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访问手机版
   
 手机版网址 https://m.kq133.com/F3

移动医疗未来应与基层医生“联姻”

2015-06-29      来源: 大庆网   访问量:224    在线投稿
  在所有互联网产业里头,可能就数互联网医疗的潜力**,难度也**,看不懂的也最多吧?但从医药企业到医药类APP乃至可穿戴设备,纷纷打出了移动医疗的旗帜,就连BAT也开始着手布局。
  从<2015年移动医疗行业数据报告>来看,我国的移动医疗用户规模在0.9亿左右,而全年医疗机构总就诊人次却达到了70亿。移动医疗是一个趋势,而要破除移动医疗的发展壁垒,除了在用户层面的推广和政策改革的希冀,许多移动医疗行业从业者只能慢慢摸索出,基层医疗可能终将成为移动医疗的主战场。
  为此,接触了医疗行业自由从业者马震和宁波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的李医生,在他们看来移动医疗APP解决了哪些痛点,对移动医疗市场来讲未来又该走向何方?
  首先基层医疗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基层医生的医疗水平薄弱。对于很多私人诊所或社区医院来讲,不少医生都毕业于大中专院校,甚至在之前只是赤脚医生。这里没有分门别类的科室,医生的专业程度也比较差,几乎所有病状都不问是非情由的为病人打点滴,如果病状没有缓轻则转送到大型医院去。
  第二,医生和病人之间缺少必要的沟通。我们很羡慕美国电影里的私人医生,但在中国,即使是公立医院的医生,也鲜有主动询问病人病情的例子。或许我们不应该把原因归咎在医德的问题上,简单有效的沟通工具才是重点。(对于基层的全科医生病人来说,基本都是熟客,所以必要的沟通他们还是很多的,可专业化程度远远不够,倒是在一线城市的三甲医院及其他公立医院,医生和病人之间的沟通却非常有限。或许我们不应该把原因归咎在医德的问题上,简单有效的沟通工具才是重点。)
  第三,基层医生对病历的困惑。不少基层医疗机构,尤其是私立的医疗机构,都没有HIS系统,医生也缺少收藏病历的习惯。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基层医生的医术高低是基于行医经验的,而作为医生的职业本能,都想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私人临床或科研资料数据库。
  那么移动医疗APP能够解决这些痛点吗?马震是对杏树林的病历夹软件推崇备至的,他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通过这款手机APP记录了3000多份病历,无疑是一笔隐形的财富。在医生和患者的沟通上,马震之前一直通过电话和微信与病人保持联系,但现在他更倾向于让病人关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并通过病历夹的APP进行沟通管理。
  而如何解决基层医生的医疗水平问题,各APP*********各显其能。丁香园开发了用药助手和丁香医生,杏树林上线了医口袋和医学文献,除此之外,春雨医生还推出了线下诊所。即便如此,这些APP仍有不少欠缺之处。
  可以看出,一些基础医生浅尝了移动医疗的益处,但对数量巨大的基础医生群体来讲,移动医疗的影响依然微不足道。而移动医疗APP不过是移动医疗的方向之一,医疗O2O和智能硬件被更多的投资者青睐有加。但医疗O2O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医疗困境吗?智能硬件在医疗方面的应用仍处于概念阶段。对此建议移动医疗的发展应偏向于以下几点。
  首先,移动医疗的核心在于医生不在于服务形式。
  不少互联网公司切入移动医疗市场瞄向了看病难的问题,纵观BAT在移动医疗行业的投资和布局,除了腾讯对丁香园的4.3亿元投资,其他无外乎医疗O2O和智能硬件领域。,而针对医生市场的APP服务暂未得到互联网巨头的青睐。由此造成的一个事实便是,即使是在垂直医疗市场位列三强的丁香园、杏树林和壹药网,其核心APP的市场覆盖率仅在0.04%的量级上,从一定程度上来讲,这个领域需要互联网巨头的资本和流量优势。
  不管医疗O2O的风口有多大,其受益者仅局限在的无外乎一二线城市的群体,只是改变的了只是医疗行业的服务形式。而对于三四线城市和乡镇居民而言,才是中国最庞大的群体,只有基层医生的医疗素质得到有效提高,才是享受移动医疗红利的可行之路。
  其次,移动医疗应加速医生自由执业的发展
  在美国,有超过23万的自由执业医生,其中,52.8%为独立行医,37.1%为2-5名的医生团队,6.3%为6-9名的医生团队,3.7%为10名或以上的医生团体。而在中国虽然关于医改的新闻接二连三,但体制下的医生实现自由执业仍困难重重。
  医疗的移动化发展为行医自由提供了一条捷径,类似于春雨医生和平安健康管家的APP被不少人所接受,病历夹等逐渐成为基层医生青睐的行医工具。但如何鼓励更多的优秀医生加入到服务中来,以及如何保障服务的安全性,离不开资本和技术的支持。
  最后,基层医生应成为移动医疗的主要入口
  移动医疗的推广有很多形式,但基层医生当属转化率最高的入口。对于不少人来讲,虽然对基层医生的医疗水平颇具微词,却鲜有抵制医生所开具的药方的。不管是APP软件还是药品和医疗器械,从一定程度上说基层医生连接了医疗资源和患者,将是互联网和医疗行业跨界融合的关键一环。
  但这一切的前提就是把更多优质的资源集中到基层医生的身上,比如为他们提供一定的培训机会和学习上升空间,提高基层医生的收入等等。杏树林已经开始和上海、宁波的大型三甲医院进行合作,并通过病历夹为基层医生提供高端专家的学术和带教服务。希望会有更多的移动医疗玩家加入进来。
  小编想,移动医疗绝不只是资本和互联网唱独角戏的舞台,缺少基层医生的移动医疗构想终究是不完整的。基层医生需要互联网的平台来提高自身的从业水平,移动医疗也需要广泛的基层医生群体去挖掘移动医疗的价值。因此,移动医疗和基层医生的联姻或许会成为互联网医疗未来的发展趋势。

12万家医院招聘,60万名医生护士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暂无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最新评论


暂无栏目推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热门图片

本周 本月 

热门资讯

本周 本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