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远百姓大药房,即使在行业内也是不为人所熟知的名字,但却可以在清远市场与大参林一较高下甚至略胜一筹。
那么,清远百姓究竟是怎样的企业的呢?
或许可以用这样一组关键词来进行勾勒:白手起家、蜗居清远、草根老板领导下的草根企业……还有,它有着一颗不安的心。
筑基期:四大支点
2003年7月,随着清远百姓的第一家门店——北门店正式开业,具有深刻“百姓”烙印的发展历程自此正式开启了。
对于“百姓”这一名称,鉴于今天所拥有的品牌成就和品牌价值,或许我们不吝赋予“低调奢华有内涵”的评价,但在当时的时间节点,最重要的是匹配了清远百姓“为百姓服务”的质朴初衷。董事长王华认为,这是清远百姓发展过程中的第一个成功点。
俗话说,在商言商。第一家门店成立前后,王华开始为清远百姓设计最基础的定位,今天看来,这些在务实的“草根文化”下诞生的企业策略——平价定位、学习文化、区域策略、小店模式,经过时间的锤炼以及实践的修葺,已经成为清远百姓发展的重要支点。
2003年,全国药品零售行业“平价风”方兴未艾,王华果断地带领清远百姓加入平价药房阵营,如今“以平价服务百姓”依然作为首要的企业目标。事实上,之所以扛起平价大旗,外因(外部环境)的影响固然重要,内因(个人经历)的驱动才是关键。
作为第一批到广东的淘金者,背景离乡的王华从最熟悉的中药材业务开始创业路,但由于知识欠缺、经验不足等种种原因经历了“三起三落”,落魄时甚至干过街边摊、开过黑摩的,最终人生轨迹才定格在药店。尝尽苦辣酸甜的王华深刻理解百姓的真实需求,尤其是在当时的清远——“清远是经济欠发达的新兴城市,百姓收入水平普遍较低,与虚高的药价形成鲜明的矛盾”。在这样的背景下,清远百姓开始主动降低药品价格,并依此建树了品牌形象,拉近了与消费者的距离。
王华坦陈,早期创业的失败与文化水平低直接相关,面对重启的创业路,他格外重视学习的重要性,并将其从个人经验上升到企业战略——将清远百姓打造成学习型组织。王华说:“我们强调,要有学习的意识——制度保障,要有学习的氛围——企业文化,要有学习的方法——沟通交流。”
总结清远百姓的成功经验,王华认为,除了原始的定位,在相当程度上也得益于小店模式和区域策略,才保证企业在发展中绕开了一些弯路。
选择小店模式,一是基于对清远市场的调研,“清远的整体消费能力不强,不足以支撑大店的生存,从竞争对手的情况来看,阳光和大参林都尝试过大店模式,但结果大都不尽如人意”;二是匹配“农村包围城市”的发展路径,基于对投入产出比的考量,小店模式更具有经济性。实际结果也支持了王华的判断,因此,清远百姓目前的店型以60~80平米小店居多,鲜有门店超过200平米。
选择区域策略其实是很多企业在发展初期的普遍选择,区别在于执行的坚决程度,能否真正耐得住寂寞。王华认为,目前清远市场的容量约为6亿元,而随着城市规划的完善市场规模会进一步扩大,而清远百姓的销售额刚刚超过2亿元,距离市场占比60%的理想状态仍有差距,另一方面清远市场连锁率仅为30%,“按照清远百姓目前的发展速度,在清远仍然有2~4年的上升空间”。
进化期:五大系统
记者曾实地参观清远百姓的部分门店,只“第一眼”就足以看到清远百姓相对周边门店的竞争力。
就最直观的门店形象,王华简要介绍了改进过程:第一阶段,复制阶段,将参考门店的模板“搬”到门店;第二阶段,改造阶段,通过学习不断导入新的元素,汰换落后元素,并重新排列组合;第三阶段,标准化阶段,将样板门店的改造成果制成图谱,在企业内部进行复制;第四阶段,再造阶段,近期将启动空间管理等项目研究。
由点及面,企业的经营管理同样是动态的、循环的过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企业发展的自然规律。清远百姓目前拥有门店近200家、员工千余名,原有的管理方式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已经不足以支持企业的持续发展,于是王华提出“五大系统”的建设要求:
人员系统:改变民营企业(尤其是初创型企业)的“兄弟式管理”、亲情大于制度的初级模式,建立匹配企业当前发展战略、发展高度的,从人员遴选到人员培训、人员管理责权利分明的流程化管理方案。
商品系统:强化品类管理,用数据化语言、信息化手段重新梳理商品结构,保证商品供给与顾客需求的一致性。
财务体系:建立财务预算、核算机制。譬如,清远百姓实行全员式分红制度,财务体系应能保证数据收集、数据公开、利润核算、分配机制等形成完备方案。
营运体系:完成集技术研究、门店指导、活动规划、执行监督等系列职能于一身的支持体系建设,保证企业可持续的竞争力。
人才储备体系: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保证企业扩张的人才资源存续。就目前看,清远百姓在每家门店内均配备若干储备人才,被纳入公司人才储备体系的员工除享受公司额外补助外,优先享受学习、培训等权利。
客观地讲,很多企业已先行建立上述“五大系统”,且完善程度更高,但此举对于清远百姓却有着莫大的意义:第一,符合公司的发展速率;第二,源于经营管理实践,更契合自身的实际需求;第三,表明清远百姓已经开始从经验管理向制度管理,从碎片化管理向系统化管理,从精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型,正在逼近从“小企业”向“大企业”的进化。
蜕变期:三大规划
王华说,清远百姓的发展速度较业内很多企业来说缓慢,这是“白手起家”的企业不得不经历的无奈——原始资金的短缺、管理经验的不足、技术支持的匮乏都限制了清远百姓的发展速率。不过,在经历10年的发展后,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缓解,这也预示着清远百姓将进入发展的提速期,步入企业的蜕变期。
2014年,时值清远百姓第三个“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王华也期待能够以更宽阔的视角探看企业的未来,遂提出三个长远规划:
第一,在第三个“五年规划”末期实现门店总数达到500家的总体目标。具体分解,2015年计划自主新开门店30~50家,同时启动对区域内中小连锁及单体药店的收购;2016年,继续采用内生和外延“两条腿走路”的方式进行门店数量扩张,计划门店总数达到250~300家……
第二,围绕“中药饮片”打造核心优势。一方面,通过已经完成收购的中药饮片厂拉动门店中药饮片(含参茸贵细)的销售,使其在企业的总体销售占比从当前的15%提升至20%以上;另一方面,呼应大健康时代的要求,跟随“银发经济”的趋势,围绕中药这一核心,打造集旅游、养生、文化等于一体独立生态系统。
第三,尝试区域外拓展。据介绍,选定的目标市场是王华的家乡——安徽(南部),前期的市场调研及部分接洽工作目前已经启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