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FM备牙中排龈线的使用技巧 在前牙烤瓷冠修复中,为了取得较好的美容效果,通常将冠边缘置于龈沟内,这就常要求我们采用排龈技术,让龈缘收缩、龈沟暴露,使取得的印模更加准确、清晰,最终使冠修复体边缘符合生理条件、牙齿漂亮美观。本文就生物学宽度、排龈线的选择、正确的排龈方法及注意事项作一探讨,以供大家互相交流。 一、生物学宽度 正常情况下,从龈沟底到牙槽嵴顶的距离是恒定的,该距离称为生物学宽度(biological width)。从牙槽嵴顶到牙龈边缘依次为附着龈、附着上皮及游离龈,其中附着龈与附着上皮即构成了牙的生物学宽度。国外统计数字表明:龈沟0.69mm、上皮组织附着龈0.97mm、结合组织附着龈1.07mm。游离龈中存有少量弹性纤维组织,健康的游离龈边缘可被移动,排龈可引起水平或垂直方向的龈缘移位。外国人的龈沟深度大于中国人,因此一般讲国人的牙齿肩台设置在游离龈上缘下0.3mm,这样既考虑了生理需求,又达到了美观需要。
1、根据龈沟的深度和宽度选择两股龈线。使每根的长度刚才绕预备体一圈有一个轻微的重迭。 2、使用最小直径的龈线环绕在预备体周围,用一个小的排龈器使之有轻微的重迭。轻轻地将其压入肩台以下。这时线就会产生张力推开牙龈组织,为了帮助龈线固定在所需要的位置,可以采用小棉球放在其上。 3、使用较粗的龈线,重复其过程。将其刚好放在第一根线上,这时就会产生一个V型的间隙,当所含的药物显效时就能使组织产生一个物理的移位 4、保持龈线3-5分钟,轻轻地移去上面的龈线或两根龈线 这两类是编织线,其紧密的编织可以防止被排龈器刺穿。 其它产品 棉线和棉球。 含肾上腺素。棉线还可以作为牙龈线的替代。 市场上可供选用的排龈线有多种类型,如:编织排龈线,双股搓捻排龈线及添加了不同药剂的排龈线等。选用最基本的要求是排龈线应具备一致的韧度。只有这样才能使其更容易被放置于龈沟内及不易被磨损。编织排龈线因具备更好的止血, 扩张及干燥龈沟, 易从出血块上取出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 3. 排龈操作方法:干燥,隔湿基牙, 选用与龈沟宽度一致的排龈线,用牙周探针或专用排龈器将其按顺时针或逆时针顺序压入基牙与游离龈间,使牙龈向侧方及根尖向移动。若遇牙龈出血可在排龈线安置就位后蘸少量止血剂。注意事项:放置排龈线时应使用钝器械, 在干燥环境中将干的排龈线压入龈沟内,因为湿龈线不易安放。安放的方向要一致, 逆时针或顺时针向。用力轻柔, 以防损伤沟底上皮及附着龈。如遇龈沟较深, 可采用两层排龈的方法, 即先在沟底放置一较细排龈线, 使其完全位于预备体肩台根端, 再在其上放置一稍粗排龈线排龈。 4.临床应用: (1)牙体预备前排龈可以减少在预备龈下肩台时对临近软组织的损伤及出血,为龈下牙体预备提供良好空间和视野。临床操作:按常规完成所需牙体预备,只留下向龈下预备的部位,放置排龈线。由于牙体周边的软组织被推离,减少了车针对游离龈内侧上皮的损伤机会,同时因在龈沟底部放有排龈线,对保护沟底附着上皮极为有利,从而预防了因备牙不当而引发的龈萎缩及出血。当有炎症时,牙龈极易出血,会影响对龈下预备体的评估,诸如肩台外角,龈下深度等,放入排龈线并配以某些止血剂可帮助止血。依常规完成龈下边缘牙体预备,使肩台位于龈下0.5-1.0mm。排龈10-15分钟后,于取模前去除排龈线。 (2)取模前排龈可帮助我们获得更清晰的印模及模型。如果在工作模型上无法辨认软组织界限,修改代型时保留过多肩台,造成修复体形成龈下悬突,会引发龈萎缩;若去除过多肩台,修复体在龈下肩台处欠缺, 而易致海绵状牙龈增生,龈出血等。某些时候当完成牙体预备后未能立刻取模,数日后周边的牙龈组织有可能向肩台上增生, 即使患者戴有暂时冠,如暂时冠制作不当上述情况也常有发生。此外由于龈出血及龈沟内分泌物存在,这些液体流到制备后的牙体上,对印模及模型的精确性会产生一定影响。如果因龈沟有一定深度,渗出物过多而影响取模,可采用两层排龈的方法,取模前只取出上层龈线,利用沟底部的排龈线继续干燥,隔湿以获取干燥清洁的环境,取模后应立刻取出下层龈线,以防发生不必要的龈损伤。曾有报导排龈时间应最少4分钟。我们观察发现排龈10-15分钟对完全分离牙龈及止血更为有效。取模前在去除排龈线时, 应适当湿润排龈线以防止干排龈线与龈组织发生粘连, 在去除时撕裂牙龈再发生出血。 (3)粘接时排龈有利于提高粘接效果,去除剩余粘接剂,预防边缘微漏的发生及牙龈炎症。由于牙颈部边缘距龈沟很近,其周围常有龈出血和龈沟分泌物,粘接边缘也易受潮、污染,影响粘接效果;当粘接剂被挤入龈沟或清除不良时,还易损伤牙龈,造成炎症反应。因此粘接前在基牙龈沟内放入排龈线可起到干燥,隔湿基牙,以及隔离多余粘接剂进入龈沟的可能,使其更易被清除,以预防牙龈受损。综上所述,排龈线的临床应用, 为减少龈下牙体预备时对龈的创伤及出血提供了条件, 为获取精确牙体预备, 清晰的软硬组织界限, 为保障修复体的远期疗效打下基础. 健康的龈组织及适当的操作过程是此技术成功的关键。 二、排龈线的选择 市场上可供选用的排龈线有多种类型,多采用编织排龈线,常用型号有1# 、2# 、00# 等。选用最基本的要求是排龈线应具备一致的韧度。只有这样才能使其更容易被放置于龈沟内及不易被磨损。编织排龈线因具备更好的止血, 扩张及干燥龈沟, 易从出血块上取出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
图2 排龈线的选择 三、正确的排龈 1.干燥、隔湿基牙。 2.选用与龈沟宽度一致的排龈线,将排龈线起始断放置于预备基牙的近中或远中邻面,围绕预备的基牙缠绕一周,即3600(一般邻面龈沟较深,从这里起始,可以为以后补偿做好准备)。 3.用牙周探针或专用排龈器等排龈工具,使排龈工具与水平方向约呈450, 排龈工具******压紧排龈线沿牙齿壁慢慢下滑,推牙龈向侧方及根尖向移动。避免损伤上皮组织附着龈、结合组织附着龈。 4.如龈沟较深, 将到达邻面的排龈线继续缠绕预备的基牙,继续排龈。 5.排龈后,应使排龈线与游离龈缘上端平齐、连续、两者清晰可见。 图3 排龈工具进入的方向 图4 用排龈线排龈后局部粘膜发白、肩台清晰 四、注意事项 1.牙体预备时应该注意避免车针对游离龈内侧上皮的损伤和出血,以免边缘模糊不清,影响模型的准确性。 2.放入排龈线前,用气水枪冲洗龈沟内的唾液和血液,以免湿龈线难易安放。排龈工具应使用钝器械。安放的方向要一致, 逆时针或顺时针向。 3.排龈线要选择恰当,排龈的方向应该正确,排龈的力量应该轻柔,避免暴力。因为牙龈非常脆弱,仍会给牙龈造成损伤,有些牙龈在损伤后将不会恢复,这样会给治疗带来得不偿失的后果。 4.去除龈线要在湿润状态下,防止龈线与牙龈发生粘连而损伤牙龈,这也是导致修复后牙龈退缩的一个重要原因。 5.龈线一般放置时间15分钟左右,不能过长,牙多时就要加快排龈的速度。取出排龈线后,应立即制取印模。 6.如遇龈沟过深,渗出物过多而影响取模,也可采用两层排龈的方法,取模前只取出上层龈线,利用沟底部的排龈线继续干燥,隔湿以获取干燥清洁的环境,取模后应立刻取出下层龈线,以防发生不必要的龈损伤。 7.牙龈增生、龈沟深度超过2mm以上者,可采用高频电刀做龈切术,切除部分牙龈袋,使龈沟深度恢复正常。待局部牙龈恢复正常形态后,可使用排龈线排龈后取模。 综上所述,排龈线的临床应用, 为减少龈下牙体预备时对龈的创伤及出血提供了条件, 保障了基牙预备后获取精确印模,满足了精密修复体的制作和前牙美观的需要。
图7 排龈后的模型龈沟、牙体肩台清晰可见(整体观) 图10 戴牙后口外观 双线排龈法(王义勇) 精确的印膜从好的排龈开始 我们都知道,排龈的目的是扩展龈沟,精确定位和预备边缘完成线,便于印膜材进入并包绕预备体边缘,从而获得精确的印膜。现在临床上经典的排龈方法是二次排龈法,它有两个显著的优点:1,取出第二根龈线后,防止龈沟闭合,有效扩展龈沟;2,第一根排龈线能防止龈沟底部的渗出液。但因为排两次牙龈,对牙龈的损伤大一些。 下面是我做的一个二次排龈流程图 第一次排龈 根据附着龈的厚薄及紧张度选择第一根排龈线.
回到起始处,把龈线对齐剪断,压入,线不要重叠。 二次排龈 从一次排龈的对侧开始,仅将龈线的一半压入龈沟 从外侧向内侧拧入,360度排龈回到起点
取印膜.在提出第二根排龈线的同时(第一根排龈线仍留在龈沟内},迅速将高流动性硅橡胶龈膜材注入龈沟,时间是关键. 注意事项: 1、牙龈较薄时,一根排龈线引起的牙龈根向移位往往比牙龈厚度正常时要多,有时一次排龈就可以,以达到排龈目的为标准. 2、去除龈线要在湿润状态下,防止龈线与牙龈发生粘连而损伤牙龈,这也是导致修复后牙龈退缩的一个重要原因. 3、龈线放置时间5----10分钟,不能过长,牙多时就要加快排龈的速度. 双线排龈法临床操作图解全过程 作者:沈阳牙医严明 排龈是固定修复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它直接影响着印模的精确度,精确度欠缺也就造成了修复体与牙体之间密合度不佳,同样也极大影响着修复体的美观。可是这么重要的操作在教科书上却是一带而过,而且学术交流中也很少有学者详细介绍它的临床操作技巧。目前国内口腔修复同仁有很大一部分在临床操作中不排龈,有一部分排龈,但不知道正确的排龈方法。下面介绍一下本人在临床工作中使用排龈方法的一点体会。排龈分一步法和两步法,在一步法中分单线法和双线法。本次主要介绍在临床中使用意义较大的双线法,如果熟练掌握了双线法,单线法排龈会很容易掌握。 患者口内多处不良锤造桥及烤瓷冠桥修复(上图同样可以显示因印模问题导致龈缘不密合)。 首先,排龈前用牙周探针测量龈袋深度,指导排龈线的放置。然后放置00号排龈线,如图显示,排龈线基本被牙龈包裹。
因牙龈健康不一致,印模前,右侧两根排龈线全部取出, 左侧保留细排龈线防止牙龈出血。
2万家牙科招聘,6万名牙医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