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尿路感染简称尿感,指各种病原微生物在尿路中生长、繁殖而引起的炎症性疾病,多见于育龄期妇女、老年人、免疫力低下者,发病率仅次于呼吸道感染。
“疾病简析” 尿路感染简称尿感,指各种病原微生物在尿路中生长、繁殖而引起的炎症性疾病,多见于育龄期妇女、老年人、免疫力低下者,发病率仅次于呼吸道感染。 根据感染部位,可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上尿路感染指肾盂肾炎,下尿路感染为膀胱炎。肾盂肾炎、膀胱炎又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根据有无尿路结构或功能的异常,又可分为复杂性和非复杂性尿感。复杂性尿感指伴有尿路引流不畅、结石、畸形、膀胱-输尿管反流等结构或功能的异常,或在慢性肾实质性疾病基础上发生的尿路感染。不伴有上述情况者称为非复杂性尿感。 最常见的为病原菌经由尿道上行至膀胱、输尿管、肾盂引起的上行感染。 “症状表现” 1.膀胱炎:占尿路感染的60%以上。致病菌多为大肠埃希菌,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排尿不适、下腹部疼痛等,部分患者迅速出现排尿困难。尿液常混浊,并有异味,约30%患者可出现血尿。一般无全身症状,少数患者可有腰痛、发热,但体温常不超过38.0℃。如患者有突出的全身表现,体温>38.0℃,应考虑上尿路感染。 2.急性肾盂肾炎:可发生于各年龄段,多见于育龄女性。起病急骤,有发热、寒战、头痛、全身酸痛、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体温多在38.0℃以上;也有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下腹部疼痛、腰痛等泌尿系统症状,腰痛程度不一,多为钝痛或酸痛。 3.慢性肾盂肾炎:临床症状较复杂,全身及泌尿系统局部表现可不典型,有时仅表现为无症状性菌尿。半数以上患者可有急性肾盂肾炎病史,后出现程度不同的低热、间歇性尿频、排尿不适、腰部酸痛及夜尿增多等肾小管功能受损表现。病情持续可发展为慢性肾衰竭。急性发作时症状明显,类似急性肾盂肾炎。 4.小儿尿路感染:5岁以下儿童,尿路感染常引起肾功能损害。2岁以下儿童,主要表现为发育迟缓、呕吐、发热、腹部不适,无明显尿路症状;2岁以上儿童,更多见的是5岁以上儿童,才有尿频、尿痛、腰痛。 “用药指导” 治疗的目的在于消灭细菌,减轻症状,防止肾脏损害及感染的扩散。应注意治疗中症状的减轻并不表明细菌的消失。 妊娠期尿路感染,可采用氨苄西林或阿莫西林,妊娠早期可使用磺胺,晚期则禁用。呋喃类可引起溶血,不可用。 中成药治疗:
方案: 1.碳酸氢钠片+左氧氟沙星片+八正合剂 2.碳酸氢钠片+司帕沙星+知柏地黄丸 3.碳酸氢钠片+头孢克肟+金匮肾气丸+虫草口服液 用药注意: 1.急性期注意休息,多饮水,勤排尿。发热者给予易消化、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饮食。血尿明显者,可口服碳酸氢钠片1g,每日3次,以碱化尿液,缓解症状,抑制细菌生长,避免形成血凝块;对应用磺胺类抗菌药的还可以增强药物活性并避免尿路结晶形成。 另:绝经后妇女可于阴道内置放小量雌激素,降低阴道pH以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 2.急性膀胱炎:常用磺胺甲噁唑2.0g、甲氧苄啶0.4g、碳酸氢钠1.0g,一次顿服(简称STS单剂);氧氟沙星0.4g,一次顿服;阿莫西林3.0g,一次顿服。或选用磺胺类、喹诺酮类、青霉素或头孢菌素类中的任一种,连用3天,约90%的患者可治愈。但妊娠期妇女、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男性等不宜采用单剂量或短程疗法,应采用较长疗程。 3.肾盂肾炎,病情较轻者,可口服喹诺酮类、半合成青霉素、头孢类,治疗14天后,通常90%的人可治愈。严重者应住院治疗。 4.再发性尿路感染:包括重新感染和复发。 ①重新感染:指治愈停药6周后再次出现息细菌尿,但致病菌与上次不同。治疗方法与******发作相同。对半年内发生2次以上的,可用长程低剂量抑菌方法治疗,也就是每晚临睡前排尿后服用小剂量抗菌药1次(如复方磺胺甲噁唑1~2片或呋喃妥因50~100mg或氧氟沙星200mg,每7~10天更换药物一次,连用半年。 ②复发:治愈后6周内再出现菌尿,病原体不变。应选用针对性强的抗菌药,疗程不少于6周。反复发作者,给予长程低剂量抑菌疗法。 5.妊娠期尿路感染:应选用毒性小的抗菌药物,如阿莫西林、呋喃妥因、头孢菌素类等。急性膀胱炎治疗时间一般为3~7天,急性肾盂肾炎应至医院处方输液,疗程2周。反复发生者,可用呋喃妥因长程低剂量抑菌治疗。 “健康提醒” 注意营养和休息,要多饮水,保持每日尿量2000ml以上,加强膀胱的冲洗作用。女性应注意阴部卫生。应积极治疗诱发尿路感染的疾病,如细菌性慢性前列腺炎、尿路梗阻、结石和妇科疾患等。 2万家药店招聘,6万名药师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