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迅速走红的一个词莫过于互联网+了,本次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即把互联网运用到传统行业中,如互联网+医疗、交通、教育、金融等。被称为中国互联网最后一座金矿的互联网医疗,随着去年BAT三大巨头的相继掘矿,无疑成为人们备受关注的焦点。
![]() 据第三方机构艾媒咨询预计,到2017年底,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将达125.3亿元。拥有如此广阔的市场,互联网医疗是否真的可以任性起来呢?作为新生事物,市场火热的同时,互联网医疗也备受质疑。有专家认为,目前互联网医疗市场格局仍多徘徊在医疗服务的外围,而非医疗的核心,尚未解决医疗改革的燃眉之急。 初叩互联网之门,医疗行业实现互联是关键 以马云的未来医院为例,就诊流程大致为:线上挂号候诊、线下问诊、线上检查缴费、线下检验、线上取报告、线下诊断、线上药品缴费、线下取药治疗。无论是互联网医疗代表丁香园、好大夫、春雨医生等,还是马云的未来医院,线上可以做的目前也仅是一些挂号、缴费、查报告等外围工作,中国医院协会副秘书长庄一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之为周边服务,而作为医疗服务的核心力量医生,则涉世未深。 既然只能做周边服务,为何还有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医疗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缓解看病难、看病贵? 目前只能做外围工作并不代表以后只能做这些工作,这与政策、人才、管理、健康服务、保险、技术、设施等一系列管理体系有关。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高级经理郭镇魁接受记者采访时解释道。在医疗领域,由于医疗行业的特殊性,门槛较高,互联网应用速度相对滞后。 美国医疗行业运用互联网技术早于我国约20年,但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在我国,各方力量投入到移动互联网医疗都较为积极,不过从互联网应用来看有一个前提,进入这一领域的人才,需要医疗、信息技术等方方面面的复合型的知识结构,在国内要达到这一要求较难。正是由于复合型人才的缺乏,才导致目前互联网医疗还停留在粗浅的外围领域。郭镇魁如是分析。 在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吴明看来,互联网医疗并非只能停留在外围,例如远程医疗就有核心力量医生的参与,马云的医药电商阿里健康也涉及了医疗的另一核心因素药。目前互联网医疗不是没有接触核心,而是接触核心的面不够广。吴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吴明同时表示,大医院看病难的根本是患者无序就医,互联网医疗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方便患者就医,但目前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关键还是要建立并执行分级诊疗制度。 而郭镇魁对此有着自己的看法。移动互联网的加入想要真正缓解看病贵看病难,应首先实现真正的互联。郭镇魁强调。移动互联网技术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众多新兴科技相关,体现出的**特征就是以智能化为特征的行业跨界,结合网络技术、人工智能、信息化、数字化等技术综合应用。 我国移动互联网在整个医疗行业还未谈及信息互联,医院间没有互联,医院内部也未互联。互联网技术在国内解决看病贵看病难,首先应在基础层面上医院内各系统实现互联,然后医院间信息互联,患者个人信息和医疗信息互联,个人信息包括健康信息、生活习惯、消费习惯,以及生活压力、生活质量等。因此,从这个角度看,需要努力的空间仍然很大。郭镇魁坦言,目前,面对短期内依然缺乏的医疗资源,互联网技术在医疗行业的应用仍主要停留在通过技术手段,使资源在慢病及常见病等领域尽量合理调配,从而提高医疗效率阶段。 把专家行医经验人工智能化至关重要 据<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统计显示,我国的年患病人次数由1993年的43.6亿增加到2008年的52.5亿,在医疗资源缺乏的同时,患病人数却在不停增长。目前看病难、分级诊疗推行不畅等问题主要是优质医疗资源缺乏且分配不均,互联网医疗在这一问题上能起多大作用?又应如何吸引优质资源触网,从而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目前,随着我国老龄化步伐加快,且未富先老,健康负担加重的情况下医疗资源面临更大的挑战。郭镇魁表示。 从技术层面讲,郭镇魁认为,第一步,可通过大数据手段对慢病、常见病等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流和调节,通过对不同医院的不同评价,建立客观的评价指标后,运用技术手段提出建议。第二步,利用数据指标来证明何种患者去哪些医院可有效快捷地解决问题,从而形成与患者的互动,使患者介入医疗服务,然后通过互联网、大数据、智能技术等手段,医疗服务又为患者提供更多的选择依据。但目前我国还无法完全实现,若能做到,可缓解资源分配问题。 曾有专家称,现在被吸引到线上的医生以二、三线城市及基层医生或大医院的小医生为主,三甲医院的知名医生依旧没时间在线上与病人互动。例如,成立于2011年的春雨医生,截至目前,春雨医生有3万名医生,但三甲医院医生相对较少。因此人们担心,这也可能会影响网络平台中医生问诊的质量。 对此,郭镇魁告诉记者,现在,在线上的多为二、三线医生,这未必是坏事。整个医疗资源也被分为核心、中间和外围的,如老专家、主治医生及一般医生等,分别承担不同的功能。他认为,可通过技术手段使其相互打通,例如老专家诊疗时的一些基础工作,如量血压、听诊等可向级别较低的医生分流。医疗资源分级分层后,通过移动互联、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体系再进行合理分配,从而减轻医生工作压力并提高效率。但前提是互联,如城市与社区、县级、乡村等医院的互联。这将会对医疗资源分配问题起一定的缓解作用,但不能完全依赖于此,因为医疗具有特殊性。郭镇魁如是说。 此外,他还坦言,在线医生方面,由于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进行在线问诊及治疗等至今仍未发展成熟,如把所有专家都投入其中,肯定会造成资源浪费,此类工作相较于级别较低医生更适合,专家级医生不应投入过多精力。 医疗行业的优质资源可以在人工智能方面更有作为,郭镇魁分析指出,并非把专家的时间直接用于线上的某位患者,而是把专家的行医经验直接转化为人工智能,这是至关重要的,可以提高整个医疗行业的质量。有经验的医学专家与IT专家相配合,作为主导行业发展的高层次人才队伍来使用资源,是互联网医疗更高境界的目标。 目前在线医疗仍不能取代传统医疗 眼下,互联网医疗应如何准确定位来缓解医改难题呢? 就目前我国现状而言,在线问诊不可能取代传统医疗,但在慢性病、常见病,以及治未病、健康管理及健康教育等方面,互联网医疗是可行的。郭镇魁对记者说。如可将部分周边服务放至线上完成,包括预约、挂号等,通过智能排序,可以避免患者集中涌向医院并浪费大量排队等候时间,即线上挂号、线下看病的模式。 另外,庄一强建议,如家庭医生或社区医生,仅针对周围社区范围内人口服务,医生未必在社区坐诊,患者可线上告知,医生出诊服务,医生每次出诊有不同于挂号费的固定出诊费,一些非疑难重症可以就此解决。另外,医生诊断后如需用药,可借助售药平台实现配送。移动医疗可以结合出诊制度,解决一些初步的需求,这或许是未来的一个方向,但必须明确,愿意出诊的也以低年资或基层医生为主。 12万家医院招聘,60万名医生护士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