急速扩张、单体药店持续增加,本土连锁通过苦练内功、自主开店、融资收购等方式持续发展,可以预期,在市场格局改变,兼并收购风潮兴旺的当下,武汉药品零售市场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必有一番龙争虎斗。

本报记者 朱绍辉


2万家药店招聘,6万名药师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暂无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最新评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热门图片

本周 本月 

热门资讯

本周 本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