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医药市场的主力销售品种——处方药的网络销售监管办法却迟迟未能落地,让医药电商的大佬们等得“花儿都谢了”
自去年开始,医药大佬们纷纷翘首盼网售处方药政策能够早日出台,甚至已经蠢蠢欲动想借网售处方药这一新模式成为医药行业的主宰者。但是,网售处方药的阻力并不小,尤其是实体连锁大佬们,极力反对全面放开网上开售处方药和网上售药经营“零门槛”。昨天,我们解读了医药行业不抢跑,做好应战准备,更好地借电商成为新******,今天,来听听不一样的声音—— ![]() 认证专家: 许雷,四川天府医药企业竞争力促进中心主任。 日前,某经营报披露了前网上药店采取迂回策略销售处方药的情况,使处方药“明禁暗售”再次成为医药行业的热点问题。 政策未落地,大佬们很着急! 诚然,从目前监管法规的角度讲,在网售处方药政策放开之前,“抢跑”开售处方药确有违规之嫌。但是从另一方面讲,自******网上药店——药房网于2005底正式获批成立以来,一晃十年功夫过去了,而医药市场的主力销售品种——处方药的网络销售监管办法却迟迟未能落地,让医药电商的大佬们等得“花儿都谢了”。的确,网售处方药办法是个亟需尽快解决的问题。 据有关消息,仅北美**的网上药店ESI其2013年的销售额就超过了1000亿美金,其中协议药师开出了10.2亿张处方,普药处方占比达到63%。而2014年中国网上药店市场的总体规模仅为68亿元,且药品(理论应仅含非处方药)销售仅占其中大约两成。网上药品销售如此大的差距,在中国网络销售额已整体超过美国的大背景下显得如此扎眼。 “触网”举步维艰,新模式崭露头角 在其他领域风生水起、大获成功的网上销售,为何到了医药领域就如此举步维艰呢?经常被提起的原因就是“药品是特殊商品,不合理用药会造成药物滥用及药害”等。但这是否不可解决?难道就没有应对之策了吗? 当前,中国过万亿的处方药市场被医院渠道牢牢垄断着,并有日益强化的趋势。这不仅严重挤压了传统医药零售市场,还滋生出以药养医、商业贿赂、贪污腐败等种种弊端,来自该领域的某些利益团体当然也对网上销售处方药持抵制态度。而老百姓为了获得常用处方不得不涌入医院,忍受漫长的排队等候,在客观上进一步加剧了就医难的现状。这些难题都亟需新模式来破解。 先不说被曝料的某网上药店售卖处方药一事,实际上该商家提供了网上医师的服务。虽然程序和细节上有瑕疵,但并非不能改进。而成功的尝试更是已有不少先例了:在成都、赤峰等地有连锁药店建设远程审方中心、针对顾客已确诊的慢性病提供常用处方审方和调剂;而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也与海王星辰、大参林、广东金康等大型连锁药店展开合作,建立了网络医院入口,可以通过网络医院有资质的医生,开出合格、合法的处方,患者就近在药店取药。以上两个案例中如果把实体店替换为网上药店,实际上效果完全一致,显示出网售处方药的关键环节——由有专业资格的医生和执业药师对处方进行把关。 克服阻力,呼吁政策落地! 那么破解新模式的阻力来自哪里呢? 去年5月2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赢得了医药电商界一片点赞声。谁知转瞬之间,便有实体连锁大佬们集体上书,强烈反对全面放开网上开售处方药和网上售药经营“零门槛”。理由是:一、严重威胁药品安全,导致假劣药品泛滥,合理用药难以保障;二、监管难度巨大,处方来源合理性难以确认,可能使网上药店成为违规销售处方药的温床;三、可能导致恶性竞争,行业规范程度下降,公众对药品零售失去信心。 实际上,以上三点原因并非是无法解决的。由前文案例可以看出,至少前两点都是有法可“治”的。而真正的核心其实是第三点:传统连锁认为如果按照《征求意见稿》执行,那么将会给药品零售格局带来颠覆性的影响,而传统实体药店将受到毁灭性的打击。 笔者理解传统大佬们的焦虑,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作为从业人员绝不应试图采取封杀创新模式的办法来维系自己的行业地位,而应顺应时代的发展,积极转变经营模式,靠创新拓展空间、增加盈利渠道,这才是永续发展的正道。 目前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正在公立医院改革中大力推进电子处方及鼓励患者自主选择在医院门诊药房或凭处方到零售药店购药,药品零售行业应抓住这一契机,抛弃因循守旧的思路,联合起来推动监管部门早日出台网售处方药的指导意见,并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协助监管部门在实践中完善和发展监管措施,力争在这一过程中取得行业话语权和经营上的主动权。况且,网上卖药与实体经营并不真正冲突,反而可能由于模式的变化带来成本的降低。 2万家药店招聘,6万名药师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