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药品零售企业应具有能够配备满足当地消费者所需药品的能力,并能保证24小时供应。”
许多媒体都报道过“24小时药店”的名不副实。现在让我们来听听一位基层食药监局局长是如何看待这一现象的。 据媒体报道,前不久,贵阳市民赵女士为给发烧的儿子买退烧药,深夜跑遍小半个贵阳城,都未能找到一家24小时药店。赵女士很疑惑:贵阳的24小时药店到底在哪里?赵女士的疑问应该代表了国内绝大多数居民的心声。 其实,不光是赵女士有这个疑惑,相信很多人都碰到过夜间突发急病想就近找个药店“解急”,却找不着夜间营业的药店的情况,有些药店虽然挂着“24小时药店”的牌子,却深夜闭门谢客。 经济效益制约药店夜间营业 2004年国家出台的《药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明文规定:“药品零售企业应具有能够配备满足当地消费者所需药品的能力,并能保证24小时供应。”一些人晚上突患疾病,需要就近买药救急,24小时药店就成了维护市民健康的刚需,自然应该有药店在深夜坚守,为公众的健康守夜。 大多数药店之所以无法做到24小时售药,仔细分析起来,不外乎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首先,从经济效益角度来看,夜间营业额远远不及白天,这是很多药店不愿24小时营业的重要原因。再说,夜间买药者寥寥无几,因夜间突发急病而寻求药店并不具有普遍性,所以要求所有药店夜间开放是资源的浪费。 其次,对于一些位置偏僻,实力又不强的药店而言,夜间开放的运营成本的确太高。比如药店夜间营业额往往不足日营业额的1%,再加上水费、电费、人工费等,长此以往,药店将会陷入“入不敷出”的困境。让药店熬夜做只赔不赚的生意,显然是没人愿意干的。 再次,从企业财产和员工安全着想,药店必须考虑在深夜开放的不可预测性。如果连安全都没有保障的话还不如不开。还有就是,从患者用药安全的角度来说,药店不可能让驻店药师全天候在岗销售处方药,这对于前来买药的患者而言,其实也是没有安全保障可言。 然而现实是,谁也不能保证只在白天生病或受伤。像退烧药、创可贴、肠胃药、止痛药等常用药品,夜里去医院看急诊有点小题大做。但有些病或受创处也耽搁不起时间,如果能就近买药,无疑能给人们带来很多方便。尤其是住在郊区或农村的居民,去最近的医院看急诊也许要一些时间,而数量远比医院多的药店本应发挥更大的作用,也避免了本就不堪重负的医院急诊室更加拥挤。 如何为公众健康守夜? 显然,要让更多的“24小时药店”真正为公众健康守夜,还需多措并举,综合施策,管疏结合。其一,因势利导、合理规划药店布局。可以根据药店所覆盖的人流量、所处的位置等因素考虑,重点引导一批药店自主申请成为24小时药店。还有一个办法就是,让各家药店轮流值班并在各家药店门口标注时间表,轮流提供24小时售药服务。 当然,药店也不一定要24小时开门营业,但是应该保证24小时提供服务。可鼓励那些有实力的零售药店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通过开设自动售药机、夜间售药窗口、门铃、公布电话等形式,保证顾客晚上能买到药。 其二,有必要辅之以行政手段,让24小时药店进入政府扶持的公益项目范围内。政府可以通过财政补贴、税费减免、规定特定区域的新开药店,必须24小时营业以换取******经营权等方式进行扶持。并对24小时药店进行适当补贴,让药店不再视24小时售药为负担,以保证承担这一责任的药店不受损。事实上,24小时售药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公益行为,不能都让药店自己承担,政府应该主动分担一部分成本。 再次,增强药店社会责任意识,与药店诚信评定相结合。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药店不同于普通商店,理应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药店24小时供应药品即是其对社会的责任。虽然提供24小时售药服务没什么经济效益,但对树立药店形象、提高品牌影响力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一方面,要对信守承诺的药店大力宣传,对不履行社会责任的药店要加大查处力度,增加其不履行社会责任的成本。另一方面,与药店诚信评定相结合,对始终不能提供24小时售药服务的药店,不得评定为诚信企业,甚至列为不守信企业。同时,监管部门可将零售药店24小时供药情况纳入当年GSP跟踪检查和日常检查重点内容之一,并结合零售药房“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对信用良好的零售药店公示表扬,对不守信的零售药店加大检查和处罚力度。 此外,进一步完善《药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使“24小时服务”既有制度的形式,又有制度执行的内容,从而确保监管的执行力。唯此,药店24小时售药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作者:廖海金 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 2万家药店招聘,6万名药师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