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访问手机版
   
 手机版网址 https://m.kq133.com/F4

医改须先明确医疗卫生资源属性

2015-04-17      来源: 医药观察家报   访问量:113    在线投稿
  自从10年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报告称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总体上不成功”以来,医改话题年年都要掀起一两个舆论热潮。盖因这些年来的医改话题探讨和政策动向,总体而言也是不成功的。其中**的问题在于,医改的路径,究竟是进一步市场化还是回归计划体制。

因此,经过多年的探讨、调研、博弈、妥协,2009年正式发布的“新医改”方案,文本上有明显的折中倾向。这个方案既强调了政府主导的色彩,也给予市场微观主体以一定的空间。而如何在方案的实施过程中,既体现医疗公共用品的福利性质,又让市场的微观主体发挥作用,仍然是一个没有完成的命题。有观点认为,此方案有“重回计划经济”的倾向。
何以至此?这其中有利益博弈的问题,有方案制定者的素养和眼界等问题,更重要的,在于我们并没厘清几个关键的命题及其相互关系,如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和医疗行为的功利性,公共卫生资源的分配和医疗机构的资本配置与经营,等等。
现代社会,公民应该享受廉价的卫生保障和基本医疗服务,这毋庸置疑。这样的公共品提供,当然须由政府为主和社会辅助承担。而当前的医院基本上已是企业法人,它们有自己的利益考量。低收入者看不起病,从根本上说不能怪医院收费高,只能怪目前医疗机构市场化程度低,无法让患者“货比三家”选择医疗服务,只能仰望高大上的“三甲医院”而兴叹。
说白了,医改的**问题,并不是出在医院的商业化经营和资本的市场化配置上,而是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资源分配的严重不合理。这样的行政性垄断格局不打破,社区医院、二级医院等基层医疗机构,就会永远是门前冷落车马稀,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就无法解决。
所以,医改必须回归常识:一方面,政府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为公民的基本医疗卫生保障买单,变投资建医院为造福民众的转移支付,并尽可能地避免出现支付过程中的“公地悲剧”。另一方面,通过进一步的市场化手段,打破公立大医院的资源垄断地位,使全社会的医疗服务费用幅度在市场法则的作用下,回归到一个适当的水平上。
(朱达志)
微观医药
公立医院医生抱怨工作苦工资低,谈医改(仿佛医改就是加工资来的),是基于被包养的前提的。国家通过医保、福利、晋升以及投入,甚至包括媒体监督等等大量不合理的制度往公立医院导患者。如果要取得合理的收入,可以靠技术服务去民营医院诊所。一切就会不一样的。
——@医疗人黄建华
医药分家、公立医院药品零加价是完全错误的,3年之内就会发现方向完全错误!
——@张广亮医生
医改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最根本的就是:过分迁就了医务人员的既得利益和原有体制的传承。
——@袁乐平808
多数体制内医生心中的医改是这样的:不要去行政化,不要取消编制,不要取消公立医院垄断,不要发展民营医院,别管红包和回扣,职称是必要的,不要提什么以患者为中心(因为医疗就不是服务业),医生的冷漠是正常的,患者的不满是无良的。他们心中的医改只有两件事:减少工作量,然后涨工资。
——@梦里轻舟
(请关注本报官方微博@医药观察家报Http://weibo.com/yiyaoguanchajia)

2万家医药制药招聘,6万名药师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暂无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最新评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热门图片

本周 本月 

热门资讯

本周 本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