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中药类教材乍看起来变化很大,但实际上“乾坤大挪移”居多,“深度变革”偏少。完全属于新鲜面孔的就只有《中药学专业知识一》里的第7章——中药药理与毒理。 中药药理与毒理有25页的内容,预计在总分120分的试卷中会占到4~6分。相比起《中药学专业知识二》来说,《中药学专业知识一》涵盖6门中药学专业的本科专业课,内容极为庞杂,缺乏《中药综合知识与技能》里“一通百通”的大块拿分区域,其分数被一个个细小的“各论知识点”瓜分。所以考生们一定会“小分必争”,不放过任何一个知识点,哪怕是只有4~6分的中药药理与毒理。 总论里面挑例子 这一章的前三节属于中药药理学的总论部分,讨论了中药药性的现代研究与认识、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和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 看过西药药理学教材的考生会发现,上述总论部分的这些研究给人一种“只言片语”的感觉,个例多,系统性研究少。实际上,中药药理学是一门非常年轻的学科,研究还很不充分,属于初级阶段,所以总论部分不可能作为考试的重点。 但是总论部分中作者不停地在举例,如287页中,“多数温热药则具有中枢兴奋作用,例如麻黄、麝香等。”这里的麻黄、麝香就有可能出多选题,干扰项可能是同一页中的另一处举例——“多数寒凉药对中枢神经系统呈现抑制作用,如金银花、板蓝根、钩藤、羚羊角、黄芩等。” 对于“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这一小节,“药物因素”要表达的实际上一直是种种因素对药物成分的影响,成分变了,药理作用自然也就不同;而“机体因素”和“环境因素”则是通用的药理学知识,不分中药西药,故考生在学习西药药理学时可多加留意。对于考试来说,同样还是从中找举例的部分,例子就是要考的知识点。 重点在各论 总论里面挑例子,那各论里就满目都是例子了。如发汗项下,麻黄、桂枝必然是重点;泻下项下,大黄肯定是重点……不一而足。 备考方法依然同上:总述性的文字不是重点,如解表药有发汗、解热等药理作用,这些不是重点,因为其无法出题。解表药类别包含几十味药,药理作用极为复杂,教材上总结出的具有共性的就有6种,缺乏出题的“痛点”;与之相对应的,具体到一味药的叙述则是重中之重。例如,“茯苓多糖能促进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促进抗体形成……”这类描述十分具体,易于出题。 前面提到,中药药理学是非常年轻的学科,所以教材中经常会出现“可能”一词,例如“半夏、苦杏仁的镇咳作用部位可能在中枢神经系统。”这类不确定的叙述明显属于不会出题的范畴,考生们可以一看而过。 最后的中药毒理一节,内容多来自于临床发现,故对药师日常工作的指导意义很大。在备考的同时,尽量对这一节内容多一些掌握对日后的工作也会有帮助。 作者:赵安琪 2万家药店招聘,6万名药师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