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邀请到医院投资管理资深人士钟志朗先生解读产业政策,他将结合自己的现实经历,从新医改谈起,带我们一起发掘政策商机,相信敏锐的投资人会发现其中有不少干货……
![]() 本期嘉宾:钟志朗 【华夏医界网】钟老师您好,听说您最近在给地方政府撰写如何促进民营医院发展的政策建议文案,是吗? 【钟志朗】是的。为了提案的科学性,我查阅过大量文献,尤其关于民营医院发展的相关文献,并再次梳理了促进民营医院发展的相关政策。在梳理相关政策的时候发现非常一个有意思的问题,轰轰烈烈的新医改方案,存在5年政策滞后现象。也许和曾经幕后推动新医改的克强同志正式走上了前台有关,政策落实正在反弹,民营医疗商机无限! 【华夏医界网】新医改存在5年政策滞后现象? 【钟志朗】新医改是<中共******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的简称,为了区别于之前多次的医改政策,发布于2009年。因为恰好是我从中山大学MBA毕业的时间,所以记忆尤新。 【华夏医界网】滞后现象都有哪些,能和我们梳理下吗? 【钟志朗】嗯,以下是我梳理出新医改中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办医相关政策,几年来从******到地方的落地过程: <中共******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新医改)于2009年3月17日由中共******、国务院签发,其中提到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并有具体要求。 发展改革委、卫生部、财政部、商务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向国务院办公厅申请的<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国办发〔2010〕58号)于2010年11月26日下发。时间滞后1年8个月。 由于广东省于2009年12月22日下发了<关于加快广东省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的意见>,所以没有配套政策。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实施办法的通知>(穗府办〔2013〕27号)于2013年6月22日下发,比(国办发〔2010〕58号)滞后2年7个月,比新医改政策出台滞后4年3个月。 <海珠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海珠区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实施细则的通知>(海府办〔2014〕14号)于2014年8月13日发布,比(穗府办〔2013〕27号)滞后1年2个月,比(国办发〔2010〕58号)滞后3年9个月,比新医改政策出台滞后5年5个月。 新医改政策发布5年后才到落地层面,还很多地区还没有配套落地政策。新医改政策发布到现在已经5年过去了,如果以分析政策对与错来衡量新医改的成败,我们会发现政策制定者非常冤枉,因为大部分地区根本就还没当真。 【华夏医界网】那么这些政策的滞后,给我们民营医院的发展带来哪些影响? 【钟志朗】政策滞后造成很多民营医院发展困难。我在调研中发现民营医院发展依然存在的困难中,与新医改政策根本没有落地有着很大的关联。以下是我在文献研究和调研中发现对于民营医院发展大家反映面临的普遍问题: 1、缺乏促进民营医院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法规(关联:没有地方配套,也就不存在对于违反促进社会办医相关规定的惩罚) 2、医疗技术准入政策对民营医院过于严格苛刻(关联:老的政策规定民营医院依照乡镇医院管理,适用技术等级低) 3、融资贷款、土地使用、区域规划、经济补偿等政策内外有别(关联:非营利性医院属于公益事业单位,房产不可用于抵押贷款,融资不受银行支持) 4、高额征税政策使民营医院不堪重负(关联:既往规定公立医院属于财政拨款,适用财政收据,民营医院属于企业,使用地税票据) 5、医保政策对民营医院实行双重歧视(关联:民营医院等级管理规定受限,大部分医保定额低于同级别公立医院) 6、职称申报、科研立项、学术地位、社会保障等存在人为设限(关联:课题申报名额多被公立医院瓜分,民营医院医生没有课题晋升不了职称,学术地位更加不必谈) 7、缺少多点执业政策以改变民营医院人才窘境(关联:没有地方配套政策,多点执业只是一句空谈) 8、民营医院职工缺少生活保障性支持(关联:子女入学、户口问题,都没有政策性支持) 【华夏医界网】的确,这些都是民营医院发展中最热门的话题。那么现在政策是否开始利好? 【钟志朗】 如果有关注政策走向的同行会关注到一个情况,以前的惯例,医改向来都是1年动员、2年推进、3年阻力,4年反思,5年推倒重来,而这一次似乎没有发生。说明高层领导认识到不是新医改政策出问题了,而是执行力出问题了。 怎么办?地方政府在设法补救!这就是我建议大家要提高政治觉悟,要敏锐地嗅到很多政策将加快落地,甚至反弹性在加速推进! 【华夏医界网】能否结合您的实际工作和我们分享下这些政策迹象? 【钟志朗】 没有问题,我说的这些并不是空穴来风,因为我是医疗产业的实践者,我管理着的几家医院都看到这种迹象,以下结合事实来与大家分享: 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三医院是民营医院中,在广州乃至整个广东,从规模、规范和口碑都具备一定的行业知名度。但就是这么一家医院,一直到去年还受尽有关部门的刁难,时不时挨检查、警告、甚至罚款,陪尽笑脸。在接待检查团的时候,我甚至都有过忍不住想骂人的冲动!但这一切,在今年开始改变。 【华夏医界网】具体表现在哪些事件上呢? 【钟志朗】首先,省部领导主动关心民营医院发展。年初国家卫计委、省卫计委多次组织民营医院发展情况调研,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三医院都作为广东省民营医院的代表参与,我们也积极发出我们受到不公正待遇的呼声,我们希望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办医的政策真正得到落实。有的医院甚至提出不求新医改提到那么多促进民营医院发展的优惠政策,仅仅希望给我们公平、公正、适合医院健康发展的环境。也许呼声得到重视,也许这一届领导人务实的作风有关系,有些困扰的问题逐渐看到改变。 其次,政府部门现场了解民营医院发展困难。求爷爷告奶奶的政府相关部门,现在开始了主动到医院嘘寒问暖的行程。人大代表团、政协代表团、统战部代表团,不断地有领导带领专家来院调研,大家到广州市白云区政府的网站也可以看到相关消息。关键是每次带回去的一些问题还能得到反馈,部分问题得到解决。比如困扰人才引进的户口问题、子女就学问题、融资贷款问题,慢慢都有了解决的渠道和办法。 第三,主管部门主动为民营医院提供帮助。主管部门开始了改变民营医院歧视观念,比如公益活动主动邀请我们与公立医院一同参与,党群评优活动主动提醒我们报送,部分政府公益项目放在了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三医院,严重影响民营医院人才职称晋升问题的科研立项得到务实的解决渠道,广州市卫生局专门开辟途径供民营医院申报科研课题,科教处夏处长还亲临医院讲解如何开展课题申报并提供指导。 【华夏医界网】那么,作为民营医疗人,我们该如何关注和把握政策导向下的商机? 【钟志朗】前段时间你们<华夏医界>杂志有个问题征询过我的意见,医疗市场是否会成为资本狂欢的盛宴?有不少人认为医疗是公益性,不会也不应该成为资本盛宴的答案相比,我的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我本身就不断在接受资本市场专家们的到访。 一方面是中国的资本有个政策性流向特点,政府鼓励往哪个方向,自然会有大把资本的介入,政商联动有着特殊的利益与关系。 另一方面是政策带来的资本涌入,有着其特殊的资本收益方式。我简单讲讲这种盈利模式: 不少人有过炒股的经验,在股市赚钱的没有几个人是因为得到上市公司分红的,但为何大把的人赚了?是因为很多人以1元钱购买的股票,10元钱卖出去了。大部分在股市赚钱的人与上市公司本身的盈利能力无关。 我们可以关注上市企业通策医疗,自上市以来一路走高,证券走势与本身盈利能力增长并不相称。但因为通策医疗作为投资医疗领域的一个融资平台,广受投资者关注。现在很多热钱看好医院上市之举,其中有基础的民营医院尤其成为投资目标。 对于基金公司而言,现在投入民营医院也许仅仅是6-8倍的市盈率,甚至可能更低,一旦成功上市,转手就起码20倍以上,这是一个高收益的机会。 【华夏医界网】那么对于这些利好政策,我们民营医院的机会有哪些? 【钟志朗】对于民营医院而言,可以抓住几个机会:一是引进战略投资者,尤其是有资金、有背景的战略投资者,共同谋划上市;二是同行业整合,通过互换股本等方式,共同做大做强上市共赢;三是嫁一个上市企业,借壳使用融资平台。这些机会都是大政策气候下的大机会,可以提前获取未来15-20年的经营收益。如果资本运作良好,甚至还会有更大的跨越式发展。 【华夏医界网】再次感谢感谢钟老师的解读和分享! 【钟志朗简介】临床医学专业背景工商管理硕士,经历过外科医生、医药代表、医疗器械公司经理、医院管理顾问公司副总和医疗产业投资公司经理,对于医疗产业有着丰富的经历和深入研究,善于理论结合实际制定实操性战略方案并促成完成。现任广东善得医疗健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风控中心副主任,兼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三医院宣教科主任。 声明:文章版权归华夏医界网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明确注明出处,并完整保留此版权信息。更多详情******(http://www.hxyjw.com/)查询。 12万家医院招聘,60万名医生护士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