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强药师网 www.kq135.com 整理一些“2014年\2013年\2012年 执业药师《药学专业知识二》复习讲义及答案”,希望能给考生带来帮助,更多内容请关注 “康强药师”微信,或者访问: 文字课件:http://www.kq36.cn/96/F91
一、药物动力学模型识别 1.根据图形判断:以lgC对t作图为直线者是单室模型。 2.残差平方和判断法:残差平方和是实测值与所拟合方程的理论值之差的平方和。 即为按方程拟合的各时间点的理论值,残差平方和小的拟合的隔室模型更为合理。 3.拟合度判别法 拟合度r2 越大说明选择的房室模型越合理。 4.AIC判断法 采用残差平方和及拟合度法仍然不能进行很好的判断时,可采用AIC法。 权重系数相同时,AIC越小,说明拟合越好。 5.F检验 目前我国用于药物动力学参数计算程序为3P87、3P97。 二、药物体内结合 通常酸性药物与白蛋白结合,碱性药物与α1-糖蛋白结合。这种结合大多是可逆的,只有极少数是共价结合(如烷化剂)。华法林、非甾体抗炎药、磺胺类药物主要与血浆白蛋白结合,三环类抗抑郁药、氯丙嗪也与白蛋白结合;β-糖蛋白和α-酸性糖蛋白虽然量比白蛋白少很多,但在癌症、关节炎、心肌梗死等疾病中可******,能与奎宁结合。 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血浆中蛋白有一定的量,与药物的结合有限,因此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具有饱和性,当药物浓度大于血浆蛋白结合能力时会导致血浆中游离型药物急剧增加,引起毒性反应,在某些病理情况下,血浆蛋白过少(如肝硬化、慢性肾炎)或变质(如尿毒症)时,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减少,也易发生毒性反应。有些药物在老年人中呈现较强的药理效应,与老年人的血浆蛋白减少有关。某些药物可在血浆蛋白结合部位上可发生竞争排挤现象,若两种药物竞争与同一蛋白结合时而发生置换现象,使游离型药物浓度增加,可能导致中毒,如保泰松可将结合型的双香豆素游离出来,使血浆中游离型药物浓度急剧增加,导致出血倾向。药物也可能与内源性代谢物竞争与血浆蛋白结合,如磺胺药置换胆红素与血浆蛋白结合,可引起新生儿核黄疸症。此外,注射白蛋白可与药物结合而影响疗效。 三、血浆蛋白结合率 血浆蛋白结合率系指药物在血浆内与血浆蛋白结合的比率。在正常情况下,各种药物以一定的比率与血浆蛋白结合,在血浆中常同时存在结合型与游离型。而只有游离型药物才具有药物活性。当两种药物联合应用时蛋白结合能力较强的药物分子占领结合部位,使其他药物不能得到充分的结合,以致后者的游离部分增多,药效增强。这种相互作用对一些蛋白结合率较高的药物具有意义,因此要注意那些药效较强烈或毒性较大的药物,以防止药物自结合部位置换下来,使药效增强,常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2万家药店招聘,6万名药师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