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店人的工作很琐碎很忙碌,但工作之外的生活也可以放慢,再放慢。人生本就该多样,你看过的书,你走过的路,你画过的画……最终都会从你的谈吐气质中折射出来。兴趣也好,手艺也罢,不仅让我们的生活多了诗意和温暖,也让我们重新审视生命的厚度。兴趣爱好,倾注了一个人多少个日日夜夜和感情,微小却珍贵。万物皆有欢喜处,从本期开始,药店秀推出“药店圈的手艺人”系列,为你展现药店人的专注和精彩。
![]()
人物档案 姓名:王大明 工作单位:四川成都地奥连锁 逸都店中药师 爱好:收藏与医药有关的藏品,包括药品包装盒、招贴画、DM单、说明书、处方笺、老配方、收银条、发票、报刊、杂志等,藏品将近2000件。曾举办个人医药藏品展。 第一次见王大明,是在2010年夏天,他在成都一家药店搞了个医药藏品展览。我应邀前去拜访,却被他的收藏所震撼。现场全是跟医药有关的“老古董”,清朝的收银条、清代用来盛药的瓷罐、西洋药勺、解放前后的药品说明书……还有什么铜钱入药,很多都是第一次看到、第一次听说,让我不禁对眼前这个人产生了敬佩感,惊讶于他对医药藏品的痴迷。 第二次采访王大明,是应《21世纪药店》之邀,专门对本地药店人进行有关新年梦想的访问。这一次,我发现王大明对“医药收藏”这事更加地执着了。为了能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医药收藏”这一兴趣爱好上,他把几十年的烟瘾给戒了。******不变的就是,讲起“医药收藏”如数家珍,初心不改——对于中医爱好者来说,这些见证了我国医药发展的藏品,可以说是无价之宝。但对于不喜欢的人来说,一钱不值。因此,这些藏品都只是个人珍藏,有人出价再高也不卖。 缘何痴迷医药收藏? 上世纪 80年初,中国很流行集邮,王大明也是其中一员,不过,他的收藏范围更广,粮票、文革宣传画、老照片、老药品包装、古钱币、瓷器等,都是他的心头好。 18岁参加工作在药店当药工开始,为了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王大明就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了收藏上。星群医药月刊、星群鸡骨草糖浆说明书、灵芝药业十******广告、成都庚鼎药房银粉散、西南军工药厂的健胃片等等,都被王大明收入囊中。王大明说,在这些收藏中,很大一部分是赶早市得来的。猛追湾、青羊宫、送仙桥、文殊坊、跳蚤市场、旧货市场、二手市场、废品收购站等是他经常光顾的地方,每天起早贪黑,几乎不间断地持续了近30年。 而作为一名在药店从业近40年的老中药师,王大明的这个“身份”也给了他不少收藏的“便利”条件。尤其是同事们的支持,经常帮忙打饭、倒水甚至帮忙收集等,让他在工作的休息间隙也能抽空整理收拾藏品。 如今,随着年龄越来越大,王大明感慨道:“不能再风雨无阻的坚持赶早市了!” 有影响的收藏 有些人把兴趣爱好当做是消磨时光,而有些人却把它发展成对自己、对社会有影响力的东西,这些,往往要在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后才能真正地感受到其中的奥妙和精髓。 回顾30多年的收藏历程,王大明觉得,个人文化素养的提升是他的**所得。至今,王大明有关医药方面的藏品已达2000多件,包括药品包装盒、招贴画、DM单、说明书、处方笺、老配方、收银条、发票、报刊、杂志等。藏品的年代从汉代到改革开放初期,其中数量众多的藏品主要集中在民国时期到改革开放初期。从地域上来看,来自四川地区和港澳区域的藏品占大多数,其中尤以四川德仁堂和广药集团旗下药厂的产品为主。 去年,王大明还为成都市教育局编撰历史资料提供了大量老照片,并自己编写了一本以四川德仁堂为主的四川医药和药店近代发展的历史读物,还原民国时期成都药店的风貌。王大明说,“搞收藏,不仅充实了自己的业余生活,提高了医药业务,扩大了交际圈子。收藏也是那些年代的一种生活记忆,更是对中国药店发展历程、医药发展历史的一种展示。” 王大明部分藏品一览
![]() ![]() ![]() ![]() ![]()
/文通讯员 夏羽 摄影报道 2万家药店招聘,6万名药师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