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是治病救人的场所,医院管理的目的是方便病人就医和保证良好医疗效果,分级分层管理是必要的。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分级管理,将医院分为一、二、三级,每级再分甲乙两等和不达标三种情况,原则上乡镇医院属于一级医院,县(区)医院属于二级医院,地市级以上医院属于三级医院,总体上级别越高水平越好,**的就是三级甲等医院(简称三甲医院)。
由于已多年实行加上政府宣传主导,民众觉得只有三甲医院才可靠,有病就往三甲医院跑,非三甲医院病人逐渐萎缩。结果是,虽然医院越来越多,但由于病人只信任三甲医院,而三甲医院毕竟有限,病人看病越来越难。由于社会反响并没有原来想象的好,三甲医院评审曾停顿十余年,近两年又开始评审和复评。 医院是否因为通过三甲评审就马上水平提高?我看未必。举个例子,广东新通过评审的三甲医院中,就有原来的镇医院和县医院,他们的水平与其它同级医院并无本质不同。医院的水平需要历史沉淀和人员磨合,有钱可以更新设备修建病房及引进人才,但不一定就意味着评上三甲总体水平就可以马上提高,现在的医院管理有点误导民众和医院,似乎所有医院都应该申请评审三甲医院,也都可以申请评审三甲医院,而所有病人只有三甲医院才能治好,这样就把原来的三级六等的医院简化成三甲医院和非三甲医院两种,发展下去可能就只剩三甲医院了。 国家卫计委强调医院分级管理,但现在一级医院二级医院都已有评上三甲医院了,如何确保其他医院没有创三甲医院的冲动?三甲医院评审劳民伤财,新三甲标准覆盖病人就医的每个环节,包括医院管理、医疗、护理、药事、医院感染、环境安全、收费和服务等方面,各个方面都要求有计划、实施、检查和改进等记录并不断循环完善,每家医院需要浪费很多人力物力来记录各种资料应付检查,给医护正常工作之外增添不少负担。不少参评医院的医护都抱怨,只有领导才热衷于参评。让被管理者疲于奔命的管理肯定有问题,因为这些记录并非正常医疗工作所必须做的事情,严重增加医护的工作量而且没有出现管理者希望的结果。 其实,国外医院也有分层管理,但他们总体上分社区医院、中心医院和医学院附属医院三个档次,不同医院有不同功能,负责不同病人的诊治,社区医院主要是处理常见病多发病,急性病危重病转中心医院处理,中心医院处理不了再到附属医院,这样既保证疗效又不至于浪费医疗资源。 确实,医院管理必须以病人为中心,以医护为主导,以医疗质量和安全为目的,政府只要管好质量安全服务和价格等大方面就行,简单明了,这样大家容易做到也可以做好。管理条目越多越细越不利于医院的正常发展,既浪费时间也容易诱发造假。一句话,劳民伤财的三甲医院评审可以休矣。 (本文作者:三甲医院医生 周昭远) 12万家医院招聘,60万名医生护士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