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访问手机版
   
 手机版网址 sp.kq133.com/F1

闫希军:加快中药材第三方检验公共平台建设

2015-03-11   作者:闫希军    来源: 39健康网   访问量:251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针对我国当前中药材质量监管与检测服务现状,闫希军认为,加快打造一批专业化/信息化/国际化的中药材第三方检测服务机构、专项研究系列标准体系、建立中药材质量与安全信息化系统已势在必行。

  全国人大代表、天士力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闫希军3月3日在接受39健康网采访时指出,我国中药材质量检验主要依赖于各级各地药检所与质监部门,在人员、技术、资金等业务资源往往受限于上级主管部门,全国监管系统从事中药监管检验的人员不足3000人,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严重不足。

  除政府检测部门外,我国尚无中药材专业化的第三方检测机构,仅有几家以食品、医学类检测为主的机构,兼做少量的中药材服务,检测项目也十分有限,其专业化程度远远不足,难以与其他领域的第三方检测服务业相比。中药材检测机构的规模小、服务能力弱,缺乏市场竞争,没有形成专业化的服务模式,更无品牌可言。

  针对我国当前中药材质量监管与检测服务现状,闫希军认为,加快打造一批专业化/信息化/国际化的中药材第三方检测服务机构、专项研究系列标准体系、建立中药材质量与安全信息化系统已势在必行。

  为此,闫希军以下3点建议:

  1.开展中药材第三方检验服务行业试点示范。建议结合中药材各专业市场的质量情况,国家开展中药材第三方检验区域试点示范,重点资助3-5个第三方检验机构的实验室建设、技术与服务能力培育、人才引进与培养,形成一批具有中药材检测专业服务能力的科技服务企业。

  2.组织行业专项,推进中药材技术标准研究与应用。中药材在种植、加工、流通等环节缺乏健全的质量控制标准体系。例如,我国只有甘草、人参、黄芪等少数几个中药材品种的种子有国家标准, 其他常用的300多种大宗中药材尚是一片空白;大型中药材专业市场经营的品种都在2000种以上,有的可达4000种,但2010版药典收载的中药材从数量上增加至593种,饮片增至822种,相对于市场经营的品种仍是少数。建议政府组织实施中药材系列标准的行业专项研究,鼓励第三方检验机构整合技术资源,围绕农残、重金属、二氧化硫、黄曲霉素、外源有害物等开展重点研究,形成系列安全性评价标准体系;研究中药材种质评价系列标准;研究易混药材的快速鉴别系统;研究大宗药材等级划分标准;研究并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中药材标准。

  3.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中药材监管水平。中药材全产业链从生产、加工、经营到使用与监管,没有形成严密的体系。中药材质量信息严重缺失,更无法查询。建议政府加大中药材全行业监管与抽查力度,引入第三方质量评价机制,建立中药材质量公共查询平台。第三方评价机构遵循“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原则,按照相应标准出具评价报告,检验结果通过信息平台整合统计,服务于中药材种植农场、加工炮制工厂、中药材专业市场、医院药店等,贯通中药材生产、加工到流通的全产业链,构建中药材质量与安全一站式信息服务平台;建立客户质量信用档案,形成中药材质量与安全可查询、可溯源的数据库。

2万家药店招聘,6万名药师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暂无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最新评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热门图片

本周 本月 

热门资讯

本周 本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