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发生医疗事故,应及时向区级以上卫计局医政科及医药管理部门申诉。
自2010年允许药店恢复坐堂中医模式以来,不少药店打出“名老中医坐诊”的招牌吸引消费者。药店可为顾客提供咨询、看病、开方、抓药服务,有的还有煎药、捣粉等配套设施和推拿、针灸、拔火罐等一系列服务。这些“老中医”是否合法坐诊?一些求医的消费者对此也糊里糊涂。市消费者委员会昨日发出警示,提醒市民要看清坐诊中医资质再求医,以免破财又延误医病时机。 走访:没中医也能现场抓药 “看过一次就没再去了。”家住南海桂城天佑六路的吴姨平日有“手麻”症状,于是到附近南新三路一家药店问诊老中医后抓了一剂药,服用后她感觉效果一般。“不知道有没有资质。”她坦言,在看病前没留意查看医师资质。 记者连日走访了禅城和南海超过十家药店了解中医坐堂情况。昨日上午,在桂城南新三路的家庭卫士药店,记者看到内设的“中医坐堂医诊所”上了锁。诊所看上去是一个办公室,内里公示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和医护人员资质。北京同仁堂绿景路药店内设有“国医馆”,公示的医疗机构职业许可证在有效期内。 除了部分药店设有有资质的坐堂中医外,也有部分药店为市民提供抓药服务,而且对于一些常见症状,即使没有药方,工作人员也愿意为市民配药。在禅城南桂西路健民连锁药店内,记者以顾客身份咨询清热降火的中药如何搭配,工作人员表示可以抓药,每剂药只需几元钱。禅城区文华路上的扶阳堂药店前则以告示形式展示了多款中药的搭配分量,供市民参考购买。 市消委会在警示中指出,目前部分坐堂中医未经区级以上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审批和执业登记,而是药店私设的。此外,药店“坐堂中医”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坐堂中医为了药店及个人收益,与所在药店勾结,乱开贵药、乱收费,尤其是一些装修豪华的中医馆,有的中药高达数百或上千元,明显是在敛财。 提醒:中医坐堂出诊需有资质 昨日,市消委会发出警示提醒市民,要注意看清药店的坐诊中医资质再求医,并注意中医药效与西医治疗相比各有千秋。中药处方有时会因人而异,消费者在服药过程中应关注不良反应并及时与医师沟通,及时调整用药,以防不适。如果发生医疗事故,应及时向区级以上卫计局医政科及医药管理部门申诉。 消费建议:四招辨认坐诊资质 第一招:看药店证照情况 中医坐堂出诊必须是由合法经营的药品零售药店向区级以上卫生管理部门申请设置,因此药店需悬挂合法的“××药店××中医坐堂医诊所”的证照和坐诊中医师的注册执业证; 第二招:看中医师执业证 出诊的中医师必须是取得医师资格后经注册连续在医疗机构从事5年以上临床工作的中医类别的中医执业医师。消费者可以查看坐诊中医师的执业证,首页会登记有注册日期。而且,中医师执业证不可以用于异地行医。 第三招:看门面 中医坐堂诊所必须设有独立的面积不小于10平方米的诊室,并配备相应的诊疗设施。而且,显著位置要公示诊疗收费标准。 第四招:看服务 坐堂中医只能提供中药饮片处方服务,不能超出执业范围。如有医师趁机推销保健品和其他服务的应警惕。 文/佛山日报记者 岑雪莹、王伟楠 通讯员黄玮晶 2万家药店招聘,6万名药师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