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间,我国的卫生工作迎来了可喜的变化,包括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院在内的各级医疗机构也在变化中注入了新的活力,引发了新一轮的发展高潮。由于制度设计的初衷,新农合立足于基层,也服务于基层,其发展离不开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完善与壮大也离不开新农合的扶植与支持,两者相互制约又相辅相成。毋庸置疑,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关系到民生福祉,市人大常委会对此高度重视,选择此专题开展专题询问,今年4月特向公众公开征求意见建议,旨在推动长春市基层医疗机构升级换代。
多年来,长春市在如何使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充分利用新农合所释放的基本医疗需求方面,扬长避短,适时抓住历史机遇,采取一沉一升,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全力打好基层医疗机构升级换代战。 沉,即优势医疗资源不断下沉,扶持基层医疗机构,县、乡医院战斗力升级换代。升,即基层医疗机构水平不断提升,以完备的管理制度提升基层医务人员服务水平、收入待遇。 一沉一升,让春城百姓得到了实惠,让基层医疗机构得以发展壮大。 提高报销比例 力争让百姓满意 长期以来,我国乡镇卫生院面临着难以为继的发展困境,由于卫生环境艰苦、经济落后、资金不足、设备陈旧、人才匮乏等诸多原因,导致病源不足。随着新农合制度及新医改的逐步深入,近年来,乡镇卫生院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医院的医疗设备开始得到大幅改善,曾经一度萧条的乡镇卫生院快速发展,硬件设施大规模更新换代。 根据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结合医疗保障体系建设要求,为巩固和发展新农合制度,近年来,市卫计委以贯彻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中心,以保证基金安全和提高受益水平为重点,以全市四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为基础,总结经验,创新管理,不断规范和完善相关制度,在稳步提高参合率,逐步提高受益水平的同时,快速提高各级医疗机构,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确保新农合制度健康、平稳、高效运行。 2007年,长春市15个县(市)区、开发区全部启动新农合制度,在全省率先做到了全覆盖。市政府把新农合作为重点民生工作来抓,为确保顺利启动新农合制度,市政府明确要求,统筹县(市)区、开发区成立县(市)区级新农合管理委员会和监督委员会,组建新农合管理办公室,明确管理职能,统一设定为卫生部门管理。2008年成立了长春市新农合协调领导小组,主管副市长任组长,卫生、财政、民政、监察、审计等多个部门作为成员单位,共同参与管理;成立长春市新农合管理办公室,负责全市新农合工作的政策制定、督导检查和业务培训等。目前,长春市已经建立了由政府组织领导、卫生部门具体实施、其他部门参与配合的组织管理体系。 不折不扣落实惠民政策,全心全意让参合农民满意,为进一步强化职能,提高经办机构管理能力,长春市明确了各县(市)区新农合经办机构岗位职责和人员分工,规范审核流程。 一是采取网络实时审核与费用清单事后复核双重管理措施,对转诊、病历、处方、收费的真实性、一致性、合理性进行综合审核并定期复核。 二是建立健全稽查制度,经办机构均设立监督科,通过电话查询、入户回访、入院核查,暗访夜查等方式对参合患者就诊及定点医疗机构服务情况进行核实。 三是对异地就医发生大额医疗费用的(&ge;10000元)参合患者,进行跟踪核查。 四是充分发挥定点医疗机构不良信息反馈制度作用,及时上报和查处各级定点医疗机构违规行为。 五是强化定点医疗机构管理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新农合经办机构的管理能力。 六是基金使用坚持谁支付、谁负责的原则,确保新农合基金安全平稳运行。 2014年5月,在接受财政部驻吉林专员办对全省社保基金、医疗保险基金的专项检查中,长春市新农合经办机构基金管理模式、运行情况以及创新做法得到了专员办的认可和好评。 新农合基金是治病钱、救命钱,只有用得好、用得巧才能精准使用,雪中送炭。当然,用好新农合基金,莫忘就医机构。有了新农合,农民看得起病了,但也会出现一些小病大治的现象,省城医院人满为患,乡镇卫生院冷冷清清。为进一步调整就医结构,长春市采取两手抓的办法。一手先强基层,乡镇卫生院水平高了,基层医生业务强了,百姓自然舍远求近;一手抓制度管理,在规范定点医疗机构其他服务行为的基础上,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报销比例。 为切实维护参合农民的合法权益,市卫计委制定了定点医院准入标准,明确审核流程,将服务能力、医疗安全、患者满意度等方面列入重点考核内容。2014年,对现有定点医疗机构进行重新洗牌,经过两批次的资格审验、现场考核,将符合标准的55家市级医院纳入新农合市级定点医疗机构行列,比原市级定点医疗机构减少了20家。 在日常监管方面,长春市制定了<关于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等多个指导和规范性文件,成立长春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安全稽查小组,不定期对市级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行为及基金安全做综合检查。另外,每年与监察、审计、财务等部门联合开展新农合基金专项检查,对存在问题的定点医院,现场下达督办单,勒令其限期整改,同时,结合市级定点医疗机构区域管理、不良信息反馈、经治医生黑名单制度等措施和办法,实现了新农合基金工作由定期督导向常态监管的转变,由事后查处向事前监督转变,监管职能得到进一步规范强化。 在住院报销比例方面,长春市则重点向基层医疗机构倾斜,在乡镇级定点医疗机构就医,0~500元医药费用,普通疾病、重大疾病补偿比例为40%;500元以上,普通疾病补偿比例为80%,重大疾病补偿比例为85%。在县级定点医疗机构就医,0~600元医药费用,普通疾病补偿比例为20%,重大疾病补偿比例为30%;600元以上,普通疾病补偿比例为75%,重大疾病补偿比例为80%。乡、县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使用中医药部分医药费提高5个百分点报销。 为农民撑起健康保护伞 即时报销、一站式服务,为了给农民撑起健康伞,做好保障服务,长春市实行了一系列方便农民的管理办法,在提高服务效率上狠下功夫。 参合患者在省、市医院住院,出院后直接在医院报销,在本地区域内定点医疗机构,都实行了院内一站式报销模式,做到了随时出院,随时报销,只要手续齐全,20分钟内就可拿到报销款。而如此高效、快捷的服务,也让新农合制度受到越来越多农民的欢迎。农民对医院的服务水平也更加认可,医院效益也逐年提高。 自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后,农民对各级定点医院的要求明显提高,尤其对乡镇卫生院的综合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努力改善和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创造条件为参合农民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提高了,参合患者自然会选择就近的、廉价的医院就诊,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农民可以放心地在家门口看病了 环境好,报销比例大,医疗水平、器械设备都不比大医院差。家住农安县的赵阿姨患有脑血栓,左半身行动不便,她告诉记者,以前像她这样的病患都需要到大医院做理疗。现在,她不用来回折腾,每天到家门口的县中医院就能得到良好的治疗。你看,通过专业机器治疗,我的左胳膊现在都能抬到肩膀了。赵阿姨说。 高端的医疗设备,干净的就医环境,这是不少百姓对当下基层医疗机构的评价。近年来,长春市各级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完备基层医疗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购置。农安县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前提下,建立了绩效考评机制,辖区内两家公立医院始终实行不与药品和检查收入挂钩的绩效考核管理,考核重点以服务数量和质量、技术含量、患者满意度为主,并将绩效分配重点向关键岗位、临床一线业务骨干和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鼓励医护人员钻研和引进新技术。改革后,不但医院的医疗水平不断提高,职工收入也实现了翻倍。 农安县仅仅是长春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壮大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市卫计委实施了分级诊疗制度;建立首诊负责制;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双向转诊;增加了基层医疗机构新农合的报销比例和慢性疾病门诊的病种等,满足农民就医需求。各项制度的贯彻落实,新农合高比例的报销,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水平的提高、就诊环境的改善,使参合农民就近实现了质优、价廉、方便的医疗服务。用农民们的话说:我们现在可以放心、安心、自愿地在家门口看病了。 12万家医院招聘,60万名医生护士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