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下午,由《第一药店》主办、扬子江药业集团协办的“中国零售药店增量主题会”首秀开场,本次大会以“2015慢病市场抢滩行动”为主题,聚焦我国零售药店在慢病市场的机遇与挑战,共吸引了全国主流连锁、品牌企业等400余人参会。
![]()
来自广东省卫计委巡视员廖新波、中康资讯《第一药店》副总编辑王强、漱玉平民医药集团总经理秦光霞、甘肃众友健康医药连锁有限公司总经理贾冬梅、重庆市万和药房连锁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均福、国药控股国大药房副总经理姚军、河北新兴药房总经理魏玉秀等行业专家、连锁代表分享案例数据,交流观点,现场碰撞出不少火花。 慢病市场留给药店的机会巨大 根据《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 年)》,我国慢性病现有确诊患者2.6 亿人,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已经占到我国总死亡的85%,导致的疾病负担已占总疾病负担的70%。 而《世界银行慢病报告》指出,通常情况下,大多数慢病患者所需的临床管理要求较低,可以采取患者自我管理。仅大约5%的病人需要有专业医护人员提供复杂的临床管理甚至住院治疗。 从大数据来看,我国慢病市场留给药店的机会明显。廖新波认为,目前我国医疗卫生倾向仍是“医院越建越多,越建越大。”以提升医疗消费拉动GDP,实际上存在伦理道德上的悖论,因此,站在整个公共健康卫生水平提升与慢病管理的角度上来看,从零级预防到一二级预防,都需要发挥民营医疗资源的作用,增加预防投入才是拉动GDP的真正有效途径,其中就包括极大地鼓励社会药房参与到慢病的预防与管理中来。 王强以中康资讯最新发布的2014年药品市场数据指出,在百强连锁药店中,目前处方药的增长速度明显,毛利贡献也在逐年提升,说明一方面处方类慢病用药是药房增长的动力之一,另一方面也说明药店行业已经开始在慢病用药方面有所动作。 因此,从目前的现状与趋势来看,慢病市场具有需求明显,频次很高,增量巨大等特点,并已经成为整个药店行业重点关注的发力方向。
![]()
机会留给谁? 暂且不论医药仍是慢病用药的第一大市场,但无论从目前医药政策的变化,如招标采购零差价等,还是从药店本身的发展壮大,中国过万亿的处方药市场的这块蛋糕是否要重新划分?以及从慢病管理延伸出的多元化商品销售机会是否能如理想中哪样推动药店的下一轮发展? 这些问题,从已经在慢病管理与服务上探索试水的企业的经验来看,他们已经做了系统的思考。秦光霞以漱玉平民自身的探索为例指出,慢病顾客能否将服务的机会给到药店,首先取决于药店的专业水平,这个专业包括了专业的门店人员、专业的商品结构、专业的会员数据分析系统以及专业的慢病管理后台体系。而人一定是前提中的前提,因此,在人员选拔任用、培训教育、激励考核等方面,也需要做围绕慢病管理本身的特点做改造。其次,通过重点门店选择,如医院店,有侧重地在人力、商品、技术上做倾斜,探索出可供复制的模式。 贾冬梅则现场分享了甘肃众友从“项目”角度出发总结的一些经验。据她介绍,甘肃众友从立项、规划设计、实施管理三个维度强化自身的慢病管理水平。如在立项阶段,通过梳理慢病种类、按病症进行品类归类、销售数据分析与顾客用药数据分析进行项目的全面评估,在相对科学的分析下进行下一步的规划设计。 国大药房在慢病管理上同样从项目角度出发,但姚军重点强调的是,必须研究慢病人群的特征与需求,其中还包括生理与心理需求,找到药店的突破口,并设计相应的服务模型。 在多种尝试与应用中,当然还离不开的是与第三方的合作,现在不断涌出的慢病生活馆等,很多已经有第三方介入,河北新兴大药房在与第三方合作上就比较大胆,根据魏玉秀的介绍,他们尤其在顾客健康档案建立与跟踪、健康监测等方面大力借助第三方力量,结合本身丰富的会员数据库与本地的品牌口碑,逐渐树立慢病管理专家的形象。 不过,必须正视的是,药店虽然有了或深或浅的探索,但在慢病管理上普遍处于初级水平。吴均福就毫不避讳地指出,现在药店做慢病管理处于“四不状态”。第一不像慢病生活馆,无专业形象展示区,第二不专一,想面面俱到,结果什么都没做好。第三不精通,员工知识不精通,顾客管理不精通。四是不坚持,培训不坚持、学习不坚持,关注度也很难坚持。 他提出自己的建议是,要借势医院资源,中西医并重,防治并重,并紧密结合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开展慢病管理。 值得一提的是,上游制药企业和供应商在药店慢病管理中的角色也不可或缺,随着诸如扬子江药业、齐鲁制药等处方药企业对OTC市场的投入不断提升,金诃藏药等特色药企在商品丰富度上的支持,慢病管理这个庞大复杂的工程******不会是药店的独角戏。 /记者:陈小芳 2万家药店招聘,6万名药师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