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卫生计生工作的重点究竟蕴含着怎样的行业背景、决策思考和政策导向?卫生计生委主任方来英为您详尽解读。
2015年卫生计生工作的重点在哪里?今天,北京市卫生计生工作会一共推出12大要点。 但每个要点的内容也很宏大,每句每段背后,究竟蕴含着怎样的行业背景、决策思考和政策导向? 记者邀请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主任方来英,为您再提炼、再消化,从今天起,连续三期,奉上2015北京市卫生计生工作要点解读,希望您对北京市卫生计生工作有个更全面、更客观、更透彻的了解。 要点1.特许经营 在医疗领域,PPP是什么?特许经营该怎么做? 权威发布 积极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开展特许经营试点工作,制定以特许经营方式开展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推进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PP)机制发展。推进北京国际医疗服务区建设。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办医。 权威解读: 近年来,公立大医院通过优质品牌或技术,与社会资本合作举办医院的探索不断展开。这种模式下,多数合作启动时,社会资本出资兴建的医院已经建好,并投入运行,有独立的人事管理架构;公立医院没有现金投资能力,只是提供品牌和专家资源,看似结合很快,却存在一定风险。 首先,从既往的经验看,公立医院以品牌和技术投入,但因上述两个要素都难以评估其市场价值,导致公立医院很难在合作中控股。 紧随而来的问题是,在合作医院中,公立医院因占股少,派驻人员不固定等因素,难以控制、稳定医疗服务质量。 因合作医院医疗质量难控,出现问题导致公立医院品牌受损的情况,之前也屡有发生。 此外,公立医院是财政全资投入,如果公立医院再投资,在新的经济实体中持股,产生的经济效益,按照规定,应该上交财政,而不是自持。 最后,如果公私合作出现问题,在新的公司资产中,公立医院想撤股、撤回品牌,也非常麻烦。 因此,在医疗健康服务领域,股权合作形式的混合所有制,很难走下去。 特许经营,是现代市场中,企业扩大品牌影响力,扩大服务人群覆盖面的一种常见运作方式。 与股权合作不同,特许经营中,优势品牌不做投资,合作伙伴之间,只有授权和使用权。 具体到医疗健康领域的特许经营。公立医院与社会资本之间,通过合同,明确品牌的授权使用条件和期限。 授权使用的条件,应该包括特许经营过程中,合作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标准,与授权医院保持一致。 达不到上述必要条件,公立医院可以追损,直至收回品牌。 为帮助合作医院的质量提升,前期,公立医院可以通过合同约定,向合作医院派驻管理人员和医护人员。后期,公立医院可以出台质量控制规范,帮助社会资本举办的合作医院,成为优质医疗资源恒定的放大器。 公立医院通过特许经营合同,开展管理和质控服务,每年收取一定的管理费用。而管理费用,我们也在通过试点,探索视为医院的业务收入,畅通公立医院与社会资本合作,提高医疗服务能力的回报渠道。 要点2.分级诊疗 分级诊疗格局下,我们要什么样的社区医院? 权威发布: 鼓励有条件的医生在社区卫生机构开展多地点执业,在社区开办私人诊所。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鼓励社会办医疗机构参与社区卫生服务提供。 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品供给改革试点。 扩大新农合基层医疗机构首诊制试点,研究除复诊、急诊等特殊情况外,参合患者未经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转诊自行到上一级医疗机构就医的,不予报销医药费用的政策。 权威解读: 搞分级诊疗,我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群众对基层医生,基层卫生服务人员的信任问题。 我们之前的政策宣传、舆论引导,让大医院专家去社区坐诊,在社区引进治疗检查设备,所谓的强社区,把病人留在社区,却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陷入了与医院同质竞争的恶性循环。同时,也让公众认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是看小病的小医院。 现在,要把分级诊疗落到实处,让公众认可并接受预约转诊的就医程序,首先我们要和大家一起搞清楚,基层医疗的服务模式与专科医疗服务模式并不一样。 初级医疗保健,是要提高居民健康素质,对居民实施有效健康管理干预;在社区环节,对慢病患者和重病康复者监督实施专科医疗方案。 社区医生,要通过分级诊疗追溯的居民健康、疾病状况,有针对性的去形成每一个人的健康保障方案。 只有这样,社区医院和分级诊疗模式才有生命力。 要点3.医疗服务价格改革 政府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百姓看病要涨价了吗? 权威发布: 按照市医改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推行取消以药补医机制改革。配合市发展改革委,推动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改革(对公立医院的)财政投入与绩效考核机制。 权威解读: 卫生系统看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是结构调整、比价调整,不是涨价,也不意味着会加重居民个人的医疗负担。 价格因素,会影响医疗行为。如果三甲医院的专科门诊,对首诊患者的挂号收费,要明显高于预约转诊患者,就会分流一批常见病患者到基层医院首诊。 下一步,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会配合市发展改革委,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的原则,创新医疗价格调整思路,理顺不同层级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比价关系,引导患者有序就医,引导公众的医疗行为趋于更加合理。 要点4.电子病历共享 首都健康云为啥要做电子病历而不是移动挂号? 权威发布: 完成北京地区人口健康信息化顶层设计。制定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共享及数字医院等标准,完成全市电子病历共享平台和部分区县级平台建设,初步实现30家以上医院和8个区县的互联互通,实现患者就诊的化验、影像、诊断等信息共享,为实现首都健康云奠定基础。启动并实施卫生信息专网建设。继续实施居民健康卡发放,实现就诊卡整合,方便持卡患者就医结算。 权威解读: 移动医疗取代不了医患之间的直接沟通。移动医疗在北京的首步,是病历电子化互通,实现医生与医生之间,针对同一个病人的对话沟通和连续诊疗服务。 今年的计划,试点30家医院实现电子病例的互联互通,建立在京就医患者电子病历数据库,整合海淀、西城等试点区县社区卫生(医疗)服务机构的居民健康档案数据库,初步建立全生命周期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雏形。 未来35年,搭建北京市及各区县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共享平台,实现居民个人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实时更新、完善、可追溯,逐步建立首都健康云平台 探索市级卫生信息平台对医院医疗行为的监督和管理,并为政府部门、居民提供综合展现;初步建成基于北京市电子政务互联网云平台的居民健康信息门户,实现对公众参与个人健康管理的支持。 要点5.医生多点执业 电子注册意味着医生多点执业无需知会医院吗? 权威发布: 改革医师执业注册制度,实现电子注册,简化注册程序,建立执业档案,强化个人考核。协调推进跨省市多点执业工作。 权威解读: 去年8月,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修订了<北京市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办法>,破除医生申请多点执业必须先获得人事所属医院书面同意的限制。 但我们讲的不用同意,是说卫生计生部门只做医生行医的资质审查,而劳务合同关系是医院和医生之间的谈判和约定,政府不要越权。 截至2014年底,北京地区共有3386名医师办理了多点执业注册。其中上述<办法>修订后,医师多点执业注册1170人,是去年同期的近4倍。 但一个新政策的落实,需要多方反复磨合,持续推动。今年,为促进医生多点执业,我们计划推出北京地区的医师电子注册。 电子注册实施后,医生只要凭北京地区的执业资格证,就可以自主选择自己的执业地点,但至于在哪一家医院,还是同时在几家医院签约执业,就靠具体医生自己跟不同的医院院长谈判了。当然,电子注册不仅是为多点执业而开展,它能降低行政成本,方便医生,也让监管部门可以更加精准的监管医生的执业行为,保护医患双方权益。 医生在院外执业,不是新事,是既成事实。<办法>修订也好,电子注册也好,新政是让医生多点执业有法律保障,更加规范的服务于更多患者,凭能力光明正大赚取更多酬劳。相信大家会越来越理解医生多点执业,走出去的医生会越来越多。 12万家医院招聘,60万名医生护士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