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医药零售行业的2015年,是进与退最纠结的一年,同业竞争、政策压力、成本上涨、电商冲击……导致业界一片唱衰之声
面对医药零售市场发展的新常态,药店始终不敢停下自己转型探索的步伐,以求自身的突破与发展。从近年的发展来看,药店的转型思路正愈发开阔,既有在基础项目上提供各项增值服务,又有大胆的介入社区门诊、国医馆、医院及母婴连锁乃至大健康综合体等,还有向上游中药材种植、生产加工、经营等产业链顶端延伸。 多元经营成必然 医药零售行业的2015年,是进与退最纠结的一年,同业竞争、政策压力、成本上涨、电商冲击……导致业界一片唱衰之声;医药零售行业的2015年,注定又是不平凡的一年,新GSP、药价放开、互联网+、上市、并购等这些关键词见证着医药零售行业的环境变化。 经营压力突显,现状无可回避,面对着市场发展新常态,零售药店该往何处转型?如何在这个复杂多变的环境下找寻自身的定位?药店正面临着种种问题。 不过,应当注意的是,企业自身未获得好发展,并不等于行业不景气。 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从国务院到各职能部门、各地方政府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简政放权、改变监管思路、保障公平竞争、清理和废止阻碍药品流通行业公平竞争的政策规定已被提上日程。为提升药品流通业服务水平和效率,国家相关职能部门和一些地方政府新政频出:鼓励处方外配,推进互联网药品销售和药学服务,“医药分开”在重新破题…… 此外,在行业层面,8万亿的健康服务业大蛋糕正待切割。而在市场层面,虽然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颠覆性影响日益加剧,但线上线下融和发展的O2O模式渐成趋势,且IPO重启之后,无论是传统的连锁药店还是医药电商都重获资本市场关注…… 显然,健康产业仍大有可为,零售药店转型升级的步伐也一直没有停下。而医药零售连锁无论怎么做,最终依然逃不开做规模、做标准、做服务、做细节这几点,因为这些理念已经深入植根于行业骨髓中。因此,只要企业发展顺利,产业链拓展便成为了一个难以绕开的命题。须知,市场是多元的,经营也会趋向多元。 顺流而下 这也是为何,近年来将“触角”向产业链下游延伸的药店正不断增多的原因。总体来看,往下游延伸的药店选择的普遍是多元化经营,也就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更多的经营品项。因此,不夸张地说,这几年行业的多元化发展可谓百花齐放,市场上出现的“大健康综合体”不但经营面积趋于大面积(有甚者已超10000㎡),更重要的是,经营项目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药品经营,更多的是在商品经营上引入参茸品、医疗器械、母婴商品、日用日化、个人护理用品等多元素品种,在业务层面上对接了社区门诊与名老中医坐堂,极大地丰富了经营品项。 也就是说,不仅仅是国医馆,社区门诊、参茸店、医院及母婴连锁、大健康综合体都是药店伸长“触角”的热门领域。而从市场的反馈来看,药店多选择这几个方向进行延伸,主要源于以下两点:一是因为药品经营利润空间不断压缩后的无奈之举,墙内损失墙外补,亟需寻求新的利润来源点;二是基于消费需求的多元化,多点经营有助于药店开发新的客源,以提升业绩。 以国医馆为例,药店一方面利用近几年国家的政策导向与支持,在店内增加名老中医坐堂问诊,更好地向消费者提供服务,以提升消费者满意度与复购率;另一方面将产品销售往参茸贵细及精品中药饮片上引导,以健康养生为文化导向,提升企业经营内涵与经营效果。 力争上游 在产业链拓展的多种探索中,除了往下游发展,药店还可以向上努力。近两年,很多上了一定规模(如年销售突破亿元大关)的连锁企业,都在不断地尝试着往上游拓展,如OEM、贴牌生产、中药材的种植与加工等。 事实上,在解决了终端走量的问题后,在产业链上走自有品牌发展可谓是药店的必然选择。譬如,在走OEM与贴牌生产的链条上,走自有品牌可以更好地提升企业的生命力与品牌认知;而且,通过与上游生产单位的直接对接与合作,药店可以更好地提升自身的经营利润空间。另外,从丰富企业自身经营结构的角度出发,往深层次拓展是非常有必要的。 而随着中药材市场导向与政策上的倾斜支持,中药材种植与生产加工无疑会越来越受到连锁的关注与青睐。中医药是我国的民族医药,中药材在国内有着深厚的消费基础,而广大消费者的认可正是销售**的动力源。同时,随着国家在种植领域的支持(如补贴、税收)加大,经营与利润空间呈现出利好,也吸引了众多企业投身其中。 不过,尽管从表面看往上游产业链发展的趋势向好,且是药店不可回避的发展路径,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个连锁企业都适合参与其中。在自身的终端销量与执行力未达到一定要求时,并不建议药店盲目追求往上拓展。再者,这几年走这条路的企业确实不少,而走的人多了,路自然也就拥挤了。因此,在没有获得明显的优势前,药店往上走须三思而后行。 如何划分新旧业务的界限? 更重要的问题在于,有资本并且肯投入在产业链扩张上,并不意味着就能做出好成绩,在业务经营上摔了好几个跟头的诸多药店对此想必深有体会。 对于企业而言,从理想的角度出发,经营的项目多了,挣钱的机会也就多了;但从现实的角度出发,这对企业的经营与管理能力都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否则,多元化经营不仅不是挣钱的机会,还是赔钱了还赚不到吆喝声的亏本买卖。 不过,从一线经营来看,满足终端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与拓展利润空间本身并无多大的矛盾。因此,产业链往下游的延伸不会遭遇什么障碍,新旧业务之间相互融合是大势所趋。 相较之下,往产业链上游的发展无论是从经营层面还是从政策层面上看,新的多元化业务与原有的零售业务独立发展会更加适合当下实际。但这里也对企业领导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即切记固化思维,总是想着在一口锅里吃饭。要知道,产业链往上拓展绝不是单纯的增加了一块经营招牌,更为重要的是需要打造一个可以独立运作的经营班子,新旧业务间相互合作、相互支持、相互提升。 作者:俞士祯 广州先声企业管理咨询机构总经理 2万家药店招聘,6万名药师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