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访问手机版
   
 手机版网址 sp.kq133.com/F1

2013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复习讲义(2)

2015-02-12   作者:康强药师网    来源: 康强药师网   访问量:317    在线投稿

      康强药师网 www.kq135.com 整理一些“2014年\2013年\2012年执业药师《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回忆型练习试题及答案”,希望能给考生带来帮助,更多

内容请关注

     “康强药师”微信,或者访问:

      文字课件:http://www.kq36.cn/96/F91
      视频课件:http://www.kq36.cn/90/15


 

 

第二章 中药的性能

  一、中药性能的含义:是对中药作用性质和功能的高度概括。又称药性。

  二、中药性能的内容:四性、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等。

  三、中药的作用:

  —— 治疗作用

  —医疗效应 —预防作用

  中药的作用 —— 保健作用 —养身作用

  —— 副作用

  —不良反应

  —— 毒性作用(危害性反应等)

  四、中药的性能不能与中药的性状相混淆。

  第一节 四 性

  一、四气的含义:是指药物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

  二、确定依据:是从药物作用于机体的反应概括出来的,是针对疾病的病性相对而言的。凡是能消除或减轻热性、阳性疾病的药物,为寒凉药性。如石膏、知母能治气分实热证,为寒凉药性。能消除或减轻寒性、阴性疾病的药物,为温热药性。如干姜、肉桂能温中散寒,则为温热药性。

  三、所示效用:寒凉性药物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滋阴除热、泻热通便、清热利尿、清肝息风等作用。温热性药物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通脉、回阳救逆、暖肝散结等作用。

  四、具体表述:寒、凉、温、热、平,大寒、微寒、大热、微温等。

  五、阴阳属性:寒、凉、大寒、微寒属阴;温、热、大热、微温属阳。

  六、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治寒以热药,治热以寒药”,既是临床中的用药原则,又是选药的依据。

  1、根据病证的寒热选择相应药物。

  2、根据病证的寒热程度的差异选择相应药物。

  3、寒热错杂者,寒热并用。

  4、对于真寒假热或真热假寒者,当分别选用热药或寒药,必要是时可加药性相反的反佐药。

  第二节 五 味

  一、五味的含义:药物的辛、甘、酸、苦、咸五种药味。是表示药物作用的性能。

  二、确定依据:最初是通过口尝而确定,以后则是根据药物的功效来确定。如桑叶具有解表作用,故标辛味。山药具有补肺、脾作用,故标甘味。

  三、所示效用及临床应用:五味与药物作用的关系。

  1、辛 “能散、能行”。辛味药表示具有解表、行气、活血、化湿、开窍等作用。表证,气滞、血瘀证等,常选用辛味药。过辛易耗气伤阴,气虚阴亏者慎用。

  2、甘 “能补、能和、能缓”。甘味药表示具有补虚、和中、缓急止痛及缓和药性等作用。虚证,饮食积滞,腹痛等常选用甘味药。过甘易助湿满中,湿阻、中满气滞者慎用。

  3、酸 “能收、能涩”。酸涩味药表示具有收敛固涩等作用。滑脱之证,常选用酸涩味的药。过酸易敛邪,邪气盛者慎用。

  4、苦 “能泄、能燥、能坚”。苦味药表示具有清热泻火解毒、降逆止呕、降逆平喘、泻下通便、燥湿、坚实肾阴等作用。热证,大便秘结、呕吐、喘息、湿浊阻滞等证,常选用苦味药。过苦易伤阴伐胃,脾胃虚弱、津夜大伤者不宜大剂量使用。

  5、咸 “能下、能软”。咸味药表示具有通下大便、软坚散结等作用。大便燥结,瘰疬、包块等证,常选用咸味药。过咸易伤心气。

  6、涩 “能收、能涩”。涩味药表示具有收敛固涩等作用。滑脱之证,常选用酸涩味的药。过酸易敛邪。

  7、淡 “能渗能利”。淡味药表示具有通利小便等作用。水湿为患之证,常选用淡味药。过淡易伤津液。

  四、阴阳属性: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

  五、气味结合:

  意义:气与味从不同角度表明药物作用,要较全面认识药物的性能,只能性味合参。

  原则:一气可与任何一味或多味结合,一药中气只能有一。

  规律:气味均一,或一气二味或多味。

  气味结合与疗效的关系:气味相同,功效相似;气味相异,功效不同。

 

第三节 升降浮沉

  一、升降浮沉含义:药物作用于人体的趋向性。是与疾病的病势相对而言的。升是上升,降是下降,浮是向外,沉是向里收涩。

  二、确定依据

  1、药物的质地轻重(及入药部位)。质轻的升浮,质重的沉降。

  2、药物的气味厚薄。薄者多主升浮,厚者多主沉降。

  3、药物的性味。性温热,味辛、甘、淡为阳,多主升浮;性寒凉,味酸、苦、咸为阴,多主沉降。

  4、药物的功效。根据药物作用的趋向。一般发表、透疹、升阳、涌吐、祛风湿、助阳、行气等作用的药,属于升浮药;泻下、利水、清热、安神、平肝潜阳、息风止痉、止呕、止咳平喘、收敛固涩等作用的药,属于沉降药。

  三、所示效用及临床应用

  一般说来,升浮药物具有发表、透疹、升阳、涌吐、祛风湿、助阳、行气等作用;沉降药物具有泻下、利水、清热、安神、平肝潜阳、息风止痉、止呕、止咳平喘、收敛固涩等作用。

  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指导用药)。1、根据升降浮沉药性,对抗病势,调节脏腑功能。2、根据升降浮沉趋向性,因势利导,祛邪外出。3、根据病变部位选择相应的药物。

  四、阴阳属性:性温热,味辛、甘、淡,升浮药为阳;性寒凉,味酸、苦、咸,沉降药为阴。

  五、影响因素:1、炮制。2、配伍。

  第四节 归 经

  一、归经的含义:表示药物作用人体部位的选择性。

  二、理论基础

  1、脏腑学说。

  2、经络学说:

  三、确定依据:根据药物特殊作用和所治病证部位而确定。

  1、药物特性。形色气味。

  2、药物疗效。特殊作用及所治病证部位。如黄连能清心热,即归心经。石膏清肺热,即归肺经。牛黄能息风止痉,即归肝经等。

  四、表述方法:以脏腑经络部位表述。

  五、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指导用药。

  1、药物的性能之一,使性能理论更完善。

  2、能准确的选用药物。

  3、体现中医的整体观。

  应注意以下几点:1、各种性能应相互联系。2、归经的脏腑不能与解剖位置等同。3、正确对待引经报使。引子药。

 

第五节 有毒无毒

  一、毒的含义

  1、古代:指药物的偏性或药物对机体的危害性。

  2、现代:指药物对机体的危害性。

  二、“毒”的特性:药物对机体的损害。

  三、确定依据:机体的反应。

  1、含不含有毒成分。

  2、整体是否有毒。

  3、用量是否适当

  四、影响有毒无毒的因素

  药材品种、来源、入药部位、产地、采集时间、贮存、加工炮制、剂型、制剂工艺、配伍、给药途径、用量、次数、时间长短、皮肤粘膜状况、用药面积大小、病人体质、年龄、性别、证候性质等。

  五、引起中药中毒及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

  1、品种混乱; 2、误服毒药; 3、用量过大;4、炮制失度;5、剂型失宜;

  6、疗程过长;7、配伍不当; 8、管理不善; 9、辨证不准;10、个体差异;

  11、离经悖法

  六、使用有毒药物的注意事项

  1、用药要适当;2、采制要严格;3、用药要合理,杜绝滥用;4、识别过敏者。

  5、有毒无毒是相对的,要防止两种片面性;6、一些毒性药物可能具有较强或特殊的医疗作用,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7、要有“有毒观念,无毒用药”的正确态度。

 

 

2万家药店招聘,6万名药师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暂无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最新评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热门图片

本周 本月 

热门资讯

本周 本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