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访问手机版
   
 手机版网址 https://m.kq133.com/F3

药价虚低更危险

2015-03-30      来源: 医药观察家报   访问量:115    在线投稿
  药价虚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媒体和公众热议的话题,政府、药企、患者关切的议题。当前抑制药价虚高的通行做法是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但实践证实,集采招标是把双刃剑。在降低虚高的同时,也造成部分药品的虚低,存在矫枉过正的现象。而在笔者看来,虚低的风险和危害更应引起警惕。
一方面,药品质量存在隐患。医保目录中的普药产品,特别是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低价药品清单中的产品,经过二十多年的多轮次招标竞价和价格部门的多轮次降价,许多品种的价格空间已接近合理,甚至已无利润空间。限价的打压、议价的狂砍,在显示政绩的同时更为药品质量安全埋下隐患。劣币逐良币,一些质优价廉、疗效确切的******产品无奈退市,一些无良药企偷工减料、鱼目混珠地强降成本,生产合格的假药、无效药,不治病、反致病。
另一方面,民族医药工业发展前景堪忧。医药产业是一个典型的国际性产业,我国的医药产业与国际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在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制药行业,拥有创新药品是企业竞争致胜的关键。生产企业没有合理的利润空间,研发投入成为无源之水,药物创新、发展壮大更是痴人说梦,市场也只能在跨国药企面前不断失守,企业生存和发展必将举步维艰。
针对此,笔者建议相关部门对集采导致的药价虚低风险给予足够的重视,限价、议价规则应有所倾斜,区别对待,确保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和民族制药工业的健康发展。
(周有财)
微观医药
很多人用药时喜欢先选用国产药,认为一开始就用“进口药”,以后再生病就没药可用了。但实际上国产药和国外药厂的原研药不是一线药和二线药的区别,而是药品质量上的差别。在不考虑费用的情况下,有原研药就别选国产药。不是崇洋媚外,如果国货争气,我也愿意支持国货,但你爱国货,国货未必爱你。
——@小儿外科裴医生
别误导患者了,在中国境内销售的外资、合资以及国企药厂或股份药厂的同一种药品都是按照<中国药典>的统一标准,任何过高过低都不可能的,没有质量差异只有价格不同。弄虚作假是极个别的犯罪,这就是药品的特殊性决定的。如果你有X药不符合药典标准(过高过低)的证据,可以去CFDA举报,有奖的。
——@现代医药与科学
准确地说,这是仿制药和原研药的差别:虽然主要成分的生物有效性相同,但由于制造工艺和所含杂质的不同,仿制药不一定能达到原研药的治疗有效性。
——@赵明利医生
仿制药和仿制药也是有大差别啊,比如中国仿制药和其他国家。
——@盖浇饭的愤怒
(请关注本报官方微博@医药观察家报Http://weibo.com/yiyaoguanchajia)

12万家医院招聘,60万名医生护士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暂无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最新评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热门图片

本周 本月 

热门资讯

本周 本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