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感冒因病因分为风寒型、风热型、暑湿型、气虚型
症状判断如下:
本帖隐藏的内容
(一)风寒型:表现恶寒重、头发轻、头疼、关节痛、鼻塞声重、留清鼻涕,不口渴,咳嗽时咳白稀痰,咽喉痛不明显,舌不红、苔薄白。宜宣肺散寒,辛温解表。
(二)风热型:发热重、恶寒轻,咽部干而疼,甚至咽喉肿痛、扁桃体肿痛,鼻塞、黄鼻涕、口渴、想喝水,咳嗽咳粘痰,舌边尖红、苔薄黄。宜辛凉解表。
(三)暑湿型:因暑湿引起的头晕、烦闷、口渴、呕吐甚至腹泻,可伴发热、恶寒、头疼甚至全身疼、不思饮食,舌苔白腻。宜清热去暑,祛湿除瘟
(四)气虚型:多因气体虚弱引起的疲乏、头昏、烦闷、口渴、呕吐甚至腹泻、发热、恶寒、头疼。宜扶正解表
感冒类型 |
中成药名称 |
主要成分 |
适应症状 |
风寒感冒多用辛温解表剂 |
风寒感冒冲剂 |
麻黄 桂枝 |
普通风寒感冒 |
午时茶颗粒 |
柴胡 苍术 红茶 |
风寒感冒 积食 呕吐 |
感冒冲剂 |
防风 金银花 对乙酰氨基酚 |
发热 风寒 伴消化不良 恶心呕吐 |
感冒清热颗粒 |
荆芥 防风 |
发热 风寒感冒 |
杏苏止咳糖浆 |
苦杏仁 紫苏叶 桔梗 |
咳嗽 有稀痰 胸疼 胸闷 气粗 |
感冒颗粒 |
紫苏叶 葛根 白芷 麻黄 防风 桔梗 苦杏仁 生姜 |
恶寒重 发热轻 无汗 头项强疼 流清鼻涕 咳嗽 痰白稀 |
感冒软胶囊 |
羌活 麻黄 桂枝 荆芥穗 防风 白芷 川芎 石菖蒲 葛根 薄荷 |
头疼发热 鼻塞流涕 恶寒无汗 骨节酸痛 咽喉肿痛 |
风热感冒 宜用辛凉解表剂 |
双黄连口服液 |
金银花 黄芩 连翘 |
普通风热感冒、发热、咳嗽、咽疼 |
感冒退热颗粒 |
大青叶 板蓝根 连翘 |
发热 扁桃体炎 咽炎 |
板蓝根冲剂 |
板蓝根 |
流感 乙型脑炎 麻疹初期 |
桑菊感冒颗粒 |
桑叶 菊花 薄荷油 |
感冒初始 发热 病情较轻者 |
银翘解毒片 |
金银花 连翘 薄荷 |
发热伴咽疼 口干 便秘 |
VC银翘片 |
金银花 黄芩 连翘 |
普通风热感冒 |
羚羊感冒片 |
羚羊角 牛蒡子 淡豆鼓 金银花 荆芥 连翘 淡竹叶 桔梗 薄荷 |
发热恶风 头疼头晕 咳嗽 胸闷 咽疼 |
银黄片 |
金银花 黄芩 连翘 |
发热 急性扁桃体炎 咽炎 |
复方四季青片 |
四季青干侵膏 合成鱼腥草素 |
风热感冒 咳嗽多痰 咽喉肿痛 |
抗病毒口服液 |
板蓝根 石膏 芦根 |
扁桃体炎 流感 腮腺炎 病毒感染 |
柴黄颗粒 |
柴胡 黄芩提取液 |
清热消炎 上呼吸道感染 感冒发热 |
暑湿型宜祛湿除瘟 |
藿香正气软胶囊 |
藿香 大腹皮 甘草 |
感冒伴随皖腹饱满 呕吐 腹泻 |
抗病毒口服液 |
板蓝根 石膏 芦根 |
扁桃体炎 流感 腮腺炎 病毒感染 |
十滴水软胶囊 |
樟脑 干姜 大黄 小茴香 肉桂 桉油 |
中暑引起的头晕 恶心 腹疼不适 |
仁丹 |
陈皮 檀香 砂仁 豆蔻 木香 |
中暑呕吐 烦躁恶心头目眩晕 水土不服 |
广东凉茶 |
岗梅根 淡竹叶 木蝴蝶 金沙藤 |
感冒发热 轻微怕风 头昏胸闷 小便少 |
气虚型 宜扶正解表 |
玉屏风散 |
黄芪 白术 防风 |
自汗恶风 面色苍白 体虚易感冒 |
人参败毒胶囊 |
独活 羌活 人参 |
气虚 外感风寒 湿邪所至恶寒 发热无汗 口不渴 头疼 肢体酸疼沉重 乏力 咳嗽 鼻塞流涕 舌苔白腻 脉浮无力 |
体虚感冒合剂 |
黄芪 黄芩 金银花 白术 水防风 板蓝根 玄参 麦冬 芦根 桔梗 |
体虚感冒 乏力 鼻塞流涕 |
参苏胶囊 |
党参 紫苏 葛根 前胡 茯苓 半夏 陈皮 枳壳 桔梗 甘草 |
体弱感受风寒 恶寒发热 头疼鼻塞 咳嗽多痰 胸闷呕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