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访问手机版
   
 手机版网址 https://m.kq133.com/F3

医患共同决策能否缓解医患矛盾

2015-06-25      来源: 信息时报   访问量:265    在线投稿
  据报道,6月17日,钟南山、郑家强、王辰三位院士和来自不同医院的医师、硕导、博导一起,在北京广播大厦10层一间小会议室内,召开了一个别开生面的专家会诊。这次坐诊对象不是某个具体病人的具体病症,而是国内医学界探讨的新名词医患共同决策。所谓的医患共同决策,是指医生跟患者共同参与,双方对治疗的各种结局进行充分讨论,最后得出相互都能够接受的、适合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的过程。
  反而会引发新矛盾
  张连洲(公务员):不可否认,医生同患者之间,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也是一种契约关系。关键是,医生提供的医疗服务,有别于其他一般的服务领域,不仅专业技术性强,而且事关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在医患关系中,医生享有******的话语权;而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医生也享有******的决策权。否则,一旦患者参与决策,轻则影响医疗服务的专业性和实效性,重则引发医疗事故。特别是,一旦出现医疗事故,因是医患共同决策,医生势必会推卸责任,由此,医患纠纷非但不可避免,反而会引发新的社会矛盾。
  可见,医患共同决策是个伪命题,国内医学界与其在不切实际的问题上做实验,不如大刀阔斧地进行医疗体制改革,综合治理以药养医这一顽症。再者,就是提升医疗服务,创新与丰富一系列便民、惠民服务措施。
  或是破解医患矛盾的钥匙
  纪卓瑶(作家):记得国内一位有名医生曾说,医学不是纯科学,需要科学和人文相结合,现代医学存在诸多未被满足的需求,如很多疾病难以明确病因、很多病患难以明确诊断、很多治疗方案疗效不足,药物的诸多副作用等。疾病是医生和患者面临的共同敌人,医患共同决策、双方相互配合,无疑有利于增强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和理解,更有利于对付疾病这个共同的敌人。
  当下,我们的很多医生抱怨每天要花大量的时间回答患者及其家属的各种问题,这恰恰反映了我们很多医生存在对医疗职业的认识误区,也是我们医疗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审视这些年各地发生的医疗纠纷事件,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与患者医疗前缺少充分的沟通和交流,家长式的决策所造成的恶果。从这个角度讲,医患共同决策 或是破解医患矛盾的一把有用的钥匙。
  更需回归人文常识
  武洁(医生):医患关系本不具备太多的特殊性,而更需回归常识来审视。既然人际交往本身是一种艺术,医患关系的和谐共处,当然也不例外。正如一位医院院长对于好医生的评判,照顾病人有三件法宝:药物、刀械和语言,其中语言代表对病人的人文关怀,在疗效中永远超过50%。一个医生只有等于和大于病人的人文素养时,在医患沟通中才能争取到主动。某种程度上,相比高超的医术,医学更是人文科学,医生不仅要具备医疗专业技术,更需具备人文关怀的能力,医学向人文属性的回归,自然有望让医患关系变得更有弹性。
  当然,医学回归为一门人文科学,的确还不足以让医患关系走出困局。医生的人文素养,医疗服务中的人文关怀,也绝非只需培养和要求便能实现,现有的医疗体制与服务模式,患多医少的供求格局,流水线式的诊疗模式,也仍然是对医学人文属性的限制甚至违背。
  重在体现彼此尊重
  堂吉伟德(职员):良好而健康的医患关系,需要医生扮演建议者而非决策者,并真正体现对患者权利的尊重,这也是医患关系曾经相当和谐的原因。之所以时下医患关系日益恶化,普遍的认识是医疗的商业化之后,造成了公益性不足。医生都成了挣钱的机器,而无暇顾及患者的利益。然而公益性是一个很宏大的话题,其核心主要还是人的公益,即无论医生处于何种境地,都应当把患者利益考虑到第一位,心存职业敬畏并坚守底线,那么才能在交流与沟通上更加坦诚。
  让患者也成为医生,不但对如何治疗自己有独到的见解,也能给其他病人一些合理化建议,当为医患共同决策的******目标。虽然实现这一步还很困难,还需要厚积薄发走很长的路,但基于技术本身的改进与提高,却是一条不可回避的路径,也是优化医患关系的现实选择。

12万家医院招聘,60万名医生护士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暂无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最新评论


暂无栏目推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热门图片

本周 本月 

热门资讯

本周 本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