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行的基本药物目录严重滞后,不少药物的品种品规不太适应目前基层医疗的需求,使一些本可在基层诊治的患者不得不前往大医院开药,使一些本身可以享受医保政策的特殊病种无法报销药费。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不适合的品种占位。大概有10%的基药不是基层医疗的普适品种,基层医疗使用率不高,或者根本就不适用。 其二,部分基药配备不全。基药由中标企业定点生产和限价销售,因为薄利、无利或亏损等原因,企业停产停送;而非基药定点厂家虽货源充足,但因其不在目录内便不能采购,这最终导致了低价基药的短缺。 其三,一些基层需要、效果也好的药品没有进入基药目录,如甘草片、风油精、妇科洗液等。 其四,随着科技的进步,有些质优的新药问世并已普遍应用,但基药目录没有随之调整。目录中,不少品种品规与现实脱节,如妇科、儿科基药相当匮乏,但老人、小孩和妇女已是农村的居住主体。 其五,不少质优价廉的药物在基药目录筛选的过程中落榜。以驱风止痛膏为例,传统的药物是麝香壮骨膏,效果较好且价格便宜,但却不在基药行列;而有些每张数元的膏药却在基药目录里。 综上所述,调整基药目录,配齐配足基本药物以缓解看病贵势在必行。 一方面,要增加基药品种的数量,增加农村老人、小孩和妇女等居住主体的常用药和慢病群体用药,增加增补基层患者和基层医生喜爱的药品,坚持农村和城市一视同仁,逐渐过渡到基药目录和医保目录同步同质。 另一方面,要删减部分基药品种,取消质量普通却价格昂贵的品种和服用不便的品规;取消厂家限制,可以在制定基药的品种品规、剂型、价格后实行零加成销售,以保证基药的充足供应和市场的公平竞争。 (张德明) 微观医药 今天遭受到了离开公立医院体系后的鄙视,一家机构要翻译国外uptodate的数据库,请我做翻译专家,在得知我是自由执业医生以后,问我是否还可以再署名为一妇婴的医生,我告诉她不必了,标签不代表能力,如果连这点推动改革的勇气都没有,免了吧。我不是三甲医生不代表我不可以做得更好。 ——@龚晓明医生 的确是无奈,我离开知名三甲也遇过类似情况,但我相信,医生是否有能力不是靠牌子,而是靠病者的认可。当医生大量流动之时,就是拼真本事之日,好医生属于社会而不是医院,医院只是从业平台而已。 ——@岭南剑客007 作为个人或者作为一个医院,是没办法和制度抗争的。多点执业后,老百姓看你的个人能力、医院标明你的个人能力时,都是通过你在某某知名医院做过大夫来表明你的能力。多点执业最后成熟起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韩介入 讲得对,美国名医自己开诊所、名医联合组成团队去跟医院谈合作,这才是市场经济,中国还是处于hierarchy。 ——@小马Carol (请关注本报官方微博@医药观察家报Http://weibo.com/yiyaoguanchajia) 2万家医药制药招聘,6万名药师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