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每年五六月份,大多药店都会招聘实习店员入职,一来补充一下人力资源缺口,二来希望从众多应届毕业生中挑选优秀的出来作为药店的储备干部。很多管理者都把心思花在了“如何招人”上,却较少关注实习店员的入职第一课。如何才能让实习店员“平安着陆”展开实习工作呢? 【案例】 通过层层把关,M药店最终敲定几名科班出身的应届毕业生留在药店工作。李明店长对这些新人抱有很大期望,觉得这些实习店员不仅在专业上有特长,而且在语言表达、沟通方面都表现出优势,经过磨练后可以作为药店的储备干部。没想到问题接踵而至,他们到岗之后,由于李明店长没有安排具体的带帮师傅,而是让他们自己去“悟”和“体验”。初来乍到,几名实习生根本摸不到头绪,工作分不清轻重缓急不说,还常常帮倒忙。有位顾客来买药,药店没有这种药,实习店员竟客气地给顾客指引到附近的一家竞争对手那里。 培训“师徒制” 对于实习店员来说,完全不该是“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的自悟式成长。对于实习店员,不仅需要老员工“领进门”,还需要老员工“扶上马,送一程”。门店管理者首先要给每个实习店员选定一个“带帮师傅”,进行“师徒制培训”,由师傅带领徒弟进行学习、工作、生活,使新人更好、更快地融入到工作当中。通过师徒制培训,使其尽快熟悉药店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掌握一线服务要领,学习更多的工作经验。 同时,为了避免一些老员工的抵触心理,药店可与其签订“师徒制培训契约”,在培训契约中明确指出其应带的新人数量、培训周期和培训效果;对于徒弟,则可以在入职的时候,告诉其必须参与门店的“师徒制培训”,并约定培训内容、学习课时和学习效果等等。当然,契约中还要明确其“奖罚”:如果师父带好了徒弟,应该给予双方一定的物质激励;如果带不好,则给予双方一定的经济处罚。 如何“传帮带” “传、帮、带”虽然只有三个字,却包涵诸多管理的智慧。所谓“传”,就是传授、传承。一是师傅做徒弟看。在卖药过程中,师傅可以先操作一遍,徒弟观摩,重点的地方师傅要讲解。二是徒弟做师傅看。观摩一遍之后,让徒弟自行操作一遍,师傅在旁边观看,了解哪些方面还未掌握,不会的地方再进行讲解。所谓“帮”,就是帮扶、帮助。实习店员一般都从理货开始,理货看似简单的工作,但要想做好,还真不简单。货不单要理得满,还要美观,同时还要便于查看商品的品名、规格、产地等。实习店员一看药品这么多,就会感到无从下手,不知道怎样去做、怎样去记,这时就需要师傅的热情帮助、指点和引导。所谓带,就是带领、带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师傅要以身作则。实习店员对药店的工作流程、工作岗位、工作方法的认识,需要经过一个“互动”的阶段,师傅的工作方式、方法,往往会影响到实习店员对事物的认知。药店工作本身比较繁琐,师傅必须自己先行动起来,通过身体力行,树立起积极、认真、务实的师傅形象,进而有效地率领、带动、感染实习店员,认真学习,细心工作。 温暖“新店员” 有些实习店员因为在药店找不到“归属感”,因此实习期没过就离职了。其中原因,和门店的管理大有关系。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店长不仅要为实习店员创造一个优良的实习环境,而且要关心其工作和生活,为其发挥才能、实践理论提供有利条件,同时要使他们能通过实习环节,学到真正的本领。要“多鼓励、少处罚;多指导、少批评;多关心,少冷漠”。在工作上,可以对其实施“轮岗制”,让实习店员在不同岗位上工作一段时间,然后根据其表现和个人兴趣,安排适合的岗位。在生活中,管理者要主动走到实习店员中间,询问他们的生活状况和难题,倾听他们的声音,并对新人反映的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和处理。 与此同时,管理者要做到“一碗水端平”,有的药店对“实习店员”和“正式员工”区别对待,实习店员的待遇相对要低得多,各种福利也没有正式店员好,而且实习期还不计工龄工资,这些都是影响她们工作积极性的消极因素。药店应当“同工同酬”,让实习店员享受和正式员工一样的待遇,即便基本工资没有正式店员高,但是绩效工资、奖金、福利等**向正式店员看齐。 2万家药店招聘,6万名药师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