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拉是W药店的店员,一个平常日里,米拉接待了一位中年妇女,这位顾客逗留了半个小时,米拉向她积极推荐了各种东西,但是顾客最后什么也没有买走了,顾客走后,米拉感到身心疲惫,心想怎么常会遇到这种讲了半天什么也不买的顾客呢?要是自己能辨别出“真假”顾客来,工作会轻松很多。 如果我们用心统计,每天的来客数中,约5%的顾客来店里并非来消费的,问题倒不在于其来店的目的是什么,而是我们一些同事在他们身上花了过多没有必要的精力,结果自己累,又没有效果,如果我们在接待顾客时能识别出那些并没有购买意图的顾客,将可以节省精力,减轻负担。 当然,这里所说的识别,并非是判断出顾客不购买就因此不导购,而是调整导购策略,将精力用于那些有更高效益的顾客身上,也就是说,不做无谓的导购,这与有些同事抱着“早知道这个顾客什么也不买就不导购了。”的想法是不一样的,后者显得消极,且不买的顾客并不是“非消费者”,一些顾客不买只是暂时没有确定,在考虑中,这与非消费者是有区别的,那些不买的顾客我们接待了,他们同样会非常感谢,而非消费者,他们只是将你当成了他们的工具,并不会在心底里感谢你。 那该如何识别非消费者呢? 一、进店状态 一般来说,有购买意愿的顾客进店时步子都是相对快的,那些非消费者常常左顾右盼,目光涣散,行动缓慢,当我们上前问询时,常会觉得受到惊吓一样有意避开,这是非消费者类型中较常见的一种。 二、停留时间 真正的顾客如果是“无消费意愿”,一般来说不会在店里逗留较长时间,但是非消费者可能会故意停留较长时间,以获取他们想要的信息或者达到休息等其他目的。 三、特殊非消费者类型 比如我们常遇到的特殊非消费者有竞争对手、仿价者、媒体人员、政府检查人员等,当他们以“神秘顾客”的身份进店时,我们也会耗费较多精力,但是无所作为。 识别他们一般也不难,这些类型的人员问的问题感觉与一般的顾客不同,有难度且说话有点专业,尽管他们会尽量避免专业词语,但是仍会表露出是业内人士的气息。 四、始终不给你明确的反馈 真的顾客,不管接不接受,都会告诉你结果,但非消费者故意吊我们的胃口,这是有悖顾客进店常理的。如果这些非消费者进店也就只是一会,不耽误较长时间,影响也不大,怕就怕如米拉遇到的这种类型,我们要特别留意,识别后要懂得节省精力,如果顾客要逗留也没关系,只需保持警惕即可。 这与那些需要慎重考虑才决定的顾客是不一样的,一些顾客也需要磨很长时间,但是他们始终透露出的信息是想买,只是不舍得或者仍在犹豫,他们常提出困惑,注意力一直在与你交流或者在某些想买的产品上,这个并不难鉴别。 银行里的工作人员对******的感觉并不完全来源于对******的特点非常了解,而是他们天天与真币打交道,当******出现时手感不一样,因此能迅速识别,其实我们导购也是一样的,遇到真的顾客多了,就能轻松识别“假”顾客,当顾客是非消费者时,并不是弃之不理,而是仍然保持良好态度,理性接待,保留精力,这样上班会轻松些。 作者:范月明 2万家药店招聘,6万名药师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