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层政策设计的不完整和碎片化,造成政府意志与医院行为的脱离,各级医院在模糊的政策指导下越来越模糊。最终,合理的就医秩序无法靠医联体来解决。 据调查,超六成的受访者对社区医院的医疗设备、技术不太满意或非常不满意,过半的受访者对社区医院种类不满意,在一些老百姓的传统认识和观念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仍然未能摆脱落后的帽子。有效的双向转诊机制上没有建立,医联体处于一种无序的自由状态,大部分基层医疗机构都没有也无法开设康复病床,根本没有能力接受下转的病人。全科医生不足而且机制不灵。 假设医联体内共享所有医疗资源,公立医院举办医联体还会这么积极吗?从医院角度讲,在市场的环境下,没有医院愿放弃手中的“优质”患者,接收那些没有什么“油水”的普通患者;从整个利益链条来看,医联体内受益最多的是三级医院,损失最多的是二级医院;从一个治疗周期来看,主要的费用支出在前期的检查、手术和治疗,后期所谓的延续性和康复性治疗对医院来说没有多大的利润可图;从市场的竞争角度看,没有一家医院会“心甘情愿”培养竞争对手,对于对手来说,也没有谁愿意永远“寄人篱下”或替他人作嫁衣裳! 医联体让一些地区出现了规模庞大的医疗集团,医疗资源高度集中于大医院。事实上,对于医院来说,并不是规模越大,效益越好。保持医院合理的规模,有利于达到更好的经济效益,实现医疗资源最优化使用。因此,医院保持多大的规模才能达到效益**化,是长久以来业内思考的问题。 行政体制是制约医联体内各级医院合作的一大障碍。在医疗资源按行政层级配置的体制下,最终医联体还是一个松散的联盟。要想闯出一条出路,就要推动医师多点执业政策的进一步实施,使医生成为社会人,同时,通过医生多点执业来撬动各项制度的改革,尤其对人事制度、职称制度和支付制度的改革。医生完全成为自由人,自然可以根据自己的服务能力和当地的服务平台去选择执业机构。只有这样,才能逐步达到医联体的初衷,或将公立医院举办医联体的冲动平抑下来。 (廖新波) 微观医药 中西医之争由来已久。想起中医诊断学的老师说的一句话,觉得特别有道理:中医和西医都是在攀登同一座高山,只是走的路线不一样,看到的风景的不一样,所以有些看法会不一样,但最后都会在山顶相遇,惺惺相惜。 ——@传承中医5 就像民间的一句俗语一样,甭管是黑猫白猫,能抓老鼠的猫就是好猫。 ——@孟晓嫦 殊途同归,好比佛道,最终走到天人合一。佛教也是从天竺,也就是印度入侵中原的,最终落地生根,形成中国式佛教。西医也是西方文化入侵中国的,最终中医也要吸取西医的一部分完善自我! ——@赤演 虽说西医中医都是治病救人。但有一点,西医的体制设计是体制淘汰制,基于病而治疗,西医的毒副作用很大,只能通过肝肾来解毒,当病人的身体好,还需要治疗时间短才可以,否则长期治疗,肝肾就会损害。而中医则是以人为本的设计,基于人来治疗,中药的毒性可以通过先煎或药药相解来解决。 ——@怀若谷香若兰 谁先上去了就会完全占领山峰,而且把另一个踹下去。 ——@v爱v美 2万家药店招聘,6万名药师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