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访问手机版
   
 手机版网址 https://m.kq133.com/F4

弃标!是祸是福?

2015-04-08      来源: 医药观察家报   访问量:225    在线投稿
  ◆本期主持:田宇轩
特邀嘉宾

沈阳奥吉娜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魏国平

武汉哈瑞医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卢传勇

广东天奥医药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 曾军
近日,就在湖南弃标事情还未完全终结的情况下,浙江公布的<关于2014年浙江省药品集中采购(第二批)产品价格梳理结果的相关通知>(下称<通知>)也引发了众多药企,特别是外企的“报复性”弃标。此系列事件一出,引起业界高度关注。对此,有观点指出,“外企弃标,或许是在故意施压政府,抑或是其‘超国民待遇’金身已破,增加了国内药企中标机会”。
思想碰撞
祸 外企或借势施压
医药观察家:年初,被业界称为“血腥砍价”的湖南省招标办与众多药企的矛盾正式公开升级,导致药企“报复性”弃标。在您看来,弃标现象会给湖南下来的几轮基药招标工作带来哪些影响?
卢传勇:湖南弃标现象作为2015年全国招标“新情况”的开端,其潜在的影响力和标杆作用不可低估,在其他的作用与诱导下,不排除相关兄弟省份也会采取“大刀阔斧地砍价”行动,这对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并非利好。
曾军:目前的大方向还是李克强总理的那三句话“药价要下来,服务要上去,医保要保住”。湖南只是一个开端,但是对后续地区的招投标却是起了个“好头”。接下来的省份虽然不会类似湖南那般简单粗暴,但也会变着戏法的降价。
医药观察家:近日,浙江公布的<通知>同样也引发了众多药企,特别是外企的“报复性”弃标。对于如此大规模的弃标现象,您有何看法?
曾军:浙江此次大规模地采取“报复性”弃标,的确令人意外,因为相对外企而言,从全国的医药市场来看,湖南大概只占到浙江市场的一半左右。湖南能舍弃固然可以看成是当局的手段粗暴的结果,但浙江却是完全不同,如此重要的市场且价格谈判手段也并非简单粗暴,大部分外企竟然同样选择弃标,这要么是外企享受超国民待遇时间过久,还抱有一些幻想;要么就是目前的各种成本与费用太高,经不起降价考验。
卢传勇:对于外企“报复性”弃标,或许是他们还心存侥幸,仰仗自己的产品属于******的临床必需药,就肆意弃标,刻意施压政府,企图用“市场紧缺”等因素迫使政府出面采用非招标形式与其谈判。
医药观察家:事实上,2015年被业界解读为“招标大年”的延续,但仅仅经过一个季度的发展,就爆发出了多起弃标现象,这将会对全国的招标工作产生怎样的影响?
卢传勇:其实在以往的各省招标中都有过类似的现象发生,只不过受当前媒体与行业高度关注后,弃标现象才显得较为突出而已。实际上,对全国招标生产企业来说,每个企业都会根据自身情况,采取合理的安排去规划全国的招标工作,但由于我国药企众多,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使得市场竞争颇为激烈,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部分药企自然会选择妥协,减少利润以求活路。
曾军:降价一定是主旋律,只不过接下来的地区可能会思索采用“什么样的降价方式更为合理”。如业内爆出的重庆药交所开始探索以二次议价的方式来进行降价等。从相关机构公布的浙江弃标数据来看,外企整体平均弃标率达到60.5%,最高的为92.3%。这说到底,不管是外企还是国内药企,企业就是企业,谈的是生意,讲的是效益。浙江市场位列全国第四,而且商业信誉较好,其学术推广氛围也很好,若降价不是到了药企难以接受的低下程度,其一般都不会轻易想放弃。
福 内企趁机蚕食市场
医药观察家:同时,依您看,这些敢于弃标的药企的产品具有哪些特点?而随着各地的招标逐步开启,药品价格持续走低已是不可改变的趋势,未来药企会否持续采取弃标行为?
曾军:其产品多属于原研药。这类药品一直享受单独定价政策,与国产仿制药的价格相差少则数倍,多则数十倍。由于原研药概念的存在,占据市场三分之一的该类药品享受着高价格和高利润。
卢传勇:敢于弃标的药企在产品上都有一定的共性:具有成熟的市场(医院、患者接受程度较高)、******专利产品(竞争优势明显,有足够的话语权或谈判筹码)。因为对于市场成熟、竞争度较充分的产品而言,即便不通过招标,其临床用药市场的大佬地位也难以撼动。
在2015年招标大年逐渐演变成“降价大年”的趋势下,未来药企持续采取弃标行为的可能性不会太大,相反,相关药企会根据用药市场、医疗卫生条件的市场容量以及产品战略规划等多重因素,选择性地进入各省招标市场准入。
医药观察家:针对外企弃标,有乐观人士表示,“随着弃标现象的不断发酵,未来外企或许会让出更多的市场给国内企业,这无疑对国内企业百利而无一害”。对于该言论,您持何种态度?
卢传勇:弃标现象的不断发酵,对国内药企而言更多是利好,此次外企让出的市场,正是本土药企扩大市场的好时机。医药行业一项统计显示,在三甲及以上医院,外资药品的占比达70%左右。从去年以来,因外企弃标、本土药企中标的数量增加,外资药品的占比已经降低至60%左右。另外,随着全国各地号召的“大病不出县”政策的推行,大多数二、三线城市的患者被留在了县级城市看病。二三县级城市作为一直以来国内药企的主要市场,其已经占据了70%-80%的份额。国内药企药品市场的重新进入,将会重构药品市场的格局。
医药观察家:与此同时,相关人士也表示,“即便外企选择弃标放弃基药市场,但其必定会重点布局如OTC等市场,从中找到平衡点”。对此,您觉得相关外企会如何布局?
曾军:如果真的逐步放弃了医院市场,外企未来转到非处方市场便是无奈之举,因为大多数外企的药品仍然在处方药门类之中,所以,外企要想布局OTC市场,首先应寻求如处方药网售等政策的支持。
卢传勇:外企要布局OTC市场,我认为应辩证地看待。外企主要是在三级或三级以上的医院的处方药中占主导地位,倘若这类药品介入到OTC市场,按照国家的相关法规要求,药店的处方来源或是一大阻碍,同时,患者对于药店的可信度和接受度也有待市场检验。
但若真正布局OTC市场,外企应在加紧研发新药的同时,在战略上加大向非处方药的倾斜,通过将专利期已满的处方药向非处方药转换,尽可能地延长药品的生命周期,将处方药因失去专利保护、面临仿制竞争而造成的销售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
真知灼见
弃标,市场规律下的正确选择
年初,被业界称为“血腥砍价”的湖南省招标办与众多药企的矛盾正式公开升级,而近日,浙江公布的<关于2014年浙江省药品集中采购(第二批)产品价格梳理结果的相关通知>也引发了众多药企,特别是外企的“报复性”弃标。
其实,产生弃标现象是市场的选择。由于药品属于商品范畴,属于商品,那么市场就应该起到主导作用,而非强买强卖。虽然现在是政府在主导招标采购,但笔者始终认为所有政府主导的药品招标采购均是政府(需方)在跟药企(供方)实行交换。既然是招投标,是适应于商品的交换、服务的交换,那么就要遵循一个公平的、等价的商品交换原则,在这一交换前提下,也就没有价格高与低之分。因此,弃标是等价交换中应有的现象,不存在所谓的“报复性弃标”,更应该属于卖方的合法权利。
其实,从奥吉娜起诉山东省卫计委、财政厅的中国招标第一案事情就可以看出,既然药品属于商品,且通过招标的方式进行采购,就应该完全由市场需求决定价格。同时,国务院医改办主任孙志刚也曾向公众表示:“我们招标就是为了降低药价,且唯价格低是取。”事实上招投标的本意也正是如此,因为招投标的目的就是择取“质优价廉”的药品。
但在2013年山东省药品集中采购活动中,却出现了药品价格越招越高的怪象:100mg阿司匹林肠溶片招标,奥吉娜低价未能中标,而拜耳和辰欣却以高出27%以上的价格中得此标,将招投标变成了拍卖会,何其荒唐。因此,在药品招投标中有弃标现象实属正常,是市场规律下的产物;相反,没有弃标或价格越招越高的现象才值得我们深思……
(魏国平)

2万家医药制药招聘,6万名药师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暂无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最新评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热门图片

本周 本月 

热门资讯

本周 本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