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西部网) 汕头一家七口清明溺亡悲剧追踪 下水救人家属多不熟水性 作者:谭林 ●事发汕头潮阳区金灶镇,17岁女孩水库洗手失足引发连环悲剧 ●现场分析称,亲情盖过理智,溺亡亲属基本不识水性 南都讯 记者谭林 4月5日中午12点左右,汕头市潮阳区金灶镇发生一起人间惨剧:刚刚上山拜祭完祖先的17岁女孩小宜在新林水库边洗手时,不慎失足滑入水中,随后妹妹、父母、弟弟及其他一起上山拜祭的亲戚跳入水中救援,却因不识水性相继溺水,最终7人不幸溺亡,仅1人幸存。 缘起:水库洗手姐姐失足落水 据了解,事故的发生地点新林水库,位于汕头市潮阳区金谷公路金灶镇和谷饶镇交界的山坳处。该水库距离金灶镇中心镇区大约3公里,是当地一个主要用于灌溉的小型水库。据金灶镇政府的一位官员介绍称,在此之前,未曾听说过该水库出现过类似事故。 据参与现场救捞工作的金灶镇政府一位工作人员介绍,溺亡者包括了小宜一家五口(均为金灶镇金溪村人)和两个一同上山扫墓的亲戚,而此次事件中的******生还者黄某雄是落水女孩小宜的叔叔。 据黄某雄事后跟参与救援的镇政府负责人介绍,事发当天中午,天气非常炎热,17岁的小宜从山上扫完墓下来后,也许是因为感觉太热了,便和15岁的妹妹小容一起走到水库旁边洗手避暑,其间不慎失足滑落掉到水库里。 ![]() (图片来源:新华网) 救援:13岁弟弟下水救人溺亡 根据黄某雄的说法,小容并不熟悉水性,见到同样不识水性的姐姐小宜落水后,便一边呼救一边伸手去拉落水的姐姐,随后小容也掉入了水库之中。还在不远处一个山头扫墓的黄某雄和其他亲戚见状立即冲向水库边去施救。黄某雄是继小容后,第二个跳进水里试图救人的。 天气很热,但水库里的水还是很冷的,据介绍,虽然黄某雄懂得一点水性,但是在跳入水库后,因为不熟悉水库的水下情况,依然没办法将两个落水女孩拉上岸边,在呛了几口水后,感觉救人无望,自己也体力不支的情况下,黄某雄慢慢爬回了岸边,并希望劝阻其他不熟悉水性的亲戚下水救人。 但救人心切的女孩亲戚并没有因此停下救援的尝试。小宜的另外两位略懂一点水性的叔叔黄某弟(男,31岁)和黄某喜(男,26岁,均系玉浦村人),在黄某雄救不到人的情况下,相继在没有脱下衣裤、鞋子的情况下跳入了水库,但很快也没有了踪影。 见此情状,小宜的父亲黄某清(男,47岁)、小宜的弟弟(男,13岁)和小宜的母亲蔡某姗(女,37岁)三人也相继跳入水中,但全部溺水。当天中午12时45分左右,现场有群众在发现落水事故后,打电话向当地公安机关的110指挥中心报警求援。 善后:当地政府成立处置小组 事发后,广东省副省长刘志庚等领导分别作出批示,要求各有关部门要立即组织力量开展救援,救援人员要注意安全,严防次生事故;对山塘水库危险地段设置警示标志,防止类似情况发生;要加强学生防溺水的宣传教育工作,**限度减少溺水事故的发生;妥善做好事故善后工作。 昨天下午,记者也从汕头市政府方面了解到,上述不幸事故发生后,潮阳区方面已在现场成立了由金灶镇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任副组长的处置小组,目前正在全力做好尸体安置和死者亲属的安抚等善后工作,落实专人做好死者家属思想安抚工作,多方筹措善款帮助解决生活困难问题。并要求各级各部门深刻吸取教训,加强防范溺水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多措并举,杜绝类似事情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文中小宜和小容为化名。) 时间:4月5日中午 地点:汕头市潮阳区金灶镇新林水库 逝者:父亲 黄某清(47岁)母亲 蔡某姗(37岁)姐姐 小宜(17岁) 妹妹 小容(15岁) 弟弟(13岁)叔叔 黄某弟(31岁)叔叔 黄某喜(26岁) 【分析】 悲剧为何发生? 亲情盖过理智 为何在多人下水抢救无果的情况下,仍有这么多人前仆后继地落水去施救呢? 一位参与现场救捞工作的政府工作人员告诉南都记者,经当地政府了解,落水施救人员大多数是不熟水性的,也没有一些相关的救援知识,但在当时的紧急情况下,亲情盖过了理智,最可怜的是,黄某清一家五口就这样全部都没了。 据金灶镇政府的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当天下午3点左右,7名溺水人员被打捞起5人,而另外2名溺水人员则在当天下午4点钟左右被打捞起来。经现场医护人员确认,7名落水人员均已无生命体征。7名溺水死者中,有2名中学生和1名小学生。 【专家说法】 没试过水上救生就不知道有多难 广州体育学院游泳专业教授李仲明听说汕头溺亡事故,连连感叹:这真是一个人间悲剧。他呼吁: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水上救生有多难。现在水上救生知识的普及不是远远不够,是远远远远远远不够。 李仲明说,水上救生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直接下水救护,一种是不下水的间接救护。我在给学生讲课的时候也好,给救生员培训的时候也好,我都要反复强调两句话,第一句话是能够用间接方法的尽量用间接的方法,第二句话就是量力而行。 李仲明说,像汕头这次惨剧,亲情的因素会让人着急,这种情况可以理解,但从专业上来说,一个人掉下去之后,另外一个人下去施救,第一个人在那种情况下,见到什么东西就会死死抱住不放,所以我们要求从后面接触落水者,否则下去一个抱住一个,情况会变得原来越复杂,施救难度越来越大。 救生员下水前要充分了解水上、水下、水流的情况。水流多快?水深多深?从哪里下水?岸上有没有东西可以利用都要有考虑。不脱衣服就往水里面跳,******是不行的。 李仲明曾经从水里救起过两个人。有一年他在培训救生员时,对救生员做一个测试,结果他记得长得最高的学员在游泳池内游了十二三米就不行了,他下去直接施救,等将对方拖上水面时,自己也筋疲力尽,现场就给救生员们上了第一课。 对于类似汕头溺亡事故这样的情况,李仲明说,应该尽快看看岸上有没有东西可以用,绳子、棍子、竹竿都是很好的救生器材。实在没有,跳下水去救人用脱下来的衣服给对方抓住都要好过直接接触对方。(南都记者 刘军) 整个事故发生的过程令人扼腕叹息。这一事故昨天引起了网友的大讨论,尤其是对事故本身的一些反思,值得有关部门重视,也值得每一位家长思考。 关于生存技能 中小学体育课应开设游泳课 @罗斯青年:学会游泳才是真正的生存技能,国家应重视,中小学体育课应开设游泳课。 @阿玻1986:建议所有中小学增加游泳必修课,减少悲剧。 @梧桐树:现在体育课学生摔倒,家长们就找学校,还敢上游泳课? @如果爱:现在小孩都喜欢玩水,建议在孩子六到七岁就教他们游泳。 【链接】 武汉小学免费上游泳课 今年春季开学起,湖北武汉市有30余所小学试点开设免费游泳课,万名小学生可掌握水中自救技能。 武汉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游泳课试点校由各区推荐,上课的对象是四年级学生,学生每周上一节。由于绝大多数小学没有恒温游泳馆,在教育部门的统筹下,游泳课在社会体育场馆或游泳馆进行。据悉,武汉已组织专家和老师编写游泳课教材,这将是全国首套小学生游泳课课本,有望不久后在试点小学推广。 近年来,各地救人溺水事故频频发生,因此,要求学校开设游泳课的呼声一直很高。在这方面,国家相关部门在2011年就修订了<全民健身游泳等级标准>,将游泳列入学校教育的各个阶段,并提倡健康游泳、快乐游泳。 【链接】 宁波在危险水域放救生器材 救生专用器材简单安装在栏杆上,取用十分方便。 2014年8月,浙江宁波市设立了橙色生命圈儿童防溺水公益项目,在溺水事故易发多发水域,设置3000多套应急救生器材,当紧急情况发生时,施救人员可以借助救生器材实施有效救助。这套救生器材包括一个救生圈和30米长的救生绳。 救生器材怎么用?生产厂家有关人员介绍说,救生器材有三种使用方法,可以一头拿着绳索,将救生圈抛给溺水者,用绳子把溺水者拉上岸;也可以取下绳子,自己套上救生圈前往救援。此外,还可以取下绳索,单独用绳索进行救援。 这些救生器材上标示着救生专用的字眼,还印有红十字会和捐赠单位的名称。为了不延误救援时间,这些器材简单安装在栏杆上,取用十分方便。 关于救生设备 水库水塘岸边应准备绳索 @小二:有一次,我看到一个孩子落水了,大家都想在附近找救人的绳索或杆杆,但就是找不到。 @骑着牛来看足球:建议全国的水库岸边上,每500米放一个安全装置,比如救生圈,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771童鞋:建议所有库区、水塘、河道等应准备应急施救绳索。 关于如何自救 落水后手脚不要乱蹬 ![]() ![]() (图片来源:新华网) @老张:很多人不会游泳,但掌握一些基本方法等待救援还是可行的。 @黑眼肚肚:人难保不会落水,落水了千万不能慌张、胡乱挣扎。 首先要保持镇静,看清方向,呼吸协调,保持体内**肺活量。不可手脚乱蹬,这样只能使体力过早耗尽、身体加速下沉。 正确方法是: 1、立泳:在水中溺水后第一反应就是踩水,从而得到休息并使自己镇静下来; 2、水母漂:有两种姿势,一种为双手下垂,另一种为双手抱膝,吸足气,全身放松,不做无谓动作,使背部露出水面如龟状,漂浮一段时间再抬头吸气,如此持续动作; 3、仰漂:摒住呼吸,头向后仰,放松肢体,双手向两边摆成大字形。因为肺脏就象一个大气囊,屏气后人的比重比水轻,所以人体在水中经过一段下落后会自然上浮。当你感觉开始上浮时,应尽可能地保持仰位,使头部后仰。千万不要试图将整个头部伸出水面,这将是一个致命的错误; 4、水中浮具制作:当着衣掉入水中且离岸很远,应把衣服脱掉以便游泳。顺序:先作水母状、解开鞋带脱去鞋子、再脱去长裤、最后脱上衣。把衣服捆扎结实做成浮具:长裤在水中浸湿,扎紧裤管充气后再扎紧裤腰; 5、利用漂浮物求生:水上漂浮物很多,如防水背包、密封袋、球类、防潮垫、充气枕、空水壶等都可以加以利用漂浮求生。 关于正确救人 救溺水者三步骤一个不能少 ![]() (图片来源:新华网) @白与黑:不识水性,分不清状况,盲目救人,悲。 @OT君1985:下水救人不能穿衣服穿鞋啊!鞋子衣服穿着,自己会水的自救都累。衣服灌了水多重,特别是鞋子。 @Honghankey欢:救人的不是不识水性的好心路人,是父母亲人啊,我相信如果我的父母不识水性也会奋不顾身的救我,这是亲情。 @寄思飘渺:这是亲情的本能反应。但面对家人陷入危险,更应该冷静再冷静,想合适的施救方式,以免做无谓的牺牲。 发现有人落水时,应首先向有人的地方高声呼救,若不会游泳不要贸然下水救人。尽量利用器材和衣裤救援。 1、岸上救援:可以将救生圈、木块、自制浮具等抛给落水者,并告知不要试图爬上浮具,只能用手抓住借以将头浮出水面呼吸。或将衣物、竹杆、长绳等物抛给落水者拉他上岸,此时救援者应注意自我重心的控制,不可直接用手拉,防止失去重心,反被落水者拉下水; 2、入水救援:救援者下水前应尽快脱去衣裤、鞋子,入水时要看清落水者位置,保持其始终在视线范围内。有条件者应尽可能携带浮物下水救援,让落水者抓住漂浮物再协助其游向岸边。 对神智清醒者要大声告知,只有放弃挣扎听从指挥才能活命。在救助过程中一定要使落水者的头面部露出水面,使救助者能够节省体力、顺利脱离险境。 如果没有漂浮物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①从落水者背后靠近,一手从落水者前胸伸至对侧腋下,肘部紧压其胸,将其头紧紧夹在自己胸前拉出水面,用髋部顶落水者的腰,另一只手划水,侧泳腿夹水将其拖向岸边; ②从落水者背后靠近,双手从两侧夹住落水者头部,托起下腭,仰泳将其拖向岸边; ③从落水者背后靠近,双手从落水者腋下钩起,仰泳将其拖向岸边; ④推进式:落水者从前面或后面双手搭住救助者双肩,救助者以蛙泳拖带; ⑤双人、三人、四人搭桥式,集体配合救援,注意保持相同频率。 3、解脱动作:救助者一旦被落水者抓住将是非常危险的情况,因为在水中与其纠缠会耗费救助者大量的体力,将无法实施救援甚至耗尽体力而丧命。故要尽一切努力不被其抓住。因此学会解脱动作是救援的重要环节。 据<楚天金报>、<法制晚报>等 【背景】 中国每年 约59000人死于溺水 其中大多数都是儿童 2014年11月17日,世卫组织******发布<全球溺水报告>。报告称,每小时有40多人溺水死亡,每年共有37.2万人溺水死亡,半数以上溺水死亡者不足25岁,5岁以下儿童溺水率最高;男性溺水率是女性两倍以上。中国每年约有59000人死于溺水,其中大多数是儿童。 2011年9月,卫生部印发的<伤害干预系列技术指南>指出,溺水、跌倒、交通事故为我国儿童的三大杀手。卫生部疾控局专家还表示,历年来的数据显示,不管是在农村还是城市,溺水已成为我国儿童伤害死亡的首要原因。 (本文内容/图片转自网络,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12万家医院招聘,60万名医生护士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