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新大纲将原来《中药学专业知识(一)》总论中中药基础理论部分作为中药与方剂的一部分,纳入《中药学专业知识(一)》第一章,而总论中的400种中药则纳入《中药学专业知识(二)》。新大纲中,常用中成药作为十分重要的一章,与单味中药(包括饮片中药与部分药材中药)共同组成《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常用中成药单独列出来使考点更加多样。新增60种重要常用中成药的药物组成和配伍意义,增加必要的药物组成、配伍意义,如君臣佐使药物关系、全方配伍意义,而一些中成药使用过程中规定十分明确的用法用量、规格等要求有所削减。 功效是考试的重点 考试大纲涉及的400味中药各层次均包含功效,可见功效是掌握的重点。依据以往的考试规律,各种题型均以考功效为主,近5年约占80%。因此,牢记各药物功效,注意甄别功效之间的差异,过关并不难。考试大纲虽然没有直接提及掌握、熟悉、了解3级要求,但对每单元的要点按细目分为1级(掌握)、2级(熟悉)、3级(了解)3个层次,对其都提出了很明确的要求,故应抓住“内容精要”表格中“功效”一栏,以此为核心和主线,上推性能,下联主治,关联配伍及用法,还可旁推药理。 比较跨单元药物相似功效 同一单元的药物在功效方面具有共性,而一味药物又具有多种功效,除主要功效外,常兼有其他功效,故应跨单元,以归经为主线,横向联系予以复习记诵。如2013年真题单选题中考生姜与肉豆蔻均有的功效,即“温中”;2014年真题单选题中考干姜与细辛共有的功效,即“温肺化饮”;能凉血活血的药物既有清热凉血药牡丹皮、赤芍、紫草,又有活血化瘀药丹参、郁金、西红花,考试时会组合比较除共性外还各自具有的功效特征;润肠通便药除润下药火麻仁、郁李仁外,其他单元中的决明子、紫苏子、苦杏仁、当归、肉苁蓉等也有同样功能。 关注主治与性能 主治病证在考试中约占11%,且多数见于多选,相对而言增加了难度。中药学绝大多数是以功效进行分类的,包括该类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证、性能特点、配伍应用以及使用注意5个方面的内容。含义是每章的要点和核心,是对该类药功效与主治病证的高度概括,功效与适应证则是对含义的进一步深化。 近些年来,考试真题中,多选题考主治证的,多数考1级的药物,考主治证的也可见于单选题,多数药物的主治证可以由功效推测选出。 中药性能是指导临床用药的核心理论。通常考核药性特点鲜明的药物,也常结合性效考核。如性寒能杀虫去积的药物是牵牛子,而性温能杀虫疗疮的药物是芫花,即结合性效考核。 巧记药对配伍意义 新大纲要求把握60组药对的配伍意义。每年每套题只有一道题,可关注麻黄配桂枝、麻黄配石膏、桂枝配白芍、石膏配知母、柴胡配黄芩、黄连配木香、附子配干姜、陈皮配半夏、薤白配瓜蒌、黄芪配柴胡和升麻、当归配黄芪等药对的配伍意义。在牢记各药功效的基础上,理解药物配合组队后产生的协同、兼顾等作用,进而推测主治病证。 推猜药理 新大纲要求把握72种中药的主要药理作用。近年来每年考试会涉及1道题,如葛根、细辛、栀子、蒲黄、益母草、当归、山楂等的药理作用。可结合药物的具体功效,采用排他法加以选择。 兼顾用法用量与使用注意 这部分内容主要针对常用单味中药在用法、用量以及配伍等方面的特殊要求,均纳入了“内容精要”的“应用要点”中。近年来,每次考试均有考题出现,只是所占比例不大。 用量 依据考纲要求,注意各单元药物的特殊用量。 用法 各药用法与功效紧密相联,故记牢药物的功效,其用法也可推测。如柴胡,生用兼能解表,醋制能增强止痛功效。 使用注意 关注“十八反”、“十九畏”配伍禁忌,如“不宜与藜芦配伍”、“不宜与五灵脂配伍”的药物是人参。 2万家药店招聘,6万名药师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