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底,第一药店财智曾以“假如全国取消医保定点的审批,我们首先要考虑什么”为题,针对镇江等地的试点,邀请中国行政学院副教授胡颖廉及几位业内人士展开讨论与解析,昨日,从北京的一次政策研讨会上再次传出,“医保定点药店全国审批或取消”的消息。 近日,在北京举行的2015中国医保政策趋势研讨会上,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透露,有关部门正在研究推进药店医保制度改革,未来有可能取消医保定点药店的审核。 牛正乾也在会上表示,早在2010年他作为一个研究课题的成员在起草文件时,就曾建议取消药店医保定点的资格审核,但后来被有关方面删除掉了。过了5年,现在又提起来了。 他认为,取消药店医保定点的审核,可以杜绝因审核带来的腐败现象,同时,遍地都是医保药店,每个药店都有医保的资格,才更方便群众的生活。既然可以开办药店,在专业资质上是不存在问题的,就应当获得同等的医保资质。而如果违规了,也可以再暂停或取消其医保资格,这样才是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也可以保护那些老实的、不会“走关系”的经营者。 事实上,早在去年9月份,第一药店财智就曾详细报道过镇江市取消医保定点资格审批的消息,文中对“医保定点在全国范围内取消审批的时代是否能来临”这一疑问的解答和预测,如今看来确是具有一定的前瞻意味,让我们来回顾一下: 假如全国取消医保定点的审批,我们首先要考虑什么 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医保定点资格几乎是决定很多药店生死存亡的关键因素,但因其审批难度大、时间长等而成为稀缺资源,这也让不少连锁管理者头疼不已。日前,镇江市政府公布取消医保定点资格审批的消息,似乎让业内看到了曙光。那么,在简政放权大政策环境以及六部委逐步扩大医保定点零售药店覆盖范围的呼吁下,医保定点在全国范围内取消审批的时代是否可能来临? 卸下紧箍咒? 在镇江市政府日前公布的“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清单”中,医保定点资格的审批将被取消,所有药店和医疗机构都具备了“定点”的资格,而镇江政务服务办的招投标中心将负责资格最终确认的整个流程,通过“比选择优”来确定中标医院和药店。并且,要求有关审批部门逐项制定监管办法,创新监管机制和方式,从以审批准入为主的事前监管向以执法查处为主的事中事后监管转变。 据了解,早在2009年,湖南省便明确提出要在全省范围内停止医疗保险定点零售药店资格的许可审批工作,逐步实行医疗保险协议零售药店管理。由各级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承担协议零售药店管理职能,负责协议零售药店的遴选、协议签订、管理考核和费用结算等工作。 镇江的做法与湖南的有异曲同工之处,但相对比来看,镇江的做法有了一定的进步,“市场化”的味更浓了,并且,强化监管的思路更为确定。 医保资质一直以来都让国内零售药店企业既爱又恨,“爱”,原因在于,即便各地对医保定点药店的经营范围严格限制,但在医保全覆盖的当下,获得医保资质则意味着锁定客流,提升销量;而“恨”的原因,则在于资质近乎被垄断。记者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不少地方的连锁均遇到暂停审批医保定点资质或者审批时间长的问题,这对市场化的连锁企业来讲,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阻碍。 药品零售行业资深人士许雷指出,作为国家减政放权、搞活经济的重要步骤,镇江主动取消医保定点资格的行政审批是值得赞扬和借鉴的。 而国家行政学院副教授胡颖廉则认为,镇江的做法在国内具备一定得开创性,这种做法能够有效激发市场的活力,激发企业的积极性,对新医改也是有帮助的。新医改需要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向来推动,除了内部的公立医院改革和医药分开以外,也可以从其他的方面更好地来推动市场良性竞争,镇江社保部门主动把这个审批的权力释放,便是从外部入手很好的一个尝试。 全国推广值得期待 “判断一个政策能不能复制主要看几个因素:一个是政策本身在其他范围内的适用性,假设这个政策在某个地方实施有非常独特的条件,别的地方都不具备,那么这个就很难复制;另一个则是各地方的政策跟进、学习和模仿力度、积极性和态度。”胡颖廉指出,镇江的举措本身没有太多的特殊性,可复制性还是很强的,可以在镇江先试点,多积累些经验。不过,别的地方能否真正推行,关键还是在于地方政府,尤其是社保部门,愿不愿意把手里面的权力真正释放。 值得关注的是,在当前简政放权的大环境下,镇江的举措无疑是符合顶层设计思路的,在全国各地推行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此前在业内就有传言,未来,人社部很有可能会放宽医保药店准入,有可能会以备案制的形式来推进。 并且,在日前商务部等6部门提出的《关于落实2014年度医改重点任务提升药品流通服务水平和效率工作的通知》中也明确提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将符合资质条件的零售药店及时纳入医保定点范围,逐步扩大医保定点零售药店覆盖范围。在商务部推行取消阻碍行业发展政策的情况下,取消医保行政审批是有可能的。 而如若取消审批的举措能在全国范围内得以推行,对行业的利好也是清晰可见的。 首先,连锁率的提升上,将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观察近年来的数据,药品流通行业的集中度,尤其是零售药店的连锁率并未见明显提升,医保资质的问题是其中的关键原因之一。当前,连锁药店企业跨区域开店,要获得医保资质需要重新申请,而各地暂停审批的举动以及医保资质的垄断性,使得连锁望而却步。 其次,能够有效帮助净化行业环境。业内人士李明义指出,取消医保定点的审批,对行业是利好,但对企业则未必,此前,大部分地区的医保定点资质掌握在少数药店手中,取消审批之后,资源开放了,市场竞争也将加剧。而且,连锁率的提升本身也是促进行业环境净化的一个很好的催化剂。药店药品更加经济实惠,药品的可及性提高,能够有效提升产业的整体素质,进而提升整个药品的安全保障水平。 胡颖廉进一步指出,此前,相关部门采取通过事前审批来提高准入门槛,很大程度上是出于用药安全以及医保基金使用效率的考虑。而事实上,只要通过了药监部门的审批以及GSP的认证,药店的安全性都是一样的,过去出现的担忧更多的是监管过程中的问题,比如说,监管力量配备不到位等。但是,这样的担忧在当前的环境下没有太大必要,因为,当前整体的监管水平已经与之前相比大大地提升了,并且现在的市场环境和产业素质与过去相比也有较大提升。因此,我们应该更多地相信市场机制。 潜藏的市场机会 站在行业的角度来讲,全国范围内取消医保定点的审批是众望所归的。但从实际出发来看,强化事后监管、完善配套政策仍是各地不可避免的路径。 胡颖廉认为,其他地区在参照镇江思路的同时,应该要着重考虑一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从监管出发,应考虑监管的安全性能不能跟上,监管能力,监管资源的配备能否匹配;2.要进行药物经济学分析,整个产业的盘子和蛋糕就那么大,而审批取消后,将会有更多人参与进来瓜分蛋糕,如何更有效、均衡地来分这个蛋糕,是值得各地深入去思考的问题;3.要将取消审批与新医改的其他相关政策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比如说,公立医院改革,处方药网售等等。 “医保资格是不需要什么特殊的技能才能胜任的,所以放开事前审批是有充分理由的。而在运营阶段,很多医院和药店会因为逐利而采取各种形式套取医保资金,这时则需要医保部门进行有力的、长期的监管。”对此,许雷建议,各地医保部门将面临的日常监管难题,可尝试通过行业协会自律管理、群众协访、新闻监督以及自身抽查和对异常数据的监测等多种方式来保障医保资金的合理使用,而对于查出问题的药店、医院,可以采取黑名单制、行业禁止进入、******吊销资格等严厉方式进行处罚和取缔。 事实上,当前已经有个别城市或地区在强化医保定点药店的监管方面形成了自己的思路。据了解,厦门市将建智能审核系统,逐条审核医保刷卡信息,并且,将全面实施参保人员、定点机构和医保服务人员的信用管理制度。 而对于大部分药品零售企业来讲,作为市场的主体,药店全“定点”时代来临,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但同样需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在胡颖廉看来,企业除了要明确各地政策具体执行的抓手,即医保定点的认证标准和流程等以外,更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做好准备:第一,重视物流建设。随着医保定点的全国放开,需要企业设立更多的物流据点,满足配送要求;第二,加快信息化建设。以医保定点资质的放开为契机,将来全国范围内的医保联网也是指日可待,而如果全国医保联网可能实现的话,对各地连锁企业,尤其是实现全国布点的企业来讲是一个极大的商机,如果可以运用门店的数据,建立对于全国人民的用药习惯、疾病谱序以及医疗状况非常好的大数据基础。 由此可见,在即将迎来的全“定点”时代,同时也是竞争更为激烈的时代,能否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也更加考验企业的竞争能力。 记者:冯冬枚 2万家药店招聘,6万名药师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