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访问手机版
   
 手机版网址 https://m.kq133.com/F3

医疗器械国产化迎来发展良机

2015-03-24      来源: 东莞证券   访问量:87    在线投稿
  医疗器械发展空间广阔。全球医疗器械市场需求增长持续快于药品,我国医疗器械起步较晚,发展严重落后药品。2012年,我国医械销售规模仅约1700亿(包括体外诊断),只有处方药的23%,远低于全球47%的平均水平。在新医改的背景下,以药养医体制正在被纠正,医疗服务和医疗器械将迎来快速发展。
  行业集中低,中高端进口依赖度高。我国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约1.5万家,但90%的企业收入规模在1000-2000万元;国内中高端医疗器械进口金额约占全部市场40%,进口品牌占据国内中高端市场的七成。
  医疗器械国产化将向中高端领域深入。经过多年的在产业和企业层面的积累,企业的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也在不断提升,已经在部分细分领域逐步建立一定核心竞争能力,初步具备从低端向中高端突破的实力。
  近几年来,我国也加快了在政策上对医疗器械自主创新以及国产化的扶持力度,如监管、创新审批、资金等等方面创造良好环境。今年还启动了第一批国产医疗器械遴选,政策红利将加速国产化进程。另外,基层医改将推动基层医疗市场对国产中低端医疗设备采购。
  医疗器械国产化的重点领域。在众多细分领域中,我们认为体外诊断(IVD)和影像设备的国产化最值得关注。
  体外诊断:行业景气度高,国产替代空间大。IVD为全球**的医械细分领域,预计2013-2020年复合增长率仍高达6%;我国仅占全球的2.46%,其中外企占据60%份额,国产替代空间也大。IVD细分较多,具体来看,在生化诊断方面,试剂国产化程度高,国产化主要体现在仪器。进口替代最值得关注的是免疫诊断中的高端技术化学发光,关注利德曼及安科生物等相关企业。另外,外企占据绝大部分市场、快速成长的POCT领域也将是国产化的热点,如血糖检测的三诺生物、妊娠检测的万孚生物等等。
  医疗影像设备:国产替代空间**的细分领域。医疗影像在高端医用装备中技术壁垒最高,国产化最低,而且在我国医械中规模**(40.4%),普及率低,政策支持力度比较大,面临国产化的良机。目前部分国内企业已初具备进口替代的实力,如上海联影、华润万东、东软集团、理邦仪器等。
  公司方面,我们重点推荐开始具备平台化优势企业:鱼跃医疗(家用医疗器械龙头,继续打造OTC+医院+电商渠道优势),乐普医疗(深度整合心血管领域丰富资源,打造四位一体慢性病平台),三诺生物(打造糖尿病服务平台,进军移动医疗和医疗服务)。

12万家医院招聘,60万名医生护士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暂无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最新评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热门图片

本周 本月 

热门资讯

本周 本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