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互联网代表新兴科技,治未病则代表我们传统的医疗理念;互联网是从海外泊进中国,治未病则是原汁原味的中国特产.一新一老,一外一中,当互联网遇到治未病会发生什么呢?6月14日,在石家庄举行的互联网+智慧医疗高峰对话上,民建******第十届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程京就互联网+治未病话题做出精彩解读。
6月14日下午,作为2015中国互联网+创新大会分会场之一的互联网+智慧医疗高峰对话在石家庄太行国宾馆举行。本届高峰对话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程京为大会致辞,并做互联网+治未病主题演讲。 程京说,自从今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提出互联网+之后,各行各业都在迅速调整自己的战略定位,都在想怎样跟互联网进行结合。主席、总理多次强调我们很快将进入小康社会,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全民健康,如果全民健康没有达到,全民小康是不可能实现的。 有效的健康管理为治未病提供条件 疾病的发生有内因外因,一个是遗传,再就是环境和生活方式。程京说,有这样一个理念需要向全社会传播,就是当致病的内因外因都具备的时候,这样的人群生病的几率会远远高于一般人。从内因方面讲,随着基因组、蛋白质组研究的不断进展,越来越新的检测手段为我们的健康管理注入新的血液。人们可以通过一些检测,知道患某种疾病的机率高还是低,然后从环境和生活方式方面做有针对性的调整,从而在**程度上避免内因外因的会师,减少疾病的发生。 程京认为,受多种因素影响,体检频次不足也是不能达到治未病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大部分人一年基本上只做一次体检,假如一个人活一百年,从生下来开始体检,也就只能取得一百个数据。如果碰巧在50岁那年做体检时,当天的指标是正常的,但实际上可能某些功能已经开始出现不正常,这样测出来的结果就不能完全体现当年的身体状况。 如果新的检测方式能够把费用降下来,使得自己能够在家里检测常规指标,每个月检测1次,一年就有12次,某些身体的改变可能在月检的时候就能发现;如果能周检那我们发现身体改变的确定性会更高,那我们就得高度重视了。同时,这些数据可以通过蓝牙传送到手机,再进一步推送到云端,随时随地知道这样的情况,而不是以一年一次为限的知情权,这样疾病就可以得到很好的防控。 不要等退休之后再关爱自己 程京认为,对于人类健康来讲,不是等到退了休以后再好好关爱自己;在我们工作成长过程中,希望也不要等,把这种关爱**提前到出生前,从确保新生儿健康开始。而出生后想要人生全人全程享受健康管理和维护,做到想病不易,是需要技术手段作支撑的。 程京介绍说,以听力检测为例,博奥研发出世界第一张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芯片,并已经在全国多地开展了大规模筛查。在父妇准备生孩子之前,先对准父母进行血液检测。比如说夫妇两个的听力完全正常,但在致聋基因检测中都发现携带同一位点的致聋基因突变,而他们并不知道自己携带隐性致聋基因,那他们的孩子变成显性发作耳聋的可能性就为25%.这样的人群,需要在怀孕时就进行胎儿的耳聋基因检测,避免生下耳聋的孩子。 另外一种情况,如果不知道基因上有问题,医生冒然用药,不但医不好现有的病,更可能带来人为的灾难。目前我们已经做了超过100万的筛查,结果是很让人吃惊的,有很多孩子携带药物致聋基因,通过筛查指导正确用药,就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使得整个家庭终生保持幸福。这个工作需要大量地介绍推广,我觉得互联网是个非常好的平台,同时也可以让大家跟我们互动,甚至是预约、检测、咨询。程京说。 互联网+治未病中医中药将大有所为 程京呼吁,应该建立以个人为中心的监督管理系统,针对我们每一个人,结合个人的具体情况做有针对性的健康管理方案,而不是所有人都用同一种方案。 以对体质的研究为例,中医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但中国人知道自己是什么体质的非常少,而韩国人、日本人从我们这里学习之后却非常普及。程京说,去年有朋友去韩国考察,连出租车司机都说要喝适合自己体质的饮料。在个性化体质研究方面,中医体质学创始人、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经过多年研究,将中国人的体质分为9种,其中只有一类平和体质是非常健康的,他们很不容易生病,其他都是很容易得各种各样疾病的偏颇体质。博奥颐和与王琦教授合作,研制出药食同源的体质调理饮料,偏颇体质的人通过饮用针对其体质的饮料可以将体质调理靠近健康的平和质。 在未来,把各种技术,如互联网+技术等等跟中医中药结合,相信在未病防治方面,一定会得到很好的发展。程京说。 程京讲话原文 首先是非常感谢河北省人民政府和新华网的邀请,今天来到石家庄非常高兴讲这个题目互联网+和治未病的关系。河北是北京的临省,支持北京的发展,今天我们从北京过来大家都有很大的感触,北京今天的天空是非常洁净的,但是到了石家庄之后就形成了非常悬殊的差别。我觉得我们都在致力于各种各样工作的同时,健康应该是第一个我们要考虑的。我为什么这么积极参加这次活动呢?就是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会议做一些推动,能够在河北省企业的转型升级,引进一些先进的技术手段方面,起到推动作用。使得河北和北京其他地方一样,有迅速恢复蓝天的机会。互联网+自从今年在两会期间克强总理提出之后,各行各业都在迅速调整自己的战略定位,都在想怎样跟互联网进行结合。对于我们来讲,也作为一点尝试,下面给大家做一个简单分享。 我们国家改革开放30多年,去年官方公布的数据,一个是心血管病,再一个是糖尿病,短短十年间,患病数是数倍地攀升。从各类发病人数来说,也是非常令人痛心的。国家也在积极思考,怎么样保护我们的绿水青山,同时又能够让我们GDP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发展。今年的话,主席、总理多次强调我们很快将进入小康社会,我们很重要的指标那就是全民健康,如果全民健康没有达到,全民小康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在我们环境危机出现的时候,我们怎么样审时度势,紧紧抓住机会是非常重要的。 从世界卫生组织来讲,做过一个分析,疾病的发生有内因外因,一个是遗传,再就是生活方式。我们经常说有了一个什么样的成果成就的时候,或者是谁高兴的时候,我们可能都需要大吃一顿,高油、高盐对我们身体是有害的。有这样一个理念需要我们在社会广为传播,所以当内因外因都具备的时候,有容易得糖尿病的因,同时又吃了那些食物,那样得病的人群就会远远高于一般人。从现在的情况来讲,但是随着基因组、蛋白质组的进展,越来越新的为我们健康的管理,注入新的血液。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通过一些检测,知道得病的机率高还是低。 观念上讲也是一样的,常规我们每个人一年做一次体检就不错了,假如我们活一百年,从生下来开始体检,也就一百个数据。如果碰巧在50岁那年做体检时,正好那一年指标是正常的,实际上已经不正常了,但是机会选的是自己正常的时候,得到的结果就是不正确的。如果不是一年做一次体检,不用跑到医院去,很多常规指标自己能够检查,经济情况有限,一年12次,如果每个月四周都做,一年就有50多次,这样的结果,可能在月检的时候就出现第一次,如果周检的时候发现两次已经不正常了。可能发现五次几次,可能这样的话,通过先进的工具所带来的真正意义上的大数据流跟我们互联网怎么结合,后面会说。跟我们手机结合,传输到云端,我们随时随地知道这个情况,而不是一年的知情权,这样就可以得到非常好的控制。 今天我介绍的是博奥颐和的情况,现在他们提出的内测,身体内部的和人体外部微环境的因素,从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进行监测和评判,测完之后每个人都会问,我怎么样去干预,让我远离这些东西,不光是物质的东西,相当大的是在精神层面。昨天我们在北京开会,在我讲报告之前,我的同学讲到,除了我们的肉体我们的心灵也是一样的,非常重要。而且往往很多疾病的诱发跟它非常密切。我们要达到的目的就是增这个事,希望我们的寿命增加,希望我们的健康状况能够有所上升,同时我们也希望我们的起居智慧的程度能够有所******。这些东西太抽象,下面我们看看具体怎么样考虑,对于我们人类健康来讲,不是等着退了休以后好好关爱自己,而是出生前就应该好好关爱自己,确保孩子健康,生的健康。我们工作成长过程中,希望不要等,想病不易是需要有技术手段的。需要我们做人生全程的健康管理和维护。 另外一个例子,我们怎么去考虑孩子生下来是安全的,听力的问题,这是我们世界上******无二的技术,在父母亲准备生孩子之前给先对准父母进行检测,测血就可以了。比如说夫妇两个,要是在先天性耳聋上头查出来携带这种基因,如果父母完全正常,只是他们不知道居然携带这种基因,在完全重合的时候,如果说怀孩子,这个孩子变成显性发作的可能性20%,如果说全然不知情,一生下来发现孩子完全听不见,这样的情况就很糟糕了。另一类的听力,有的孩子生下来听得见,随着成长慢慢慢慢就下去了,如果大人以为孩子学说话不好好学,你如果再打他一巴掌可能就听不见了,实际上是听耳道的问题。 我们当中有一部分人从妈妈传下来的基因,************传下来,跟前面的不一样,这个是单传。如果说一个家里查出来是这种情况,其他的孩子都会是这样的情况。如果不知道基因上有问题,医生冒然用药,不但医不好,另外可能带来灾害。我们已经做了超过100万的筛查,结果是很让人吃惊的,我们有很多孩子携带基因,通过筛查避免了这种情况,使得整个家庭终生保持幸福,这个工作需要大量地介绍推广,我觉得互联网是个非常好的平台,同时也可以让大家跟我们互动,甚至是预约、检测、咨询。[ 接下来我们开始进入我们的成长,每个人的愿望是不要生病是**。体质分类的中医已经两千多年了,中国人知道自己是什么体质的非常少的,韩国人、日本人从我们这里学习之后非常普及。去年有朋友告诉我,去韩国考察,出租车司机说要喝对自己体质适合的饮料。我们跟北京王琦教授合作,做了分析,在我们所有的体质中,只有一类是非常健康的,他们很不容易生病,其它都是属于很容易得各种各样的病。为什么?因为这一类人体质属于不平衡的,其中八类人都属于心血管疾病,五类体质的都是属于糖尿病容易得的人,所以在知道这些大的统计结果之后,如果说通过检测,我们知道自己是什么体质。比如说我,我知道自己的体质,知道之后,这是去年我们跟他合作,他开了一个方子,我们做了加工生产,做成了饮料,以后我们中国也可以跟每个人体质对应不同的饮料,而不是只有日本韩国他们有。大家想一想如果你的体质都不一样,都去喝可口可乐,可能有一部分人要生病,所以病从口入是有道理的,我们要明白。比如说我是这个体质,是不是所有病都有风险,答案是未必。怎么办?我们就有基因芯片可以再往上提,这是我们合作以后,最近的四年针对中国的重大疾病我们得到的一手信息。这个芯片可以对十三类做预警和预判。 这是我们做的三种不同的茶,做了一个处方,可以帮助我们在需要的时候,调节血脂血糖。这是做了实验之后,我们看到非常清楚的结果,这是监测,不用天天跑医院就很方便。需要工具,中间是一个芯片,在家里就可以做,右边是一个手机,互联网+,互联网再次在这儿发生相关作用。动画做了实际演示,******要把样片倒入芯片,剩下的就不用管了。这是一些测试结果,我们单位的志愿者有血糖高的,血脂高的,通过这个,下调的指标就很明显,使人保持正常。现在基因测试技术发展非常快,让我们有机会进行检测,这个是在今年的四月份,我让我的同事对我自己的样品进行了检测,我自己的情况不太好的时候,健康的时候做了检测,休息了一阵儿以后再测,情况是非常有意思的。有的看不见,我到那里去吃了比较多的东西,回来一测,跟纤维代谢相关的一下就上来。我去之前在那儿很高,回来之后就下来了。可能因为我当时喝了蛇泡的酒。 除了身体内部之外,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例如,我们各种空气指标是怎么样。所有数据围绕我们个人,有专门的信息系统,有专门的处理,我们开发一整套的设备。所有这些东西信息的反馈和互动都必须跟互联网发生关系,最后是针对每个人打造的管理区。我们跟他们合作开发了专门用于我们中老年人娱乐、健康管理,是我们身体必不可少的小工具,可以随时让你知道身体的情况,知道基因的情况,这样一点就出来了。这个出来以后,大家可以看,最后有单个******,你可以看见,有没有什么异常情况。 针对医疗健康,我们未来考虑什么事,我建议两头一老一小一定要管住,小的管住出生缺陷率,不能再上升了。老的,疾病发生,而且到了中晚期了,社会只会背负沉重负担,******求的是心理安慰,应该建立个人为中心的监督管理系统,针对我们每一个人群,把现在的情况进行结合,针对每个个体容易得什么病,而不是所有人都走一个方案,这肯定是不科学的。我们有了结果和我们的生活方式一定要结合,每个人的档案也要建立起来。我们做了之后,很想知道我们的结果怎么样,想知道我今天的身体得到哪些改善,这是个非常好的过程。而这样的事情必须跟我们的互联网进行结合。 最后的建议,一定以中医为指导。在未来,我觉得把现在的各种技术,互联网+技术等等跟我们的中医中药结合,相信我们在未病防治方面,一定会得到很好的发展。谢谢大家! 12万家医院招聘,60万名医生护士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