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访问手机版
   
 手机版网址 https://m.kq133.com/F3

药品定价民众应有发言权

2015-04-01      来源: 法治周末   访问量:225    在线投稿
  
  医药网4月1日讯 近日,有关药价的话题成为热点新闻。3月27日,<人民日报>报道称,湖北省社科院院长宋亚平患感冒,未发烧,一家三甲医院却给他开了3天注射用头孢曲松钠他唑巴坦钠,计1200余元。他为此直接到该药厂卧底打探,结果令他大吃一惊:该药出厂价不到10元,而医院售价高达192元。

  与此同时,有媒体报道称,草根药改行家卫柏兴把很多药品的零售价、出厂价比对清单在网站上公布,部分药品的价差令人咋舌,有不少药品的零售价是出厂价的七八倍。

  药品价格虚高,广遭诟病久矣,也是难解的老问题。至于究竟有多虚,除了日常的切身体会外,人们只能通过媒体的关注来窥其一斑。在我国药品市场上,由于没有公开的确凿数据,哪怕一些行业内的专家也难厘清药价究竟有多少水分,这更成为百姓、行业外人士不甚了了的灰色地带。

  如今药价虚高的话题再次被推到聚光灯下。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大多数药企都表示并没有从虚高的药价中牟得暴利。近年来,尽管国家层面曾出台不少调控政策,如10余年间30多次降价令,但却似乎依然融化不了药价虚高的坚冰。

  追根溯源,久治不愈的虚高药价,病根并非生产成本太高,而是中间环节食利者太多。一种药品,经几级销售商层层转手加价,加上部分医院从分管院长、药剂科主任、药事委员到医生都从中揩一把油,最终形成了药价出厂价格低、终端售价高的极大反差,层层累加滚雪球一般的黑色成本最终由患者埋单。不久前,知名跨国药企葛兰素史克高管曾自曝在药价构成中公关等运营费用最高竟达九成即可窥见一斑。

  其实,药价的虚高,不论是因回扣导致,还是因药品招投标政策被利益集团钻了空子,说到底本质上都是药品价格被权力寻租绑架,以致偏离了正常轨道。诚然,药价虚高既有制度上形成的原因,也有个体的原因。指望政府通过行政手段强行降价已行不通。为此,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取消绝大部分药品政府定价。这意味着,药品价格将由市场来决定。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药品集中招标本身就近似某种区域垄断,在以药养医尚未破除的背景下,医院进谁的药、医生开谁的药,同样不存在充分的竞争基础,尤其是那些人满为患的大医院,哪个药企敢得罪?

  药企不是不想降,而是不敢降的药企代表言论,或许存在矫情成分,但是医生的利益空间没有了,谁来给你开药确属实际顾虑。更进一步说,药品领域的招投标存在不够透明、缺乏监督的问题。在目前阳光采购整体上无法真正实现的情况下,指望药品招投标远离黑幕,非常困难。

  诚然,医改一直在不断努力推进,但虚高的药价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医改成果、恶化了医患关系、加剧了医患矛盾,让民生很受伤。为此,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破除以药补医,降低虚高药价,让人充满期待。2月28日,国务院也公布了<关于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指导意见>。

  制度与良法不可或缺,更重要的是严格执行。一方面,必须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持续推进医改,将药品招标采购真正置于阳光下,用法律手段监督药品采购行为,铲除以药养商和以药养医的土壤。同时,要想药价恢复正常,唯有在减少药品流通环节的同时,让患者在药价的形成机制中具备和药商、医方对等的话语权,以挤出各类权力从药价中获取回报的空间,这样才能挖掉药价虚高的根源。

  另一方面,还要改进和完善药品定价管理机制。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将药品的利润控制在合理的区间,建立药品定价专家库和专家随机抽样制度,对药品研发、制造等过程的成本进行监督和评估。与此同时,还要实现医药分家,切断药品销售与医院、医生之间的直接利益关系。医院可以有药房,但医院不能依赖于药品收入生存;医生开具处方,但靠自己的技术劳动体现价值;患者拿着医生的处方,可以到任何一家合法的药店取药。而大力发展药品电商网购和药企直营网店,打破地方性医药公司对于药品批发的区域性垄断格局,也是一个方向。

  (作者系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食药监局党委书记)

12万家医院招聘,60万名医生护士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暂无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最新评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热门图片

本周 本月 

热门资讯

本周 本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