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下半年,随同广东清远百姓大药房的董事肖瑜拜访肇庆民康大药房的董事长陈建斌,聊到了开店的话题。陈建斌认同肖瑜的观点——做大门店规模的重要性,但表示现在开店的成本较高、风险较大,对开新店持谨慎态度。闻此言,肖瑜建议陈建斌可考虑向乡镇发展,并到百姓的乡镇药店去看一看。 一直以来,尽管药监部门鼓励,但连锁药店欠缺到乡镇开店的热情,配送费用高、城里的员工不愿到乡镇的门店上班等是众所周知的原因,但最关键的因素是无利可图,即使开进去也难以持久。 不过,时过境迁,市场环境不断发生变化,许多乡镇药店也由“鸡肋”变为“香饽饽”。有心人不难发现,各地已经有一些主流连锁把门店铺到乡镇一级,而且目标都是把门店开到全省的每个县(市)的乡镇。 既然这种现象存在并且呈上升的趋势,就说明乡镇具有市场潜力。近几年来,记者逢年过节返乡,有三点体会特别深:一是镇的规模迅速壮大,新的街道涌现,沿着马路两边的新房子鳞次栉比,从各村向镇集中居住的人口不断增加,包括超市、手机专卖店、饮食等在内的各行各业都得到相应发展;二是返乡创业的人群增加,带动了当地经济、消费的增长。现在不只城里塞车,乡镇逢集过节也塞车;三是消费观念的改变,城里的一些消费模式和消费习惯也传到乡镇,受到追捧,如与肯德基一字之差的肯×基。 尽管互联网来势凶猛,其实大部分药店在这方面能做的努力有限,只要还做实体店,想发展就需要继续开店。城里已经饱和,竞争激烈,幅员辽阔的乡镇值得关注。 清远百姓大药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案例,让记者只需按“开乡镇药店,要具备哪些因素和解决哪些问题”的思路来做采访即可。全国各地的差异较大,但总会有一些规律是相同的。比如,百姓大药房在清远并非只在城里称雄,其门店已覆盖清远全部的乡镇,占比达到一半以上,这个规律放到其他地方做得好的连锁企业身上同样可以得到验证。又例如:乡镇的消费者对价格更加敏感,促销的效果更加显著。 走访的过程是一个释疑解惑的过程,大的方面有选址、人才、品种等,小的方面则有各种细节。当时我们去了一个比较大的镇,该镇离清远城区约20公里。通过边走边问,我们了解到:该镇的某种矿产产业在全国颇有盛名,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消费者通常都是骑着麾托车来买药,步行的很少;外地由政府移民的常住人口很少到当地药店消费;保健品比在城里好卖…… 我相信,当乡镇市场成熟的时候,是会有其成熟特征的,而到乡镇开药店,可以从先行者身上学到一些经验和方法——这正是我们走访以清远百姓为代表的乡镇药店的驱动力。 2万家药店招聘,6万名药师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