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访问手机版
   
 手机版网址 https://m.kq133.com/F3

中华中医药学会韩晓峰:社会办医新政落地少

2015-03-24      来源: 人民日报《民生周刊》   访问量:196    在线投稿
  2015年3月5日,人民日报<民生周刊>记者,对中华中医药学会社会办医管理分会副主任韩晓峰先生,就社会办医的问题进行了采访(以下是采访实录)。
中华中医药学会社会办医管理分会副主任韩晓峰 人民日报<民生周刊>记者: 韩老师,上午好!现在我们开始进行社会办医的采访。 韩晓峰: 好的,谢谢。 人民日报<民生周刊>记者 1、过去一年,多数省份相继出台了地方相关的配套鼓励政策,据您观察,最近一年来,社会办医的进展如何?有哪些新动态? 韩晓峰 我觉得没什么新政。最多是各地准入的审批级别降低。这在世界范围内都不是问题,这是中国特色;放开民营医院的价格,这算新政?典型的官僚主义的代表作! 人民日报<民生周刊>记者 将一些审批的权限下放? 韩晓峰 嗯。就是原来由省里审批的,新政下放到市里审批并以此类推。我的朋友刚刚在北京批了一个中医门诊,他的体会是:比以前更麻烦了! 人民日报<民生周刊>记者 为何? 韩晓峰 因为不敢腐败啦,就按条条框框来,一个也不能少。 人民日报<民生周刊>记者 下放后,审批不是应该更容易吗?这主要看各地市的效率和态度了。 韩晓峰 准入,不是民营医院发展的羁绊。土地、税务、医保、贷款、职称等这些才是,包括水电,可没有一个解决的。 人民日报<民生周刊>记者 据你了解,各地有没有一些比较好的做法? 韩晓峰 对民营医院的发展,各地卫计委基本是看心情。各地都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利好出台,没有。忽悠的成分多。在这个问题上,可能很难唱出什么赞歌,真的没有。 人民日报<民生周刊>记者 也不需要唱赞歌。 人民日报<民生周刊>记者 2、我注意到,例如,广州中山、湖南湘雅、徐州第三人民医院、海南省肿瘤医院等混合所有制办医的模式很多,公立医院与社会力量合作办医这样的模式有什么好处?社会资本为何要选择与他们合作? 韩晓峰 1、国家卫计委不让大幅度的建公立医院了;2、取消药品加成、增加医事费并由财政补贴,不是解决医护人员待遇的正确逻辑,财政是无法长期承担的。所以,这些需要由混合制来实现。混合制**的好处,就是一定程度协助地方政府解决债务与资金问题,并拐弯抹角地提升了公立医院医护人员的待遇,但客观上对民营医院的发展是有好处的,因为公立医院的品牌沉淀、公信力、医生与技术资源、医保等,都比自建民营医院要好,所以民营资本愿意介入。 人民日报<民生周刊>记者 韩老师,相关的问题,您可以多谈点,具体点。 韩晓峰 我谈的可能都是副能量。 人民日报<民生周刊>记者 客观就行。 韩晓峰 我似乎突然明白了:中国的民营医院为什么会沦落到今天这个地步?因为民营医院原来就是发改委、财政部硬塞给卫计委的一个侧福晋,要也得要,不要也得要,所以其在卫计委那里根本就不受待见,只是一个累赘。这就决定了关于民营医院的发展,国家卫计委基本没有独立出台什么支持性的政策与文件。 人民日报<民生周刊>记者 但******对社会办医的支持态度很明确呀? 韩晓峰 中国现在的问题就在这里,很多事情******的态度都是明确的,但卫计委是肠梗阻,地方的各个部门是肠梗阻。他们就做三件事:批照、查处、罚款。所以希望越大,失望越大,这就是我现在的心态。根本问题就是没有人真正认识市场的作用与价值,不仅仅是民营医院的问题。成天拿着国家的钱,在那里瞎讨论、瞎议论,什么用都没有。 人民日报<民生周刊>记者 能否举个具体的例子,哪些问题让您这么愤慨?具体点。 韩晓峰 举个例子:就医院的环境、面积、设备情况看,社区医院比不上一级以上、二级以下的民营医院。可是,现在公立医院相互的转诊是通过医联体,由三甲医院与社区医院签协议。这不仅是对医疗资源继续垄断的另一种形式,也是对民营医院的歧视,是股票里的老鼠仓,更是对民众的不负责任。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垄断的思维根深蒂固了,出身论、成分论的思维根深蒂固了,民营医院不是他们一个战壕里的战友。至于多点执业,出发点也不是为了解决民营医院医疗资源短缺的问题,而是为了分级诊疗,为了进一步拐弯抹角地让公立医院的医生多赚点钱,等等。但是,大医院、好医生,很难多点执业,因为没有时间,因为需要休息。这些都不是解决公立医院制度问题的根本,只有提高价格才是,但我们在这个问题上装傻、回避,然后才生出这么多原本不是问题的问题。 人民日报<民生周刊>记者 人才方面,民营医院靠高薪能否吸引到理想的人才? 韩晓峰 比较难。这里有几个方面的问题:1、公立医院的医生有灰色收入,所以钱的吸引力对他们不大;2、科研、教学、职称、行业地位等问题,到民营医院后都很难解决;3、经营理念是否相同很重要,知识分子比较讲究道不同、不相谋。有些民营医院自身的理念、经营方式,优秀的医生也不是很认同,比如宰患者、无病治疗、过度医疗等。所以,民营医院高薪吸引的是退休人才、中等人才。 人民日报<民生周刊>记者 按照医改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到2025年,非公立医疗机构床位数和服务量达到总量的20%左右。各地也定了自己的目标任务。目标压力下,各地是否会加速推进呢? 韩晓峰 床位数与服务总量的设定没有什么实质性意义。如同楼盘建好了,可卖不出去,就是死盘、只能空置一样。现在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双方的数量也基本相同,但医疗市场份额,民营医院只占3%左右。很多民营医院没有医保,光有床位有什么用? 人民日报<民生周刊>记者 还有十年呢! 韩晓峰 中国的医疗政策,最多看三年,政策随时变。 人民日报<民生周刊>记者 这是国家定的目标,不可行?不可能? 韩晓峰 任何事物,如果只是定个目标就能实现,那这个世界就太简单了。措施呢?落地的配套政策呢? 人民日报<民生周刊>记者 在您看来,公立医院和社会资本所办医院的定位是否应有所不同?各自的定位是什么?适合社会资本进入的医疗领域有哪些? 韩晓峰 这个问题是关键问题。没有人愿意干的,国家去干,公立医院去干;都愿意干的,市场去干。如果这个尺度我们做不到,则公立医院做科研、教学、大病;民营医院做基础医疗、特需医疗。公立医院承担国家医疗重任,比如埃博拉等疾病的防治;然后打开医保的属地化限制,把大病的治疗进行全国性的统筹规划;其余的都交给市场。这样医疗资源的利用率会大大提高,并各自干各自的事情,日本基本就是这么做的。 人民日报<民生周刊>记者 目前的现状,我怎么感觉民营医院都是奔着高端医疗去的? 韩晓峰 很多民营医院的高端,是环境的高端与外在服务的高端,而不是医疗技术与服务流程的高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人民日报<民生周刊>记者 现在社会资本进入医疗领域显得尤为谨慎。在您看来,从投资的角度看,社会办医有着怎样的风险? 韩晓峰 政策、医疗资源、管理三个风险,没大钱**别进来了。 人民日报<民生周刊>记者 韩老师您的回答太简练了,我是业外人,您得具体谈谈。 韩晓峰 比如医保的政策,如果没有,北大医疗也玩不转。但要等待,一等就是一年,各个方面的成本,你能不能负担得起?3年以上的运营亏损,你能不能撑得住?医疗资源,中国的医生原本就短缺,你还要建立特色科室,医生从哪里来?来的是什么层次的医生?医院的运营,是个非常特殊的管理,你有没有专业的管理团队?管理的模式是不是先进、可行? 人民日报<民生周刊>记者 韩老师,我的问题大概就这么多。您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吗? 韩晓峰 没有了。拜托你们多给民营医院呼吁呼吁吧,一个自生自灭的行业,很不容易的。 人民日报<民生周刊>记者 好的。再次谢谢您在百忙之中接受我的采访。 (原文标题:社会办医新政实的东西少,落地的更少韩晓峰答人民日报<民生周刊>记者问)

12万家医院招聘,60万名医生护士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暂无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最新评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热门图片

本周 本月 

热门资讯

本周 本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