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发展社会办医。对此,卫计委发言人在谈如何落实总理工作报告精神时表示,我们下一步的工作就是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解决好社会办医工作中存在的政策和制度障碍,总结各地经验,推动社会办医上规模、上档次。
清除社资办医的政策制度障碍自不必说,因为玻璃门、弹簧门不胜枚举,而且类似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等核心障碍至今岿然不动,也没有要打算动的意思;最令人吃惊的是,引导社会资本办医的方向依旧是上规模、上档次! 这不仅让人想起了前两年流行的鼓励社会资本办医走高端路线的论调,让社会资本和公立医院差异化竞争。现实已经证明,这一政策导向非常不靠谱,多少个一线城市医学园区动辄投资数十亿的高大上医院门可罗雀,没医生、没患者,只有投资者和经营者的一脸愁云。原因很简单,公立医院特需剥离不掉、大专家也不愿意来,高端医疗已经陷入了政府一厢情愿的泥潭。 那么,为什么还要鼓励社会资本走上规模、上档次之路?一位卫生领域的政府官员表示,小医院多如牛毛,政府管不过来,所以希望发展大医院,管起来方便;当然大投资拉动地方GDP增长也是大医院深受政府喜爱的重要原因。 但在笔者看来,如此拓展社会办医的空间,是对总理工作报告精神的一种误读,至少不是总理精神的本意。因为,从全世界范围来看,高端医疗都不是整个医疗市场的主流,也就是说社会资本办医的巨大空间绝不是什么高端医疗,而是面向基层。具体一点,就是接地气、靠近患者的诊所和中小型医院。 基层有充足的患者资源,有政府鼓励到基层多点执业的医生资源,社会资本自然应投向真正的蓝海——基层医疗市场,投资连锁诊所或中小型医院。而这,仍需政府放宽市场准入,废除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等计划经济的产物。 (郭惊涛) 12万家医院招聘,60万名医生护士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